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班课+任务书”共建汽车维修接待一体化课堂
2017-08-13刘倩
刘倩
[摘 要] 项目任务书明确了每个项目任务学习的标准及考核的依据,云班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交互式的环境。“云班课+任务书”结合,共建汽车维修接待一体化课堂,使每个项目任务变得更明确、更完整、更完善。
[关 键 词] 云班课;项目任务书;一体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10-01
一、应用探究,“云班课+任务书”完美结合
汽车维修接待理实一体化课程,选择的是国家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实训教程》,教材紧贴企业工作一线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以汽车服务顾问这一岗位的工作流程和知识技能为出发点,内容讲究,易学易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们自主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项目任务书(包括每个任务的任务工单以及评价表),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按照企业的实际工单进行填写操作,并对这一学习任务进行评价打分,形成过程性的评价。
教材和项目任务书提供了学生学习的标准以及考核的标准,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工作流程和标准呢?蓝墨云班课创建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前上传学习资源包实现课堂翻转、资源共享,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通过开展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交流互动讨论分组练习和展示以及评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任务书明确了每个项目任务学习的标准及考核的依据,云班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交互式的环境。“云班课+任务书”的完美结合,使每个项目任务变得更明确、更完整、更完善,教与学都变得更加合理、生动、有趣。
二、应用实例,以《电话预约保养》为例
下面以汽车维修接待中的《电话预约保养》任务为例,来介绍基于“云班课+任务书”的一体化教学,我把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首先,在课前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包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翻转。
课中,分为导入—探究—编写话术—展示—评价五个环节,课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通过竞赛、讨论、展示、及时反馈等一系列的活动积累经验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
首先是手机签到,组织教学2分钟,通过手机签到,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签到过程,并把每次签到的情况保存下来。
课堂第一环节,任务导入:刘女士为了出游安全,决定提前去4S店检查一下车辆的情况,于是給北京现代4S店打了个预约保养电话,预约第二天上午进店保养。你是4S店的服务顾问,那么你应该如何为刘女士预约呢?
第二环节,主动探究:学生通过观看之前教师上传的电话预约的微课视频,结合云班课的自由讨论、头脑风暴和小组任务等活动,分组商量制定出预约的标准流程并提交至教师创建的“分小组制定预约的标准流程”活动中。之后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完成任务和评价的成员可以获得老师之前设定好的经验值奖励。
第三环节,编写话术
掌握了预约的流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流程进行话术的编写,每组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和项目任务书,自主编写预约的话术并提交至蓝墨云班课的“分小组预约”活动中。
第四环节,分组展示
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话术,进行情境模拟,完成“为刘女士进行电话预约”这一工作任务。同时由一位学生进行全程拍摄并提交至班课的“分小组预约”活动中,记录下每组展示的过程。其他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话术和视频对这一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第五环节,评价反馈
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开启评价和评论功能,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任务标准和评价表,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打分,教师也可参与对每小组的评价,从而形成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合理。
小组评价结束后,教师发起投票,评选出最佳小组,并加上相应经验值进行鼓励。通过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技能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应用价值
通过“云班课+项目任务书”,将教学标准与教学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使每个任务更清晰、更明确,更使技能的传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式、灌输式,而是在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展示中掌握方法,寻找差距、共同提升。
累加经验值、及时反馈。课堂每一项活动任务都有经验值的即时累加,不仅实现了即时反馈,更是完整地保存了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成绩,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之路。
教学过程得以保存。课堂上每一个小组活动内容、资料和展示成果,都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这门课程完整的教学资源,为教师为进一做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材料。
四、小结
“云班课+项目任务书”的结合,使汽车维修接待从枯燥的理论课,完美转型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体验、参与、表达和互动,并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引领他们发现、探索,走向更远的未来。
參考文献:
[1]陈志明.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探究[J].教师,2011(14).
[2]高晓辉.一体化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