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角度看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2017-08-13朱莹
朱莹
[摘 要] 从人口学统计变量的角度对浙江省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唤起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认识自己、反思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教学生活的意义;使各高校管理层更加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以便进一步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
[关 键 词] 职业幸福感;青年女教师;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061-01
一、引言
民办高校的青年女教师,是高学历职业女性的代表。她们一方面刚处于事业的起步时期,需要承担着校内繁重的授课任务,接受学校、学生的层层评分,又要为了评职称而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她们还处于生活的转折点,独立生活、成家生子使这一阶段的女教师有着较高的物质需求。来自工作、家庭及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对这些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产生了一定消极的影响。研究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以便有效地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无论是对维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民办高校的改革创新、构建和谐高校都有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结果及发现
本研究参通过现场发放及网上答题的方式对浙江省内几所民办高校的青年女教师(40岁以下)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其中,7.9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感到幸福,21.49%的感到比较幸福,34.51%的感到幸福;有17.69%的受访者明确感到各种程度的不幸福;另有27.43%的受访者选择“一般”,即处于混合情感。这一调查结果说明54.86%的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还是能够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幸福)。但是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还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幸福感缺失现象(一般+不幸福+比较不幸福+非常不幸福)。
从年龄差异角度发现受访者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36~40年龄段的调查对象的职业幸福感程度最低,明确表示幸福的僅占比例45.28%。表明在这个年龄段感受不到职业幸福感的青年女教师最多。30岁以下的教师处于事业的初期,有强烈的进取心及自我实现的欲望,因此幸福感水平最高,占比例的76.92%。同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更关注工作与生活的稳定性,成长发展体验减弱,幸福感水平有所下滑。
从学历角度来看,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比例相对高一些(60.76%),其次是本科学历的教师(42.42%),博士研究生最低。高校对高学历教师抱有较大的期望,博士学历教师的地位及待遇往往高于其他教师,但是相对的,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也高于其他教师。一些女博士不仅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更是身兼数职成为学术带头人或是院校管理者,这使得博士学历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值较低。
从职称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副教授(80%)和助教(75%)能够明确感受到职业幸福感;讲师表示不幸福的人数比例最多,只有45.57%的讲师表示出明确体验到了职业幸福感,还有22.78%的讲师明确表达自己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感。讲师通常是民办高校教学一线的主力军,而40岁以下的副教授通常是职称的晋升较为顺利的一批教师,职称的晋升可以说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最大肯定,这也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的难度远远大于助教晋升到讲师,这也是讲师中自感幸福感比例相对较低的原因。
从对受访者的待遇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中能够自述感受到职业幸福感的人数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降低,但明确表示不幸福的比例也随着工资的升高而降低。也就是说,随着工资待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反而选择了中间选项,这意味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成长发展体验减弱,幸福感水平有所下滑。
从婚姻状态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发现婚后的青年女教师体验不到职业幸福感的人数高于未婚人群。未婚人群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小。而已婚人群更多了一份家庭的责任,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生活上,都需要在工作之余经营自己的“小家”。而责任越大,压力自然就越大,幸福感体验就会有所降低。
三、结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浙江省民办高校的青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受访对象中有近一半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提升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已迫在眉睫。希望教师本人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积极追求和创造幸福;而民办高校能够树立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尊重教师,爱护教师,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和心理负荷,提升其幸福感水平,最终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
[2]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