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新专业建设探索
2017-08-13肖樨董应全雷瑛
肖樨 董应全 雷瑛
[摘 要] 目前有六成年轻人所受职业培训或所学专业针对的职业在未来可能不再存在。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如何建设新专业关系到技工院校的生存。
[关 键 词] 专业结构调整;新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030-01
一、技工院校新专业开发迫在眉睫
(一)新经济形势催生新专业申报
1.国家和北京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有序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重点发展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和绿色经济,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些企业逐步移出北京,为了与学生的就业企业同步,技工院校设置专业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合理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调整现有专业结构。
2.京西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随着首钢搬迁与调整的逐步推进,石景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和公共服务等。结合京西发展,开发新专业迫在眉睫。
(二)近三年北京市技工院校应对新经济形势
2013年颁布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修订版,收录了15个专业大类,共227个专业。北京市各院校梳理现有专业,开始了新专业申报工作。2014年技工院校完成了专业设置和对接,共设置专业100个,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相关的专业约为36个,占36%。
2014年根据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北京市有8所院校调整了专业设置,新增了4个专业。2015年共设置104个专业。而为了顺应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我院新增了护理专业。2015年北京市各技工院校撤并专业54个;5所技师学院的8个专业培养层次提升到技师;7所院校新增15个专业,2016年共设置99个专业。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部分技工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如新增陶瓷美术专业,与很多家长和学生“专业与爱好统一”的想法一致。
(三)探索新行业新专业
新西兰学者在《新西兰先驱报》中报道,目前有六成年轻人所受职业培训或所学专业针对的职业在未来可能不再存在。新行业孕育新商机,同样,新行业孕育新专业。对需要不断稳定发展的技工院校探索新专业也是生存之道。某技师学院已经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专业,服务于百姓生活的扫地机器人和烹饪机器人的维护保养与营销专业正在进入千家万户的无人飞行器的维护保养与营销专业,微信二维码技术推广等专业都将为技工院校吸引生源。
二、技工院校新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各技工院校在申报了新专业后,由于建设力量分散、组织管理不力、师资匮乏、实训条件不足等原因,新专业无法成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正如实现了新能源创举,驾驶“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环游世界的飞行员贝特朗·皮卡尔说的“如果今天不开始,明天也无法准备好”。
我院院长、院长助理开展顶层设计,树立忧患意识,积极主动应对技工院校专业发展瓶颈,近三年学院成功申报了会计、导游、护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幼儿教育等6个专业,其中导游、护理等专业实现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零的突破。
为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钢转型发展对高精尖人才的迫切需求,稳定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制订了新专业开发建设工作方案,3~5年后初步形成数字媒体、安全生产、体育、护理、幼教、轨道交通和休闲服务类等新的专业群。同时,协同人事处,建设师资队伍,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机构,制定扶持新专业建设的有关政策,为建设新专业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专业开发建设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教务处、人事处等处室和教学系部分工明确,密切合作,保证新专业建设的高品质。各新专业工作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就业岗位需求和现有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工作方案,形成涵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条件等方面的方案,三年内都需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大师引领、专兼结合、結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训条件:基本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众创空间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5家以上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经验,按照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思路,形成“企校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达到6家以上,订单培养学生达到60%以上。
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基础平台化、培养目标综合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管理精细化。
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资源或资质,30%以上的新专业群开展国际合作。
招生就业:专业特色突出,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高级工招生规模达到100人以上,中级工招生规模达到50人以上;学生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签约率95%以上,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等均高于同类院校水平。
多元办学:努力开拓与本专业相关的首都不可或缺的高端培训,积极承担首钢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形成稳定的培训客户和较大的培训规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和技术服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年以上。
总之,新专业建设是技工院校的命脉。通过新专业建设,可以不断挖掘办学潜力,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玩、慢、宽、活、改、高各学习阶段中,达到技师学院高质量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