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点滴谈

2017-08-13赵立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中学生心理健康

赵立

摘 要:近年来,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暴力行为和极端事件屡屡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时代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探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已经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猎取更多的智慧,接触纷繁的社会,积累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是非观念单薄,价值取向不明,加之青春发育以及生活环境等,对他们而言,如何度过这个人生成长的重要关卡,实现阶段目标,对他们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1.强大的社会导向

自古以来,我们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的舆论导向始终把人才定位于高考,大肆宣传高考状元,各级评比无处不在,好像唯有上了大学,获得大学文凭,或有博士学位,才能算是成功,才能算是有成就。升学的压力,从幼儿园入园开始,小学初中择校,高中选名校,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选择,唯一的出路。近年来,在批评应试教育的同时,把素质教育肤浅演绎,各种媒体、电视台又把著名演员、运动员等推到台前,大肆渲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2.狭隘的人才观

社会是个万花筒,是由不同角色的人组成,并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当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比较高,不切实际地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从小学开始,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牺牲孩子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班、奥数班等。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成为摆设,名目繁多的补课班、强化班,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升学率。部分学生或因为学习不得法,效率低,或是上课不专心,基础差,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加班加点,或因成绩差,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没有人及时疏通,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3.青春期的骚动

中学生正处于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信息更加快捷,生活方式更加多样,传统观念逐步消减,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更快,稚嫩的心理显得更加成熟,老师家长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与他们的思想往往格格不入,逆反心理倍增。加之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并且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成熟速度不协调。还有青春期带来的困惑与不安,使他们陷入苦恼和迷茫之中。这些心理生理压力就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苦闷的生活环境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集两个以上家庭的呵护,孩子养尊处优,被视为掌上明珠,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同时,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与交流,生活单调,缺乏乐趣。互敬、尊重、协作不足,情感、意志得不到锻炼。加之周边环境的陪衬,孩子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自卑、自私心理陡然增加。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法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导,問题越积越多,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疾病。

5.低俗的文化产品

影视作品里渲染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学作品里描写的缠绵爱情,电玩商开发的游戏软件,现实社会演出的一幕幕话剧,都成为心理脆弱孩子汲取营养的温床。沉湎于影视作品,他们希望成为英雄;沉湎于文学,他们享受青春的快乐;沉湎于游戏,他们忘记一切烦恼。无良商人提供的有毒精神食粮,使部分个性学生觅得狭隘的精神支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形成了心理疾病。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社会要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尽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一些措施,为青少年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然牢不可破。因此,社会应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社会要形成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的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应付诸行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健康的教育心理,就不会有健康的学生心理。因此,教育部门应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减轻压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先拥有健康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3.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目前,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起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教师。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要达到理想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解决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本着教书育人的目标,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支持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5.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相信“行行出状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兴趣爱好,适时引导,帮助孩子成才。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能粗暴对待孩子,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多鼓劲,少批评,多关心,多交流,多与老师沟通。要教育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应对困难的耐挫能力。

总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的紧密配合,为了孩子更健康地发展,我们要不断探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鞠燕琳.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9):83-84.

[2]李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Z2):88-8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