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重要性

2017-08-13杨会琴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语语文课堂

杨会琴

摘 要:精彩的課堂导语是语文教学温故知新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的纽带,更是构建精彩课堂的总枢纽,也是授课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让新颖别致的导语既能激活课堂,又能为课堂添彩润色,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

所谓课堂导语,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凝练、概括性强、提纲挈领的语言。它是温故知新的桥梁,是环环相扣的纽带,更是构建精彩课堂的总枢纽,也是授课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新颖别致的导语既能激活课堂,又能为课堂添彩润色,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重要性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紧扣题眼,明晰要点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窗口。紧扣题眼的导语从开课就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为全文学习做好铺垫。如我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设计的释题导语是这样的:“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蓝色晶莹的星球,它是月亮和太阳的朋友,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是什么?”学生回答:“地球。”我板书课题之后提问:“题目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只有”和“一个”,接着我让学生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回答:“只有”就是“唯有、仅有”,“一个”是“单个、唯一、独一无二”,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我顺势质疑:“只有”和“一个”意思相近,但是作者为何未选“只有地球”或“一个地球”二者之一单独为题,却把“只有”和“一个”同时用在题目上,这不是重复啰嗦了吗?他连用两个修饰词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带疑读文后明白了连用是为了强调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这样通过析题,使学生在质疑中很快把握住了重点。

二、紧密衔接,巧妙过渡

成功的课堂每个细小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跳转巧妙,收合自然,都离不开简洁流畅的导语,导语是连通每个环节的纽带。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先用课文梗概导入,让学生接近文本,在学文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子期对伯牙琴声的赞美,又适时用导语质疑:“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做知音呢?”学生在交流中研磨文字,放飞想象,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从中体悟知音的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难点铺下情感基础,之后又巧妙地以伯牙为何绝弦设疑,并以子期死后,伯牙所写的诗句“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作导语,让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坚决态度,进而升华文章主题,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如此紧密衔接地导语一气呵成,使整节课教学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三、激情渲染,产生共鸣

煽情的影视片段,能够弥补课文的空白,丰富学生的感知,渲染情绪,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若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内心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我在《七步诗》教学中,借助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场面的烘托,满怀悲情地述说导语:“让我们回到那危机四伏的大殿上,感受曹植内心的痛,曾经情同手足、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哥哥此时却要置弟弟于死地,大殿上,许褚已剑拔弩张,刀快出鞘,曹植的性命只在这一瞬间,他五内俱悲,痛入骨髓,他边哭边吟:‘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面对涕泪涟涟的曹植和肃杀的场景,再加上教师的悲情渲染,好多学生听到动情处竟伤心哽噎。这样的导语及情绪调动,能让学生与作者零距离接近,感受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

四、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古诗名句、俗语谚语均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教学中适当引用,既能体现教师的语言美,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受到文化熏陶,更有助于对文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和领悟,可谓是一举三得。我在教学《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诗时,这样设计导语:中国的地形结构是西高东低,河水自西向东流,长江黄河均如此,有诗云“百川东到海”,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鸣,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赞叹,苏轼毕竟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的人物,他从眼前逆流而上的小溪悟出了什么?这样的导语学生既了解了地理知识,又积累了相关诗句,受益匪浅,从而体会到苏轼虽身处逆境却又不以逆境为患那种旷达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语文课堂收尾导语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关键语言,是不容小觑的,好的收尾可以起到深化理解、内化情感的作用。如我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时,是这样设计结束语的:“王昌龄屡遭贬谪,满腹冤屈,但他洁身自律,怀远大抱负,盼来日能展鸿鹄之志,与友别离,他抒发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尚节操。同学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永远自强不息。”这样的总结语,能够在深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之,课堂导语在教学中统领全局,是重中之重,只要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定会让听者如沐春风、惬意无比,达到余音绕梁、感受深刻之功效。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导语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导语
美在课堂花开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