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学习
2017-08-13卫静
卫静
[摘 要] 职高语文教学对塑造职高学生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文言文学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职高语文教学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切实有效发挥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以便实现文言文对职高生的教育意义。
[关 键 词] 职高语文教学;文言文学习;教学效果;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042-01
改进职高语文教学,激发职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是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文言文在语言技巧上有别于现代汉语,但是只要努力研究,就可以发掘出它本身涵盖的魅力和底蕴,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职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热爱。这篇文章浅析了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学习,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我国职高学校有效开展文言文课程提供了明确方向。
一、如何让文言文教学顺利进行和发展
(一)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言文的语言比较拗口,在理解上也比较困难。如果只是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很难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职高教师可以专门针对文言文学习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启蒙课,讲解一下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让学生对文言文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老师可以初步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例如《师说》,文中通过对尊师重道的具体阐述表达了一种社会理念,这都是职高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自身素养,再如《劝学》,文中用精炼优美的表达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旨在激励更多的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些对职高学生做人做事都是非常重要的鞭策,通过对文言文的初步解读,让职高生对文言文建立起基本认知,对之后的文言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创设情境,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很多的职高文言文,由于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增加许多难度。因此,老师不能一味地讲解文言文,而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在文言文学习中创设情境,利用情境让职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年那事那场景,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鸿门宴的影片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重回那个年代,在项羽的英姿飒爽中感受到刀光剑影的危机四伏,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让他们了解到鸿门宴的年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感受到一代英雄的威武霸气。通过音乐的再次点缀,课堂气氛达到极点,职高学生能高效地领悟文言文知识和内涵,也引申出对年代背景的具体认知。这种情境式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比较强,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乏味,激发了学生对古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拉近了学生和课本的距离,强化了学生和文言文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专业课和文言文的有效衔接,增强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
大部分职高学校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也导致我国职高学校学生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很难达到社会要求的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文言文学习和职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效衔接,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把专业知识加以引申,使文言文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时也不至于漫无目的。挖掘当前专业的现实意义并穿插到文言文教学,不仅密切了文言文和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更容易接受,也会增强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也符合当前社会对职高学生的新要求。
二、学习文言文对促进职高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文言文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文言文集中表现了前人生活的年代特点以及年代背景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这些都是研究历史、了解历史的依据。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安排文言文学习,有利于增强职高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我国职高生的文化水平,同时,必要的文言文学习技巧也会让职高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思维,这对职高生未来的就业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职高生学习文言文本质上还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实力,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文化修养,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和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我国当前社会形势对职高生提出的本质要求。
综上所述,文言文复杂难懂,与现代语言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本能的抵触情绪,这对职高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职高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新模式,从学生的心理条件入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文言文学习,专业课和文化课双管齐下,实现职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群芳.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2]钱玄.校勘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1981.
[3]易建贤.文献学与中学语文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