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
2017-08-13田维清
田维清
[摘 要] 在中职类学校里,虽然显性逃课较少,但隐性逃课的学生却很多,这不但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当前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内在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隐性逃课;原因;对策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020-02
隐性逃课,是相对于显性逃课而言的,是指学生能按时到班上课,表面上在认真听课,但实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心思根本不在课堂,思维也不在学习的内容上,处于自己的世界里,对课堂所授知识无动于衷。这种现象似乎没有违反学校对学生进行上课考勤的规定,但实际上制造了课堂的虚假繁荣,毫无学习效率,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对象:本人在中职类学校进行教学,以本校的两个班级为例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为准备参加对口单招班的高二(1)计算机班,共44人;另一个为普通类中专生班(不参加高考的)高二(5)班,共34人。
调查方式:一是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处于何种状态;二是采用直接进课堂观察的方式,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二)调查结果
1.隐性逃课学生比例惊人
总体来说,能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课,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大约有20.5%左右的学生。两个班中,高二(1)班约有14人能听教师上课,约为31.2%;高二(5)班只有2人在认真听课,仅为6%。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在中职学校里还是非常严重的。
2.学生隐性逃课方式多样
问卷调查与实际课堂调查的结果反映出,由于学生的主观动机各异,故其在隐性逃课方式上也表现出各不一样的情形。
据调查结果分析,约有66%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18%的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或杂志等其他类的书籍,12%左右的学生处于睡觉或发呆状态,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的事。其中,(1)班里看小说或做其他无关本节课的事的学生比较多,玩手机的相对来说较少点;而普通类中专生(5)班,学生主要表现为玩手机与阅读小说或杂志类书籍等。
二、原因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
1.缺乏远大的学习目标
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远大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也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阶段后,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适应较慢,再加上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没有初中那样施加过大的压力,学生更加没有学习目标,处于一种茫然状态,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陷入了“学不好—不想学—学不好”的恶性循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就自认为自己不行,在严重缺乏自信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隐性逃课现象。
2.缺乏长时间的注意力
学习需要较强的自控力,长久的注意力。中职学生在学习上普遍有畏难情绪,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基础差、习惯差导致他们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课堂。再加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学习上的压力减小,智能手机普及,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游戏的流行、网络的诱惑,导致学生常常无法把持住自己的行为,经常在课堂上做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偷偷玩手机、讲话、睡觉、看杂志等。
3.凭兴趣决定学习行为
本地中职类学生大部分都是无法升入普通高中之后,无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偏科,进校后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不喜欢的学科就采取逃避的态度。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则采取隐性逃课的方式应对。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表现在文化课上尤其明显,隐性逃课的学生明显多于专业课;其次是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训课程;这也反映出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无法跟上节奏后,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生了根本的转移,到了职业类学校后依然对文化课包括理论课也失去了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出现隐性逃课现象。
(二)从教师与学校角度分析
1.教师主动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难于管理,再加上一些负面新闻,让教师面对这些学习上本就无目标、缺乏动力的学生时,思想上比较松懈。以至于有些教师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捣乱纪律,那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行发展。
2.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由于中职类教材也属于高中知识内容,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难度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这些本来就在初中没有学好的学生来说更加困难。如果一味地以教材内容施教并想达到大纲的要求,就会使学生感觉到更加枯燥无味,上课无精打采;而当教师面对着这样的学生时,就更没有因材施教的动力,这种恶性循环也正是造成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
3.学校制度也存在缺失现象
在对学生的考勤制度方面的建设,学校更多时候都是针对显性逃课的,而对隐性逃课的处理办法几乎没有,再加上教师疏于管理,于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隐性逃课。
在考核方面,由于学生的基础的薄弱,对学习兴趣的缺失,造成学生的成绩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让学生在成绩上达标,在每次考试前就会给学生一定的考试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根本就无需多费精力,在考试前重点突击下,也可顺利过关,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重视程度,同时这种没有要求的学习过程也让学生不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习。这样就客观助长了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强化对学生、对教师的考勤、考核方式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应对隐性逃课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是避免逃课的前提。对中职类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丧失是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因文化基础课的成绩较差,带来了学习动力的缺失,于是只想到中职类学校混张文凭,待年龄较大点,就到社会的大环境里就业与发展。这样的思想状态必然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
面对学生这种生存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只是暂时的,成绩差也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还是可以成为有用之人的。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要注意实施分层次教学,对部分学困生要适当地降低目标要求,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多采用形象化的手段,让学生易于理解,让学生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每天多點自信。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
进入中职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方面,成绩都不够理想。但这并不代表这类学生就一无是处。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搭建平台,给他们发挥特长、展示自身优势的机会,并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在语言、神态以及各种形态上对学生给予最大的支持,这些无疑也会成为学生思想上无形的动力。当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后,会得到内心上的快乐,从而渐渐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成果是要通过学生展示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的重、难点,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由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书本知识点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自主式”自学模式,不但可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校本课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四)完善学校考核考评制度
建立合理的教学结业质量评价细则,改变落后、单一的考试方式,也是解决隐性逃课的突破口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仍仅限于笔试,而且内容仅拘泥于所学课程、学生的课堂笔记,对学生来说,只要考前突击几天,再加上教师的一点点帮助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并能拿到高分。这种考试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隐性逃课”。所以说,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制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要在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方面作较大的改革。如,可增加学生在平时的动手操作的考证评分;为学生在校期间优秀表现加分;对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创造性的发现或发明,可对学生进行重点加分等。
四、总结
隐性逃课在中职类学校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校管理者与任课教师都为之烦恼不已,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率,使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
[2]杜志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