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管理研究

2017-08-13高林安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陕西省

高林安

摘要 以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发展目的地为对象,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适应性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陕西省各市、区及不同人文自然条件区域为空间分布单元展开实地调研,架构了各市及不同人文自然条件区域的适应性管理框架,以推动陕西省乡村旅游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3-0193-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ten cities and one district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followed the theory of lifecycle tourism destination theor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ory,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theor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districts and region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and natural conditions. Adaptiv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ities and regions of different cultural and natural conditions was constructe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Adaptive management;Shaanxi Province

2006、2007年我國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彰显了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近10多年来,中央以及有关部委发布的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文件多达20多个。国家旅游局、农业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满足国内旅游需求的主战场,共同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2016年我国乡村游客量达13.6亿人次,据预测,未来我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达到近30亿人次[1]。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在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經济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适应性管理最初在澳大利亚和北美被应用于渔业管理,随后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IIASA)采用,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我国目前的适应性管理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理论多应用于自然生态管理方面,在旅游管理领域,特别是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国内尚未系统性地将适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旅游管理、乡村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适应性管理是一种动态、可持续、系统地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管理的方法,在众多领域都有其应用前景。在对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涉及如何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会利益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等问题,适应性管理理论无疑能提供有力的指导。陕西省乡村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经过近30余年发展,已成为陕西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将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态性与适应性管理的动态管理模式相结合,架构了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旨在推动陕西省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陕西省各市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构建:根据调研指标设置和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将“非常好”的指标赋值为10分,“好”的指标赋值为8分,“一般”的指标赋值为5分,“差”的指标赋值为3分,构建了所评价问题的相关指标。

1.1 乡村旅游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分为非常赞成和非常反对两个极端,所以赋值为10和1,其中,非常赞成=10,赞成=8,中立=5,反对=3,非常反对=1。

1.3 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手段先进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手段先进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1.4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1.4.1

模型分析。因子分析也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视为“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该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的思路,根据各指标相关性大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据此找出影响经济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

1.4.2 模型步骤。①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②提取因子;③因子命名解释;③计算因子得分;⑤综合评价的分析与结论。

2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调研及综合评价

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为了了解各地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地了解各市(区)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调查数据以及指标量化规则,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对各市(区)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当地居民的支持度、营销手段的先进性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对陕西省乡村旅游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2.1 满意度综合评价分析

乡村旅游者感知效果、满意度是影响旅游者忠诚度、重游频率最关键的指标体系,如果感知效果好、满意度高,则旅游者行为忠诚,不但会再次回来,而且会做好口头宣传,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不良效果,影响其健康发展。陕西省各市由于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管理模式、产品开发以及自然人文历史条件等的不同,游客满意度也有较大区别,调研结果见表3。

利用上述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各地区的乡村旅游满意度进行评价,列出陕西省各地区的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序,结果见表4。表中的F1、F2、F3是根据前面各方面的打分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反映乡村旅游满意度各个方面的综合因子得分,是把原来的22个单项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用3个因子F1、F2、F3反映22个单项指标,这样便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满意度评价方面,杨凌区最好,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宝鸡市较好,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榆林市和延安市次之。

2.2 当地居民支持度评价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地村民支持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对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发展地村民的支持度做了详细的调研,结果见表5。

根据表5的调查数据以及赋值规则,得到陕西省各个地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支持状况,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当地居民评价中,商洛市最好,汉中市、杨凌区、铜川市、西安市、安康市、寶鸡市、咸阳市较好,延安市、渭南市、榆林市次之。渭南市综合得分排名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近期渭南市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果树种植收入比较高,发展乡村旅游会给果树种植等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会导致产量降低,最终导致收入减少,另外渭南市对发展持中立人数比重较高,也会影响得分,所以得分情况略低。

2.3 营销手段的先进性评价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客源,有效营销手段是吸引客源的重要因素,笔者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调研。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客源结构及营销手段调研数据见表7。

根据表7的调查数据以及赋值规则,得到陕西省各个地区居民对乡村旅游营销手段的先进性评价结果(表8)。

从表8可以看出,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营销手段的排序结果与前期分析结果差异比较大,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杨凌区大型高新农业科技园、种植园、养殖园比较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比较高,可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另外, 每年“农高会”期间,杨凌区都云集了数量众多的媒体记者,在对“农高会”报道的同时,杨凌区乡村旅游也得到广泛宣传。汉中市每年举行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活动”级别较高,由汉中市与陕西省旅游局联合举办,高规格吸引了不少媒体进行报道,也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往觀光游览。另外,汉中市近几年也加强了网络宣传的力度,在网站建设等方面投入大,所以得分很高。

另外一些城市,如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渭南市等,虽然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晚,但是在营销方面,特别是在智慧旅游、网络利用方面,投入高、起点高、跨步大,所以在营销手段先进性方面得分高。宝鸡市、商洛市得分最低,一方面与其投入有关系,还与其距离西安市比较近,可进入性好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其成熟的产品有关系,已经比较有名气,游客易于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所以利用网络的人也就少。应加强网络、智慧旅游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游客。由此而看,营销手段的先进性应该与其他方面的研判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陕西省不同地域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划分

在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研判中,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是最重要的指标。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决定着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结构、功能、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态,也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接待人数、重游频率等,间接影响外来投资者投资规模的变化、旅游地社区居民就业状况的变化,旅游接待设施供求关系的变化。在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研判中,基础设施、外来投资者投资规模的变化、旅游接待设施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研判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

3.1 发展阶段地区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综合各方面因素,发现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区6市区乡村旅游发展已步入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西安市乡村旅游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游客流年、月、周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而步入发展阶段。

宝鸡市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发展历程长,有20余年,开发具有关中西府特色的、浓厚的乡村风俗旅游项目。客源稳定(93%来源于西安和宝鸡2市),规划合理,管理有序,发展良好,呈现出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显著特征,处于发展阶段。

汉中市乡村旅游始于2000年前后,只有短短的10余年,发展历程不长,但是政府重视,积极引导,合力发展,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形式多样,类型多,产品齐全,游客评价好,客源稳定(西安和汉中2市以及周边省份),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步入发展阶段。

安康市乡村旅游始于20年代90年代中期,至今不到20年,发展历程不长,但是凭借大巴山、秦岭亚热带动植物、农林牧副渔资源,提出“古城西安后花园,休闲度假好地方”的口号,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安康市乡村旅游管理规范,政府扶持措施多,力度大,发展形式多样,类型多,产品齐全,游客评价好,当地社区村民支持率高,其发展状况与汉中市很相似,也已步入发展阶段。

商洛市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历程不长,凭借山美、水清、地绿、空气清新、距离西安市近等条件,在政府主导下,推动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城的实施。以品牌为支撑,商洛市已建设成为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和西安市第二生活区,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垂钓休闲、茶园观光、实景演艺等主题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商洛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也得以提高,发展规模得以扩大,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效益高,发展形式多样,种类多,产品覆盖面广,客源稳定,其发展状况与汉中市、安康市相似,也已达到发展阶段。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乡村旅游始于2000年以后,起步晚,发展历程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支持方面,杨凌区管委会与省旅游局在杨凌区签署合作共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农业旅游目的地城市协议。根据协议,示范区每年将投资亿元发展旅游产业,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构建“农业科技游、特色文化游、休闲健身游”三大旅游板块,在旅游政策、旅游人才、旅游规划、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旅游节庆、旅游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助推陜西省农业旅游品牌建设。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效益高,发展形式多样,种类多,产品覆盖面广,已达到发展阶段。

3.2 起步阶段地区

包括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3市。这3个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当中的一些社区,咸阳市袁家村、渭南市白水富卓村苹果人家、耀州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很成熟,成为陕西省第二大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其中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接待能力强、环境保护等工作也做得很好。

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起始于该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经过8年极速发展,已经呈现出旅游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但是咸阳市其他乡村旅游发展地,和袁家村又有明显的差距。就咸阳市乡村旅游规划布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客流等整体发展水平来说,尚未达到发展阶段,在整体上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渭南市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历程不长,但历史文化独特,乡村旅游自然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别具风格,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集“农家乐”、观光农园、自由采摘、休闲农场、生态园林、民俗文化村落、古村镇及古建筑为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乡土文化和综合多样的旅游格局。渭南市乡村旅游社会经济文化效益不高,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简陋,环境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游客满意度、重游率低,综合分析其现状,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铜川市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不到20年,发展历程不长。铜川市距西安市仅60 km,交通便捷,被纳入西安市半小时生活圈内,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乡村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大城市客源。近5年来政府把乡村旅游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资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果园、休闲农庄、山地氧吧、民俗风园等各种旅游新业态,开发“农家乐”“陶家乐”“农家山庄”“红色小院”等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铜川市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跨越了探索阶段而步入起步阶段。

3.3 探索阶段地区

包括陕北延安、榆林2市。近5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增长很快,两地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批准支持成立11个乡村旅游发展点进行全面建设,已经有5家高水平、高规格的乡村旅游点建成并投入使用,乡村旅游发展效果明显。

延安市乡村旅游始于2000年后,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城乡“近郊游”“乡村游”“采摘游”受到本地和外地游客的青睐。但是通过整体分析,并于陕西省其他地市与已处于发展期的旅游目的地相比,其在区位、规模、产品结构、营销及目的地的竞争方面都还处于落后地位,判定其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发展速度明显很快。

榆林市乡村旅游始于2000年以后,起步晚、发展历程短,但发展速度较快。榆林市独特乡土文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灵魂。在政府引导下,榆林市乡村旅游投资、市场、效益逐渐呈链条式多元化发展特点,但乡村旅游尚未得到应有重视,从管理、法律法规制定、规划、产品开发、投入、营销宣传、人员培训、接待量等方面判定,其尚处于探索阶段。

4 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管理方案

4.1 健全机构,科学管理

国家级层面,2010年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陕西省省级层面应该积极响应。陕西省旅游局、农业厅、林业厅、交通厅、中小企业促进局(省乡镇企业局)等应该互相配合,共同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参照陕西省旅行社协会、酒店管理协会等协会组织形式,成立官方或者半官方的陕西省乡村旅游协会组织。协会的运作要以经营者(农户、休闲农业园区园主)、旅行社、相关学者等为主体,以陕西省旅游局、农业厅、林业厅、交通厅、中小企业促进局(省乡镇企业局)等联合支持为保证,以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己任,架起经营户与政府、游客之间的桥梁,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4.2 相互配合,共促发展

乡村旅游目的地不同于其他旅游目的地,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殊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扶持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依靠市场和分散的农户自身所无法完成的事项。陕西省旅游局等旅游相关部门应在陜西省乡村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产品开发、统筹发展、市场营销、游客组织、最低保护价、减免税收等方面做好工作,促进全省协调发展。陕西省农业相关部门应着力解决相关农业扶持政策的配套建设问题,在项目立项、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协助,特别是在用地方面,为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应完善政策,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优先支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土地流转。在资金方面,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省乡镇企业局)要做好指导乡村旅游经营业主(经营户、休闲园区)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工作,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业主信用担保业和建立融资担保机制,加强引资、融资工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林业厅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在绿化、美化环境等工作中做好指导工作,另外对一些坐落在林间、山坡、山地等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应积极协助其做好防火、减灾等工作。交通部门应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一些大型乡村旅游活动,如汉中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节等,或在节假日,增开临时客车、公交等,为游客提供往返便利。

4.3 示范带动,规范经营

陕西省应尽快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可实施的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健全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体系。陕西省相关部门可在省内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然后在全省推广,带动陕西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在服务质量标准推广的同时,要避免产品同质化,要挖掘各地不同文化特色,开发特色产品,既满足游客对高质量旅游服务的需求,又要满足游客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4.4 发布信息,合理引导

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波动性,周末、小长假、節假日乡村旅游、近郊游、一日游人数常常爆棚,经常出现一床难求、车辆拥堵、游客滞留现象。不但造成旅游环境承载力过量问题,而且在需求高峰时期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最终降低游客体验愉悦度。陕西省旅游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发布信息,引导乡村旅游者在时空上合理流动,以便平衡供需,防止突发状况。

4.5 凝练品牌,扩大营销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部门、农业部门相互配合,打造陕西省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农业部门提供各地农业特色、乡村特色等给旅游部门,旅游部门根据旅游业特点,确定各地乡村旅游品牌,在营销手段上给乡村旅游经营者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营销覆盖面,吸引更多游客。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景区之间的过度竞争和低层次竞争,而且可以分散游客客流,提高游客的愉悦性,促进陕西省不同地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4.6 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陕西省10市1区乡村旅游发展由于政府管理、扶持力度以及人文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发展差异较大。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区乡村旅游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起步阶段,延安、榆林2市乡村旅游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探索阶段。基于此,陕西省相关部门应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着手,积极促进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地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引导陕西省乡村旅游平衡发展,稳步前进。

5 陕西省乡村旅游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管理方案

中西方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差异巨大,不同的国家和发展阶段,旅游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更多的是一种产业功能,旅游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在发达国家,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功能,旅游经营主要是满足居民旅游休闲需求的途径。国内“农家乐”主要是一种农业生产的替代生计[2]。作为生计,国内乡村旅游经营者首先考虑经济收益,往往忽视环境容量、环境保护问题,认为游人越多越好,导致乡村旅游目的地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负荷,环境问题频发。环境适应管理方案将陕西省分为3个地区: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3市;关中地区,包括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4市1区;陕北地区,包括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

5.1 关中地区环境因素适应性管理方案

关中地区虽然自然环境自我消化、恢复能力强,但是空气的自身净化能力就差一些,所以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很重要。关中地区赏花、采摘、租种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多,要保护好土壤;另外,由于乡村旅游游客人数众多,产生大量垃圾、污水,所以乡村旅游目的地各村必须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为了接待更多游客,改扩建村庄工程一直在进行,使古街区、古民居破坏严重,所以更高层次的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保护规划等更显重要,既要涉及环境,更要涉及人文历史文化,该保护的保护,该修的也要修旧如旧。

5.2 陕南地区环境因素适应性管理方案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做好垃圾、污水回收处理等工作;其次,对于经营户,用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严管重罚,使其遵守环境保护条例;再者,对游客进行说服教育,介绍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觉规范,减少污染;另外,科学规划,做好古镇、古街、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聘请专家,整理撰写安康市传统文化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以利于传承;树立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质,自觉抵御乡村旅游对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5.3 陕北地区环境因素适应性管理方案

首先利用行政手段加强经营户、游客管理;其次,利用税收政策、罚款、押金、奖励等手段进行严格管理;再者,政府部门利用雄厚的财力完善基础实施,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在人文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激发起当地居民对所在陕北地域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防止人文历史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尽量控制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接待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6 陕西省乡村旅游效应因素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管理方案

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在旅游大规模开发前制订发展与保护措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收益[3]。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应注意城市文化流带来的冲击,应有预见性、前瞻性,严格依据《旅游规划通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如日本制定了较多的法律法规保护古村镇,1975年将“传统的建造物群”专门列入《文化财保护法》条例中规范保护[4],而且行政上予以一定的费用补助[5]。在规划前期做旅游资源调查时,应对原有古民居、古街道、古树木等文化物质遗存进行编号统计,挂牌保护。在对一些旧民居、旧街区的改造中,应邀请相关专家参加,修旧如旧,凸显古镇特色。

国家旅游局前局长邵琪伟[6]特别强调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性。规划时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文化效益,要把保护放在首位。规划时,鼓励村民参与,倾听他们的想法,减少村民反感情绪和冲突行为,实现最大限度的当地参与,有效安置当地居民就业,使旅游收益最大程度地留在本地,减少旅游漏损,推行“产业链本地化”,做到“经营者共生化”;积极保护地方文化,激发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抵制游客带来的不良习气和影响;必须协调好与未经营户之间的关系,如提高雇佣村民的工资,经营户出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让其他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好处,从而变得更主动、热情、好客、友善,给游客留下民風淳朴的印象;采用环保交通工具和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EB/OL].(2016-10-29)[2016-11-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9/c_129342435.htm.

[2] 李鹏,王秀红.乡村旅游经营者多维目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6-197.

[3]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4] 前田勇.現代観光学キーワード事典[M].1版.東京:株式会社学文社,1998:83.

[5] 岡本伸之.観光学入門ポスト.マス.ツーリズムの観光学[M].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2007:311-333.

[6] 邵琪伟.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2006-08-26)[2016-11-21].http://www.dxally.cn/Article/oinfo/257.html.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