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对策
2017-08-13侯燕
侯燕
(三门峡市财经学校,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 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从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制改革、技能竞赛、资格证书考取等方面,阐述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升的策略。
[关 键 词] 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9-0172-02
一、及时对学生进行專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学生步入职业学校后,学校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首先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修正挫折心理,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之后,在职业道德、语文、心理健康等文化课、专业课学习及各种活动中,逐步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作用、准入门槛、行业发展前景等,从而热爱所学专业,确立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择业观,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充实自己,不断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感,体验专业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二、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搭建专业技能提高的平台
(一)文化基础课学习应以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
文化基础课设置应考虑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文化素养的形成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全日制的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必须有别于短期职业培训,学生必须掌握较强的未来发展本领,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取代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短视思想,因此,文化基础课必须为促进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服务,为学生适应社会科技发展变化服务。基础课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思考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改善智能素质,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基础课的设置与专业课要相互配合,教学目标要一致
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门课的特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发挥课程优势,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动配合专业技术教学,让每一门基础课都成为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基础课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质,陶冶人的性情,又可以教会他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过程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择业观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首先要培养“双师型”师资,实行严格的职教教师“双证准入制度”,即“教师资格证+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任教制,解决职教“双师型”教师匮乏短缺的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应在职称评定和工资晋级、年度考核和评优奖励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或是用提高经济待遇,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津贴等措施,鼓励基础课教师转型,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
(二)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职业学校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拓宽师资队伍引进渠道。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打破重学历、轻实践的思维定势,不仅要引进高学历人才,更要注重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业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等应用型人才。这些人员在授课中,他们除了能将生产中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外,还能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有效缩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人才引进方式上,既可以采取全职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取顾问、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形式,学校可以从企业中聘请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顾问或客座教授,让他们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企业实际需要;也可以从企业一线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授实务性课程。如,企业家教管理、律师教法律、会计师教财会、技师教维修、软件人员教程序设计等。
(三)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采取将有经验的师傅“请进来”,学校教师“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利用暑假或課余时间分期分批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工作量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和培训经费等结合起来,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初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改革教学体制及人才培养运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
(一)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大胆创新,实行“订单式”教学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因此,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材和现有专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随时调整专业,实行“订单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训空间、顶岗实地操作基地,开辟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基地,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第一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专业的操作过程,体会书本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他们感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在教学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到各行各业请专家来授课,传授他们从业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工作细节,通过他们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过程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二)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校外企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还可以开辟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配备师资、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相适应;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学校为主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也可以由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承担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工作業绩等由学校、企业共同考评。在实习教学方面,学校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实习,也可利用合作企业的场所实习,进行校企一体化实习教学。在能力评价方面,可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根据教学进度,由企业专家会同鉴定组织机构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职业能力测试评价。
五、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对参赛者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查,既是对学生在职业技能操作方面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定,具有双重的作用。
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无论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还是知识能力来讲都是一种挑战。例如,参加演讲、礼仪或其他素质教育比赛,学校就会选拔平时学习积极性高、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有特长的学生参加。被选拔的学生就要在学习中处处留心积累知识,专心学习,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还要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在竞赛中能很好地发挥,教师还要教给他们竞赛技巧。参加技能操作大赛,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在平时上课训练时认真听课,勤学苦练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当他们在竞赛中获得奖励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提升,同时也带动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因此,无论是基础知识素质大赛,还是专业技能竞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实践中,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不断得到优化,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技能大赛中的情境模拟,能让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赛前的实践实训指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把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生动的教学案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技能大赛后教师对大赛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对日常教学的方法、内容、目标进行指导和修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以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契机,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执业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它反映了特定职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满足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核的需要,比如,购置职业培训需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校内实训基地应高度模拟现实的职业环境,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学上,学校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契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证考核,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通过普通话等级考核,鍛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通过会计证考核,促使学生对会计实务、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归纳;通过计算机操作、会计记账等内容的学习考核,能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使他们养成细致认真的良好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若能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制改革、技能竞赛、资格证书考核等多方面扎实做好工作,相信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定能得到提升,并成为适应社会、胜任工作的优秀的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赖训.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1).
[2]王未.基于新课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