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探索
2017-08-13蒋晓虹
蒋晓虹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互联网+”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让学校更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更加顺利且拥有新的发展。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251-01
所谓“互联网+”其实就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全国各个行业的积极响应,“互联网+”其实就是将各个行业与互联网这个平台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让“互联网+”伴随着社会生产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使“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使“互联网+”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更好的管理。这是如今社会的必然发展,所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有更好的发展,也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建设更加优化和完善。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职业院校对社会单位信息的交流较为封闭,职业院校与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学管理模式单一,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当今社会需求就会有所差异,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与进行教学的老师和学生相比,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和学生和处于被动的状态和地位。这样一来,很难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并不适合当代高职院校。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于单一,进行教学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很少,缺乏互动,这样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常常采用管是管但是不理的管理模式,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这样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学校虽然有教学管理,但是管理的环节不受重视,常常忽视了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容易忽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的评价,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
(一)明确教学管理服务对象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相融合,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管理服务的对象是谁?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学管理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对学生而言,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院信息和学院工作,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的共享,让学生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或者在线学习,都能享受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服务,老师加强微课的实践探究,这样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系列的学生便捷服务,比如学生学费的缴纳,学生自己选择寝室床位、办理图书馆的借阅证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我们的教学管理系统上自由办理,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管理都有更高效率。而且毕业学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实习單位信息的申报以及就业信息的申报,这样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
(二)提高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将“互联网+”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相结合,不仅要加强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现在高职院校都拥有基础性的网络建设,立体式的网络覆盖于高职院校的每一个区域,让高职院校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之中。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与科技公司共同建设一个教学平台,同时建立好手机客户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用,学校或老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一些在线课程,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个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这个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也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有一个沟通的桥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硬件设施,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良好的硬件基础。
总而言之,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信息化,即将“互联网+”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相结合,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起便于管理学生和老师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硬件措施建设,让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更加优化和完善,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晓农.“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探究[J].教育评论,2015(12):68-71.
[2]韩先满.“互联网+”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与管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