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探析

2017-08-13李海黄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内江市气象服务乡村旅游

李海 黄萍

摘要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基于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当前气象服务实际,明确了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服务方式和渠道上存在的主要問题及原因。从理清政策层面关系、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气象服务社会化改革上迈出实践探索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江市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3-021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eijiang C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Neijiang City rural tourism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policy, capital, talent, technology, service mode and channel were defined through field visits,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cy level,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capital and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order to take a key step in the practice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reform.

Key words Rural tourism;Meteorological service;Neijiang City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源动力[1]。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积极开展旅游扶贫作为全市战略重点,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蓬勃发展,从而对气象部门面向農村的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即从单一服务农业生产转向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服务领域,尤其是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特色化、信息化、及时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从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概况、服务现状和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概况

1.1 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

通过对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内江市的乡村旅游大致可以分为探索、起步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2]。探索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政府的统一主导和规划,主要以小部分农户自行打造“农家乐”为主,旅游的内容和形式非常简单。起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一些社会资本逐步进入,部分基层政府开始规模化地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快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各级政府开始规划乡村旅游经济带,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景点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1.2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现状

1.2.1

气象服务内容。内江市当前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一是提供了全市旅游景区的常规天气预报;二是对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气象要素预报,如温度、降水、湿度、气压、日照等;三是提供加工后的指数预报,如穿衣指数、洗车指数、出行指数等;四是提供应急气象预警信号,如针对乡村旅游点的应急气象预警信号发布服务等。内容主要涵盖旅游景区的24 h天气预报,交通天气预报,重大旅游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节假日旅游天气预报,乡镇24 h精细化常规预报、48~72 h趋势预报、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指数预报,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急气象预警等。

1.2.2

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从气象服务技术支撑来看,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气象数据收集及服务产品制作、发布的必要设施,二是气象预报技术和平台。内江市国家级气象自动站共有4个,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100余个,分布在市区和各乡镇、村(图1)。内江市还建有一部714气象雷达和大量的土壤水分观测站、空气气溶胶监测站、负氧离子监测站和大气电场仪等各类专业气象监测仪器,形成了一套汇集各类要素的气象监测网络。全市建有较多的大喇叭和户外电子显示屏,并拥有独立机房和专业服务器用于运行气象服务相关网站。同时市气象局还建有气象预报演播室,并配备了专业非编系统,电话呼叫的96121平台也能够有效运作。

内江市的短临、短期、中期、月、季、年的精细化监测预报预测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业务,全面开展了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开展了乡镇预报和格点预报,建立了中期客观定量化预报和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目前构建了基于降水致灾阈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形成了专业化客观化气象预报技术体系。通过业务规范化管理不断增强,建立了市、县两级综合应用的集约化业务布局,基本建立了预报实时共享流程和省、市、县三级短临业务一体化流程。

1.2.3

气象服务主要产品、发布渠道和方式。当前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旅游气象预报服务类产品和气象资料服务类产品两大类。

1.2.3.1

旅游气象预报服务类产品。主要包括按照周、旬、月、季、年时间分类的中长期天气预报,24 h城镇天气预报,24 h精细化乡镇天气预报,旅游景点24 h天气预报,滚动发布的旅游景点短临预报,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交通气象预报,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指数预报,暴雨、大风、雷电、大雾高温等重影响天气或强对流天气预警,大型旅游活动专题保障预报等。

1.2.3.2

气象资料服务类产品。主要包括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旅游气候资源开发评价论证、种养殖业气象条件分析论证、气候特色景观条件分析、乡村旅游景點实时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发布、乡村旅游保险气象证明资料等。

当前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还比较传统,并且过多依赖于常规气象服务的模式和渠道。渠道大致分为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新媒体渠道。传统媒体渠道以纸质媒体为主,如报纸等,其优势是服务信息相对权威,缺点是更新速度较慢、受众不多、信息传播的成本较大。现代媒体是目前气象服务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广播、电话、短(彩)信等,其优点是信息更新和传播的速度较快,缺点是数据往往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新媒体主要包括天气网站、专用数据端(LED显示屏等)、移动数据端(手机APP等),其优点是数据更新快、投放对象精准、互动效果好,缺点是常出现由于数据源因素导致的信息虚假和信息过载[3]。从发布方式来看,目前内江市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气象部门制作专业服务内容,然后通过现代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进行发布。

2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对象

为了更好地调查内江市乡村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笔者通过对内江市各级政府、招商部门、旅游部门、气象部门、部分乡村旅游景点业主单位、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经营户、农业从业者、部分游客等管理机构、从业单位和自然人进行了广泛的走访调查,以确保能全面了解气象服务在乡村旅游中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调查对象有内江市气象局、内江市旅游局、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内江市韩娟生态葡萄种植园、内江市天河瀑布度假旅游区等。

2.2 调查方法 在调研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走访谈话、查询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设计针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4-5],邀请各类乡村旅游工作的管理者、从业者和游客填写,真实地获取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2.3 调查结果

2.3.1

总体情况。通过走访、谈话、查询资料以及对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具有3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需求很大,从所有渠道反馈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内江市乡村旅游对气象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二是起步较晚,总地来看,内江市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种类较单一,无法满足目前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需要,这和之前内江市乡村旅游服务的发展速度也有一定关系;三是提升空间大,通过技术、装备、产品、渠道的改进,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3.2

调查问卷结果。此次针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并获得有效网络调查问卷结果759份。主要调查对象是全市各级政府管理人员、旅游和气象等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者、农业从业者和游客。

2.3.2.1

调查对象概况。从表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职业包含政府部门和气象行业工作者,以及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这也反映出当前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管理者、技术人员的大致情况。

2.3.2.2

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水平。根据表2显示,有80.5%的调查对象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普通”“比较低”和“非常低”,总体上可以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高。被调查对象比较一致地认为气象服务对内江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提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责任主体最多的被认为是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35.8%和46.1%。认为政府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重视程度“一般”“比较低”和“非常低”的被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85.9%,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为“一般”“比较差”和“非常差”的被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91.5%,这也和内江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滞后的客观情况相符。

2.3.2.3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对被调查者自身喜好的乡村旅游活动种类、内江市当前的主要乡村旅游活动种类和被调查者认为符合内江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实际的旅游类型进行汇总分析,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且在乡村景致观光、农业生产體验上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根据被调查者喜好和认为适合内江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类分析,内江市乡村旅游业未来应重点在乡村景致观光、农业生产体验上加快发展速度,同时保持目前乡村美食体验发展的较好势头,并适当加大民俗文化体验游的开发,探索一些户外运动项目。

2.3.2.4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从表3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比较关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是温度、降水、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景区实时温度、湿度等即时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的气象预警服务,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也表现出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等指数预报等专业趋势预报的关心。

从表3可以看出,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已成为现在获取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主要途径,应重点拓宽以上发布渠道的覆盖面,同时也辅以其他渠道进行发布。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预报准确率不高,其次大多数人认为对旅游景点的专业气象服务较少且针对性不强、产品发布渠道不多,超半数的人认为气象指数产品不够丰富且实用性不强。这就表明,下一步内江市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必须从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提升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发布渠道等方面着手改进。

3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内江市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当前发展尚不尽人意。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财政资金压力较大,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在投入上也极度匮乏。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内江市用于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相关管理、技术开发、产品制作、日常运行维护等费用全年不到20万元,并且大部分为气象部门自行筹措。

3.2

服务内容不够全面 根据调查,目前全市气象部门针对乡村旅游提供的气象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分为常规的气象要素预报服务、常规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服务、初步开发的部分气象指数预报服务、应急气象服务和气象预警等方面。根据当前内江市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现状,这些服务内容面过于宽泛,没有研究细分市场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产品,服务对象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感受到专业气象服务和常规气象服务产品的区别,很难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

3.3 服务方式较为被动 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总体方式显得较为被动。一方面气象服务的提供者不能明确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具体受众,往往混同于一般公共气象服务使用者;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潜在需求人群很难甄别和获取专业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只能通过各类渠道得到很多一般化的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产品来替代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由于缺少较为专业的服务产品,缺乏明确的服务投放受众,也没有较为畅通的专业化服务渠道,导致整个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被动服务的状态。

3.4

服务人才比较紧缺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人才当前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气象部门职工为主的气象人才队伍,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气象信息员队伍,三是乡村旅游业从业者及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的人才队伍。内江市从事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人员以气象部门的服务队伍为主、气象信息员队伍为辅,而乡村旅游从业者和社会力量的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尚未成型。

3.5

服务效果不太明显 首先,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在服务提供主体中受重视程度不高,服务的总体质量偏低;其次当前各类气象服务的产品种类数量繁多,格式和形式严重不统一,并且少有针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专门性产品;三是业务人员对乡村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关注重点缺乏了解,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难以契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实用性不强;四是服务产品通俗性和可读性不高,有时比较侧重于天气过程描述、成因分析,喜欢使用一些专业术语,致使用户难以准确理解产品內容;五是缺乏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客观效果评估。

4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建设对策

4.1 理清政策层面的关系

要加快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速度,在当前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背景下,必须依托政策层面的支撑。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不能无序发展,缺乏宏观指导的发展既没有方向,也没有未来。政府部门在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当主动规划和引导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6]。

4.1.1

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全市各级政府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应主动考虑配套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同时,旅游部门应积极与乡村旅游业主体和气象部门函接,互通情报、传递需求,成为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气象部门则应当主动作为,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拓宽渠道,提供更为优质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

4.1.2 强化政府提供或购买公共服务的理念。相关管理部门和从业者应该认识到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是乡村旅游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作为政府部门或从业者,必须向游客提供此项服务,具体可以根据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程度,采取由政府直接提供或是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方式进行[7]。

4.2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在明确了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是乡村旅游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基础上,管理部门必须思索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方法。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资金和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的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针对内江市乡村旅游业的客观发展情况,应当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乡村旅游从业主体投入为辅的资金投入体系,用于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产品研发和发布渠道建设。同时,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等各种方式,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专业团队。以专业团队为核心,可以因地制宜地培养全市各重要服务点的团队,形成完整的人才队伍体系。

4.3 提升基础气象业务的技术支撑能力

在当前内江市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以气象部门提供为主的客观条件下,气象部门应加大基础气象业务的提升速度,以形成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有力支撑。硬件方面,重新优化区域自动氣象站的综合布点[8],在满足气象行业站点密度和格点距离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在乡村旅游景点集中区布设站点,以确保气象要素的采集质量。软件方面,优化数值预报产品的本地化模式,提高针对旅游业的重要气象要素的预报准确率,对精细化天气预报细网格进行优化,重点关注成片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对局地性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提升短临预报产品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4 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基础气象业务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从业者应当思索如何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乡村旅游业在内江市范围广、种类多,受地形地貌、旅游方式的影响,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产品应根据不同需求,侧重不同的服务内容,同时构建科学有效的服务效果评价体系,以检验服务成效。

4.4.1

共性需求产品。所有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共性需求,应当在以下方面提升产品质量:①常规要素的预报。对于常规要素的预报主要是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②各类旅游指数预报。应优化现有各类旅游指数的公式,尝试开发针对自驾车、漂流、户外探险等的新型旅游指数。③应急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产品要提升发布的准确性,同时针对不同乡村旅游景区的情况,重点对防御指南等进行优化。④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要更突出节气、农时的指导作用。

4.4.2

非共性需求产品。针对内江市乡村旅游景点最常见的种类,归纳出各自需要提升的侧重点:①休闲观光型服务。针对浅丘地形的农家观光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氣象服务主要是提高准确性,重点针对晴雨预报、温度要素预报、防晒、驾车等指数进行优化[9]。②户外运动型服务。针对户外运动型服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气象服务主要是要提高天气预报的时效性,重点针对降水概率、温度、风、湿度等要素预报等方面进行优化。③山地型服务。针对山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气象服务主要应提高短临预报准确率,重点针对降水概率、温度、风、湿度等要素预报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要密切关注局地强对流天气,及时提供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预警[10],并提供气象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防御指南。

4.4.3

构建科学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要提升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气象服务的实际收益,找到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构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的主要作用:一是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投入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为用户使用气象服务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四是从用户的角度提出衡量服务质量的考核标准;五是改进服务产品及服务方式。因此,在对气象服务效果的评估中,应当建立以下评估指标:①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投入产出比,确定气象服务效益影响因素对乡村旅游效益值的影响度[11];②用户体验满意度,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整体时效性、准确度、充要程度的反馈;③各类单项气象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用户有效性和满意度;④宏观层面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成效,包括地区性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4.5 拓宽发布渠道并探索新型发布模式

目前传统媒体气象服务发布渠道已逐步消亡,现代媒体发布渠道是当前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受众获得服务产品的主要接收途径。而新媒体则在蓬勃发展,占据渠道份额逐年提升,在未来可能取代现代媒体渠道成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主要传播渠道。根据当前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现状,应当首先重点加大气象服务现代媒体发布渠道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电视、广播对农村地区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大对重点旅游区域的服务信息投递。同时,也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渠道的拓展,比如由旅游、气象部门牵头筹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专业网站,开发相应的移动客户端产品,并针对重点或成片旅游区投放专用气象服务数据端、新建LED信息显示屏、安装大喇叭等,确保气象服务产品能够及时传递到游客手中。在进一步增大政府对气象部门相关投入的同时,也可尝试放开服务领域、引进社会资本,通过专业机构开发高端定制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形成政府提供基础性的乡村旅游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公司或机构提供定制的个性化高端产品的全新模式。

5 结语

总体来说,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政府对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偏低,服务效果不尽人意。虽然目前发展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今后内江市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必须从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提升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发布渠道等方面进行改进,应重点加强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即时气象要素发布和灾害性天氣的气象预警工作,同时也要抓好指数预报和特殊景观、特色农产品的气象条件专业趋势预报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萍.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中的“三农”利益保障问题:成都三圣乡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1):47-50.

[2] 宋雪茜,黄萍.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3):204-205.

[3] 李婧,黄萍.“大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与气象融合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233-235.

[4] 施娟,周莉蓉,康宁.成都市旅游气象服务需求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46-349.

[5] 尤焕苓,尹志聪,高云昆,等.北京市旅游气象服务需求分析[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厦门:中国气象学会,2011.

[6] 郭洁.峨眉山旅游气候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17(2):109-115.

[7] 吴章文,吴天松,汪清蓉,等.旅游气象气候研究现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8(6):67-72.

[8] MARTIN M B G.Weather,climate and touris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3):571-591.

[9] 齐军岐,陈卫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2):122.

[10] VINER D,AGNEW M D.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tourism[J].The Alps Ambio,1999,16(3):109-111.

[11] 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内江市气象服务乡村旅游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