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08-13杨秀荣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生活化小学数学

杨秀荣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走向生活化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增加生活的技能。在此介绍我的几点教学经验。

一、为什么要让小学数学走向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是略显枯燥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容易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比较熟悉了,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设置与小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课堂教学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市场的游戏,给学生发数额不等的教学用人民币道具,让他们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进行货物的买卖活动。在买卖的过程中,他们就会用到加减法来计算找钱等,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用到了加减法,巩固了相关的知识。同时,他们在回家之后,也能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锻炼出的能力,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购买一些糖、醋等小件物品。在做完后还能得到家长的表扬,就更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会认为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是生活中离不开的。让数学生活化,既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

二、如何让小学数学走向生活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自主进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齡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我说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得非常端正,让学生找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都坐得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教的知识越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越会有兴趣,也越容易记住和掌握。因此,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豆豆到石头家去玩,石头的妈妈给他们准备了苹果。石头妈妈把苹果平均分为6块。豆豆吃了3块,石头吃了2块,妈妈吃了1块。用分数该怎么表示呢?学生对这种情况比较熟悉,大部分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他们立刻就思考了起来,很容易地得出了豆豆吃了3/6,石头吃了2/6,妈妈吃了1/6的答案。此时,笔者就趁热打铁,对几分之几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有前面的计算作基础,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快,对分数的含义与用处掌握得比较牢靠。

3.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其实,学生学习的课堂绝不仅仅是学校上课时的40分钟,生活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大课堂。学生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难题。例如,学完0的意义,我让学生在自己家里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又例如,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手机站在不同位置(从前面,从上面,从左面)给自己喜欢的玩具拍照。这样,通过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4.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作用。例如,在进行元、角、分的学习时,布置学生在放学后帮助家长去购买一件物品,记录物品的价格,购买时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同时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指定一组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学生为顾客,将学习用品贴上纸标签,写上价格,指导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一组活动完成后将两组成员角色对调,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在课外进行的数学活动,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兴趣更加高涨,能力提升更加迅速。

“文化课教学原则,不是填鸭灌输、死记硬背,而是吃透教材,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而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获得感悟,巩固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这样互相促进,得到数学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双向提升,以此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吴明海.德国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之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用水粉画装饰幼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