APP下载

浅析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的技术美学表达

2017-08-14王玉风徐宁欣

科技传播 2017年13期
关键词:演播舞台

王玉风++徐宁欣

摘 要 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的最大看点是创新,与以往春晚求新求变的势头一致,它继续使用最新锐的现代科技手段,不管是首次植入虚拟现实技术带给受众的震撼视听体验,还是口袋无人机以灵动的舞姿营造的梦幻舞台效果,还是应春晚之运而生的可穿戴设备发挥重要实用价值,春晚俨然成为了中国科技活力的秀场,其影像场景奇观化的营造业已达到理想状态。

关键词 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科技;视觉奇观;技术美学表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0-0078-02

每逢春节,中华儿女团圆之际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围坐在餐桌边观看春晚,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鸡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鸡年春晚)中,除了精彩纷呈的节目和各路明星,其演播技术也迎来了新的飞跃,创造了亿万观众在重要的傳统佳节共享的视觉奇观。

视觉奇观指的是非常态、陌生化的,给人以感官刺激、情感触动、审美享受的影像化场景。当然,这些具备强大视觉奇观魅力的画面都要以各种高科技手段辅助完成,它所营造的视觉感受与审美情感体验已经从以往舞台欣赏转向了对视觉快感的追求。它广泛运用新技术营造出独特的舞美视觉效果,打造出独特的“年”味舞台视觉奇观。而视觉奇观是媒介通过对最新科技的应用和展示将春晚推向影像极致的技术美学表达,学界将研究技术创造的艺术和美称为技术美学,它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艺术生产实践的方式及其规律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1]。央视鸡年春晚将多种最新的技术元素引入,技术助力艺术,使科技元素成为了春晚的新“卖点”。本文对央视鸡年春晚所引用的新技术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具体节目为例,分析其如何营造视觉奇观,探析春晚的技术美学表达。

1 虚拟现实技术:开阔体验空间的技术试验

麦克卢汉曾有设想,艺术家而非科学家才是未来的后嗣[2]。当今的传媒界,艺术和科技之间早已进入蜜月期,正在进行深度的融合,产生由技术带来的全新审美视野。纵观近几年春晚,其对于高科技的应用一直是持乐观接受态度的,从网络春晚的播出,到全民抢红包,再到鸡年春晚VR直播首次亮相春晚舞台,都可以为受众带来最新潮痛快的观看体验。

2016年被媒体称为“VR元年”,也是直播爆炸的一年,VR直播则是作为一个新奇但不陌生的技术始终占据着各方的注意力,成为本届春晚的一匹黑马。众所周知,VR本身就和娱乐密切相关,现在无论是电影宣传会还是演唱会都热衷于使用VR技术,本次的鸡年春晚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VR的概念。实际上,VR播放对于舞台现场表演没有多少要求,但是对技术团队的考验巨大,本次春晚使用了国际顶尖的播放设备与播放技术,包括国内最大规模VR播放体系、软硬件全套系统、影视特效实时叠加、实时互动技术、H.265压缩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真实还原现场,为全国人民提供360°3D环绕体验。除传统的拍摄机位以外,针对春晚的大型舞台和众多外景场地使用了航拍VR技术,让观众在观看春晚时能够从空中俯瞰另一种角度的春晚现场。

对于普通的受众而言,只需要下载央视客户端或者佩戴VR眼镜就可以观看VR版春晚。点击“VR春晚”,选择节目,就可以真实地进入央视春晚现场,360°沉浸其中,体验近距离、多角度的节目内容。观众可以在任意时刻做出任意景别和角度的节目欣赏,对于被传统观看方式限制了太久的观众来说,这种VIP视角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视听自由。央视鸡年春晚的VR节目包括《清风》《中国功夫》和《金鸡报晓》及西昌、上海和桂林分会场的现场内容。

作为一种“沉浸”式体验的输出方式,VR技术此次在直播端的使用堪称完美,以《清风》为例,它以如梦似幻的光效和设计给观众带来了清新、典雅的东方审美体验。首先,它首次运用了环绕拍摄技术,该技术又被称为“子弹时间”,它主要用于全方位展现人在运动时充满爆发力的动作。其次,它对舞台拍摄进行了360°的影像筛选与拼接,再将合成的视频进行自动化的编码推送和传输分发,最后进行终端播放,从而完成自身的整套完整流程。同时,受众观看春晚VR内容的时候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到现场台下观众的表情,在与明星亲密“接触”的同时感受喜庆欢乐的现场气氛。

据了解,2017年鸡年春晚的VR制作团队分别在演员入口、化妆间、演员过道等地方放置了4台全景摄像机,还实现了桂林、哈尔滨、上海多地VR全景视频的输入、录制与分发,而在播放终端,则是通过央视影音、央视综艺春晚和央视资讯3个移动端App以VR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2 无人机表演:拓展演员范畴的技术胜利

随着新的传播手段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为移动化和多元化。对于承载了众多传统艺术精华的以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春节联欢晚会来说,如何求新求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电视发明的本身就是现代科技的直接成果,而电视文艺的发展必然与科技的日新月异同步,一定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导演构思、增添电视艺术魅力的关键[3]。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的无人机表演中无人机既充当了现场道具,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演员,实现了拓展演员范畴的技术胜利。

歌手毛阿敏和张杰演唱的《满城烟花》成为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个中原因,除了两位歌手深厚的演唱功底之外,还得益于特殊的伴舞者——无人机,这是无人机表演继猴年春晚结缘广州分会场获得成功后,第一次进入央视一号演播大厅。在这个表演中,为营造“满城烟花”,现场出动了3组共50架小到可以放进口袋的DOBBY无人机。第一组20架无人机轻盈地飞到舞台中央,组成塔型阵列,它们顶端搭载的雪花等闪烁着红绿相间光。在精准的定位算法和编队飞行算法下,这些无人机完成了“DNA螺旋结构”“大雁展翅”等一系列超高难度的编队飞行舞蹈动作,展示出编队飞行的完美效果。另外的30架无人机都搭载着一个喜庆的小红灯笼,它们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抵达舞台两侧,承担伴舞角色。最后,50架口袋无人机汇合,合作完成表演,成就了春晚舞台充满科技美感的视觉奇观。

这些看似轻巧的小型无人机表演其实并不容易,由于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的春晚舞台面积较大,再加上LED显示屏等物理阻隔较多、舞台为异形升降结构等因素,场地环境十分复杂。此外,现场数百块LED显示屏和舞台灯光会产生强烈的光学和电磁干扰。与此同时,音响设备的共振会影响编队飞行系统的稳定。为克服无人机受到演播大厅复杂演出环境下可靠性、稳定性、精准性的技术难题,该项目投入了20多位工程师,另外的300多架无人机和26个高精度动作捕捉的摄像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最终创造了最大规模无人机室内编队飞行记录,更成就了本届春晚的收视率冠军[4]。

3 可穿戴设备:贴合演播实际的技术跃进

可穿戴设备在央视鸡年春晚上发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在零下30℃的哈尔滨分会场,《冰雪彩虹》节目的演员们的完美出演离不开他们的高科技防寒大招——自发热脚蹬弹力连体裤,这种“可穿戴设备”连接上了3个类似充电宝的储电设备以后具备了自动发热功能,对于冒极端严寒表演又要考虑着装效果的演员来说确实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帮助他们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呈现了精彩的演出。

Cunie模板是本届春晚中不易被发现但是演出效果令人赞叹不已的可穿戴设备。在舞蹈《清风》中,160名演员手中都操控着一个发光的水晶球,这个水晶球会随着手势和动作的变化而不断变换光彩。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都佩戴了一种外观与普通手套无异的智能手套,但是这种手套装备了一块LED发光板,除了发光它还能通过感应和识别运动轨迹来同步整体灯光的变化,因为其上嵌有一块英特尔Cunie模板。Cunie模板是一款纽扣大小、高度集成的硬件模块,内置了低功耗蓝牙通信功能和运动传感器,可以为各种可穿戴设备提供小型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模板的使用,帮助节目营造出具有绚烂灯光效果的视觉震撼,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结合手套设计、灯光控制以及软件编程等一整套方案最终出现了我们见到的梦幻般的舞台效果。

相机变成可穿戴设备是今年春晚的又一大科技亮点。传统的相机通常只能提供第三视角录制,这种视角虽然客观但是远不如第一视角更逼真,2017鸡年春晚在拍摄视角上借助新型相机实现了突破创新。本次春晚的武术节目《中国骄傲》中使用了一款微型云台相机,这种高科技相机具备三轴机械增稳云台,使之可以在运动中获取稳定的画面,同时,它还配备了4K超高清影像镜头,这样可以使获得的画面更为清晰。该节目中的艺术家正是佩戴了这款特殊的相机才在动态中完成了稳定、流畅画面的第一视角录制,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呈现视角。

艺术和技术是春晚文化传播的一体两面。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看出央视春晚一直在寻求新技术的突破,事实上也确实为春晚带來了震撼的视觉奇观体验。但是,在华丽的技术包装下,仍难掩其春晚节目质量不高的瑕疵,网络上对今年春晚整体效果的评价依然不高,其中语言类节目最缺乏亮点,乏善可陈。对于春晚这样一场承载了太多传统文艺精华的晚会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对节目内容的甄选打磨,向每一位中华儿女呈现一年光景里最真实的百姓幸福生活和最美的中国故事,而技术只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讲述这个中国故事,切不可本末倒置。春晚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在传承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域应该进行更为广阔空间的挖掘,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充分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J].现代传播,2011(2):63-70.

[2]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C].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9.

[3]陈寅.央视春晚演播空间探索与技术美学表达[J].文化艺术研究,2015(4).

[4]鸡年春晚的这些“黑科技”你肯定不知道[EB/OL].2017-02-04.

猜你喜欢

演播舞台
声入人心
——剖析有声小说演播技巧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浅议戏曲“云演播”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春天大舞台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舞台主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