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热身环境,点燃课前精彩

2017-08-13杨锦萍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课文课堂

杨锦萍

[摘 要] 课堂导入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否成功地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進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课堂导入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灵活运用课堂导入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30-02

中职学生由于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课堂专注度很低,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一起始环节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为课堂教学充分热身。能否让课前导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堂课的参与度。枯燥的课堂导入,不但不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直接放弃,神游万里,甚至趴下睡觉。而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则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活跃的课堂思维又能促进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中职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导入环节多花心思,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既贴合文本内容又能吸引学生关注的课堂导入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的原则

课堂导入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艺术,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不但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思维、独特的眼光,还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切合教学内容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为理解教学内容做准备和铺垫,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导入设计上要密切结合课文内容,切忌游离课文,为“导入”而导入。如果导入离题万里,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一时间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活跃,但是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的实现却没有一点帮助,反而在导入完成进入后面环节时转不过来,混淆了学生的思维,成了学习的障碍。而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导入却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导入设计时要明确:“入”是目的,“导”只是手段。

(二)贴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带着兴趣的学习是愉悦的、享受的。兴趣能指引学生不畏艰难、无视枯燥,勇往直前。导入的设计如果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就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由课间玩闹集中到课堂上来,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促进他们的自觉学习,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寻找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接受水平、文学艺术修养等。

(三)注意控制时间

课堂导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做的准备,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它不可缺失但也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它是大餐中的开胃菜,却不是主食,所以时间应尽量紧凑,控制在2~5分钟,如果占用时间过长,就容易喧宾夺主,让学生搞不清学习的重点,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二、导入的方法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知识性的内容兴趣不高,对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就要积极创设课堂热身环境,结合教学内容,找准他们的兴趣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耳听

要让学生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老师身上,故事导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故事能非常有效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既能满足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理,获得愉悦感,也达到了导入的目的,使学生从下课的跳脱和上节课的思维中脱离出来,沉浸在对新内容的感知和探索里。如在教学《好雪片片》时,我就给学生讲《购买上帝的男孩》的故事,正是男孩对叔叔的爱感动了富翁,使得富翁不求回报地全力救治他的叔叔,爱是能感染人的,是能不断传递的,真正的上帝就是“爱心”,上帝无处不在,爱心也随处可寻,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就能发现生活中洒落在各个角落的爱心,从而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基于学生对音乐的喜爱,适当的音乐导入也颇受学生欢迎,音乐能陶冶性情,安抚情绪,引起共鸣。成功的音乐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或激昂或低沉、或轻灵或沉重、或喜悦或悲伤的音乐声中快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对学生把握感情基调,理解课文都有很大好处。如在《静女》的教学中,先播放《敖包相会》的歌曲,这首歌学生熟悉,又与诗歌内容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学生很容易在歌声中进入诗歌的情境。在教授《合欢树》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让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带学生进入对父母的感恩、理解中,为学生感知、体会课文作者对母亲的复杂情感打下了基础。音乐能起到很强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如果配以教师煽情的话语,就能令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在对音乐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有效的理解分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目视

眼睛是我们所有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通過眼睛获得的知识和记忆占80%左右。因此,播放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烈的影视,展示能给人心灵冲击的图片也是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先播放一小段电影《赤壁》中大战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的壮阔和周瑜的运筹帷幄、春风得意的儒将形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为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作了铺垫;在教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先在课前播放《卢浮宫之旅》的片段及凤凰台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一段讲解视频,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时期的审美观和雕像的残缺美,这对理解作者文中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古文教学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课文的理解很重要,我就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如“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相关内容,通过视频了解作家、诗人的情况,学生感到新奇,也很有兴趣,拓宽了知识面,使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得到了融合,对课文的解读也很有好处。

图片展示也是很常用的方法,它很直观,而且教师查找图片资料相对比较容易,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上《科学是美丽的》时,因课文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喜欢,而且很难感受到科学的美丽,因此课前可准备一批画面绚丽或有意思的表现科学之美的图片,如像金色向日葵的二氧化硅纳米丝、纳米之美、黑洞等,让学生对科学之美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对课文产生认同感和兴趣;在教《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阿里高原的自然风光,“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长年冰峰林立,这里满目黄沙,单调荒凉,绝少生命的痕迹。可就是在这样一片高原上,也曾有一种生命面对酷寒贫瘠傲然不屈,绽放着生命的美丽,那就是曾经生长在阿里高原上的唯一的绿树——红柳。”先用图片展示红柳的生长环境,使学生对红柳的顽强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荷花淀》可用一些大片荷塘尤其是月下荷塘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那个月光皎洁、青雾薄薄、荷香淡淡的诗意画面中,更好地体会小说的诗化语言。

另外,实物展示导入也是学生比较欢迎的方式,尤其在教学说明文时,我用的较多。如在教《景泰蓝的制作》时我会带一个小小的景泰蓝手镯让学生估价,“这么个小小的手镯,毫不起眼,却要上千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景泰蓝制作的工艺流程,找找原因。”

(三)手动

中职学生比较散漫,与普高学生相比思维更难集中,在课前布置动手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能让他们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如在教《边城》前,让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画出“边城印象”,落实预习效果,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进行投影,评选出最佳作品,学生兴致盎然,看到自己的画作更是兴奋,在欣赏、评选画作时,对边城风貌有了更多体会,加深了印象,也促进了对课文中景物和人物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上《永远的蝴蝶》时,让学生先用2分钟动手描写一个车祸场面,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片段,概括共同点:凄惨、血腥。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车祸描写语句,感受唯美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初步体会这样写的用意;在教《致橡树》时,让学生在课前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用图画配上简短的文字加以表达,挑出好的作品加以展示,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爱情这一生命主题的思考和认识,实现课堂的德育目标。

(四)心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职学生尽管在课程学习上缺乏兴趣和毅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缺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求。只要有意识地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也同样会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在课堂导入环节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既要切合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抓住兴趣点,把握好难易程度。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我先展示明十三陵的恢弘,埃及金字塔的壮观,印度泰姬陵的秀丽,歌德、莎士比亚墓的辉煌,谈世人对坟墓这一最终归宿地的看重,然后再出示列夫·托尔斯泰仅有的一个长方形土丘的林中坟墓,问学生哪个坟墓最美,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但很少會认为托尔斯泰墓最美,最后提出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经过两组图片的冲击后,自然产生疑问,急于到书中寻找答案,那后面的教学环节就顺畅了。

当然,以上方法并非截然分开,很多时候都是几种方式共同使用,如《胡同文化》的导入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老北京城的布局和大大小小的胡同图片,配以京味十足的评弹《北京胡同》,学生就能更好地感知北京胡同的特点,身心融入老北京的胡同里,感受老北京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总之,导入作为语文堂课的首个环节,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导入贵在激发兴趣,重在以趣促学。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文体、内容、风格不同而不同,因教师的特点而各异,依学生的情况而灵活选擇,导入没有固定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投入课堂学习,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促进后面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教师要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相互交流,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加精彩有效的导入,引领学生更顺利地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搏击遨游。

参考文献:

[1]魏春妮.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

[2]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08.

猜你喜欢

中职课文课堂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欢乐的课堂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背课文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