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特色作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17-08-14黄翠娜
黄翠娜
[关键词]特色作业;核心素养;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基础性、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布置作业,是巩固新授知识并形成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演。有些故事情节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学完后布置课外作业时,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结合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内化语言,既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如:学完《小马过河》、《狐假虎威》、《苦柚》等文后,布置学生几人一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看谁演得最生动、逼真。实践证明,学生排得认真,演得精彩,兴致盎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培养。
二做。有些状物及带有常识性知识的课文,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转变思路,以做代抄写,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文中的实验、模型等,在做中让学生创新。如:学习《捞铁牛》一文时,课后布置让学生动手做试验,看看能不能用怀丙和尚的方法把“铁牛”打捞上来,有没有比怀丙和尚还好的捞铁牛的方法。试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讲试验的过程中内化、运用了课文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评。对有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在学完课文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布置一些评论性的作业,评论人物,评论事情。让学生回家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讲出道理,进行争论,评出水平。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挑选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论,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明天我们召开一次“《将相和》人物评议会”。在评议会上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教师在一旁点拨引导,在这样的评论争辩中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集。教材中介绍我们祖国名胜古迹的课文,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的课外作业,让其扩大知识面,并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如:学习《长城》一文后,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资料,召开“长城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集中创新。
五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在学完课文后,可布置一些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中创新。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布置学生学写排比句、顶针句;学习了《少年闰土》后,布置让学生,抓人物特点写外貌、写动作等等。
六想。“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形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要布置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课外作业,在想中创新。如:教《骆驼和羊》、《凡卡》、《粜米》等课文后,布置写《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骆驼和羊之后的故事》的课外作业。同学们之间还可互相比较,看谁续的结尾更符合课文的内容要求,且有创新意识。
七扩。即拓扩内容,扩展思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教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去阅读几篇与之有关的文章,无疑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海岛》、《大海是什么颜色》等;学习了《景阳冈》,可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后的有关章节。二是在学习了一篇课文后对某一认识的方法和扩展。如:学习了《蝙蝠和雷达》一课,设计了:“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的课外作业,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变。有的课文,作者从某一角度已讲清了道理,我们不妨让学生变一下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黄山奇石》后,布置学生当小导游,写介绍黄山奇石的解说词。在学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让学生收集世界著名城市的风光图片或介绍资料布置在教室里,若能据图写上段导游词更好,让学生们不出国门,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学生在这样的变式作业中既加深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又从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九画。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渗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如:《燕子》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描写,创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五线谱”:电杆为分节符,电线为五线,燕子作音符。完成这项作业,既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乐理知识,又要有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记金华双龙洞》画出入路线图。分别要领会诗的意境,认真体会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绘画知识完成。再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让学生画爬山虎的脚使学生以其特点记忆更深刻。在完成这些饶有兴趣的作业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慢慢形成。
十放。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认为,社会也是教学的主体,因为教学要培養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可“放”开手脚,让学生深入社会。如学完《蛇与庄稼》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到社会上进行调查、观察活动后召开保护生态环境演讲会等。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去访问,到报刊书籍中去查资料、找数据,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完成报告。报告可能稚嫩,但孩子们深入社会生活,亲身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他们的主体人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培养。
面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已迫在眉睫。作为教师要深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与强化教学效果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业有趣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