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2017-08-13姚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核心素养改革

姚黎

摘 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的德育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和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课程改革要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就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价值引导,通过落实有针对性地改进策略,为学生的德育践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课程;改革;路径

3月13日至15日,宁波七中,由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全省初中社会·思品特级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掀起一浪浪的思想冲击波。这些特级教师的课诠释了一名教师对守护人生主流价值的追求,引领着学生通往一条真诚、善良、美好的道路,他们的课堂风采不正代表着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吗?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德育课堂中一直存在“课堂属于课堂、现实属于现实”的现象。因此在学科素养时代,明晰教师掌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借助这次特级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探索教師可以采取的若干策略。

一、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堂评价路径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改进是其成败的关键环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使“学生为本”从过去以学生的“分数”为本,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人文精神和思维逻辑。

1.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

在德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和传授理论性的知识,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感兴趣,更无话可说。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更愿意去说。建构主义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建构一种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多渠道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性活动,通过开展疑难问题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思维碰撞、情感碰撞。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在上课时,拿几块黑布蒙住学生的眼睛,然后让他们围绕教室走一圈。等这几名同学绕着教室走完后,请他们讲“盲走”的体会。老师设计的这个情景体验,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思维大门,使学生茅舍顿开,学生纷纷举出生活中需要换位思考的例子。因此,在德育课堂中通过体验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正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要求和最佳途径。

2.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中,教师要从这些新要求出发,给学生设置他们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特定情境,营造一种有情有义、温暖和谐,充满人文精神的德育课堂。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民主讨论、合作探究,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情感的执着、生活的感悟、道德的力量、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富足的、完满的,是灵魂丰富的“成人”。

3.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课堂中广泛使用,它所倡导的理念就是在课堂评价中,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回答的学科知识内容,而应该关注学生在呈现这一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他们呈现的逻辑思维很可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片面的。通过思维导图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跃然纸上,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彼此的思维逻辑互相补充。这样的过程也便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他们的思维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引领。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二、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师路径

花开课堂,你我共赏。这次在宁波七中举办的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很“丰厚”,清一色的特级教师作精彩讲评,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素养、教学层次到教学姿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说,很多内容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

1.课堂上教师应该更新理念

李晓东认为,教师不应该只做“传话筒”“教书匠”,而应该去做价值的引领,精神的唤醒,这才是教师的核心任务。她犹如雅典娜女神,手持橄榄枝,引领学生通往一条真诚、善良、美好的道路。因此教师应对学科核心素养时代,首先要实现的就是立足变化的理念更新。

2.课堂上教师应该探索教法

在目前大部分的德育课堂学习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依然是听、读、记、写。根据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这样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剩下5%,所以孩子下课后不得不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德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综合思维、公民自觉、社会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就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从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成长需要和学习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更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碰撞,情感撞击,使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真正发生。

3.课堂上教师应该发展专业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省特级教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部主任杨翠玉说:“学科的特殊性让我们这些任课教师需适应学科内容的不断变化。因而,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生物学等科学知识。要学会研究学生,才能真正“撬动”学生的生命轨迹。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旗帜鲜明的观点陈述,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这才是德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追求。德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是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改进与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德育课程大有可为,也需要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3.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核心素养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