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心灯

2017-08-13吴秀英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吴秀英

摘 要: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有爱心的老师,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用爱心、真心、耐心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尊重学生,细致地指导学生,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为学生疗伤,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关键词:真情再现;点亮心灯;用爱疗伤;反思总结;心灵摆渡

一、真情再现

事件背景:我班有个女学生叫翟××,家庭较特殊,父亲异常暴躁,不讲道理,没有任何礼貌,只要说一句就会骂人。母亲也是一个急性子,遇事就着急,大哭,不明事理。两人分居长达5年之久,从未在一起生活,吵架不断却从未离婚,孩子从小就由母亲负责管理。两人经常因孩子的事吵架,却无端地把气撒在学校和班主任的头上。

场景一:

时间:2014新年开学的第一天。

叮铃铃……电话的铃声响起来了。

我接过电话,“喂,你好。”

“你是怎么搞的?布置作业学生都不知道?”电话那头传来粗鲁的声音,甚至连个老师都没有叫。

我一脸的诧异,心平气和地说:“家长,您好,请慢慢讲,有什么事情吗?”

“你们学校作业都布置不清,你这老师怎么回事?我孩子根本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其他学生也不知道。”

“作業在放假前我布置得很清楚,而且也发在了班级群里面,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作业。为什么说不知道呢?就算不知道作业,你也应该在寒假里打电话给我,而不是开学的第一天这样跟我讲话,家长请您注意自己的言行。”

翟××的爸爸仍在电话那头喋喋不休。

面对如此无理的家长,愤怒的心在胸腔里跳个不停,但我还是控制住了。

没过5分钟,电话再次响起,刚接起,就哭声传来,她妈妈又开始在我面前哭诉了。原来寒假她女儿只需要写7篇作文,而她一定要求女儿写10篇。今天开学了,才发现女儿只写了7篇。仅此而已,家庭大战开始了。

对这样的家长我很无语,基本的礼貌与尊重都不懂,我只能与翟××沟通……

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后,翟××两三个月周末没回过家,在父亲的厂里游荡。因为她妈妈跟她怄气,记仇呢。震惊之余,我又与她聊了很久……我很心疼,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子,居然要承受本不应该是她这个年龄应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像这样的对白与场景,上演了多次,而且甚至变本加厉了。

场景二:

……

“你女儿半夜10点半左右爬起来洗衣服,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的休息,导致宿舍扣了1分。”我心平气和地跟她妈妈说道。

“为什么不能起来洗衣服呀?那她衣服没洗怎么办?你们学校制度不合理。”她妈妈突然间大吼起来,我吓了一跳。

“这是学校的制度,你如果置疑,去找领导。”面对这样不讲理的家长,我也有点烦躁。想起她们一家人平时对我的种种不尊重行为,我简直有点火大了。

突然间她开始号啕大哭,把我们办公室的老师都吓住了……

她离开办公室10分钟后,就打电话给我:“对不起,吴老师,我脾气不好,不应该骂你……”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真的无语。

大家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应该会是怎样的?现在谈谈我眼中的翟××。翟××,性格有点孤僻,生活不会自理,动作极慢,往往打休息铃后她还在宿舍走来走去,我行我素,对他人的教诲从不放在心上。宿舍的姐妹们都不喜欢她。宿舍经常因为她得警告和扣分。

二、点亮心灯,用爱疗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当代教师,不应该再以居高临下的方式与学生交往,而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遇到问题,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训斥。

在与翟××的几次沟通交流后,我发现孩子缺少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很自卑,性格必然孤僻。上课,她眼睛呆着无神;下课她一个人默默地坐着,课外她坐在床上发呆。由于她的性格,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她。

“师者,仁者之心,父母也。”我很同情这孩子的遭遇,想关心她,走进她的心灵。路上遇见她,我会关心地问:“××,吃饭了吗?”或者随天气的变化,及时提醒她增减衣服,同时教育她严于律己,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独立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等。我会主动找她过来谈话,改善她与父母的关系。考得不好了我会安慰她,考好了我会替她开心。我把她视为己出,关心她的一言一行,让她很感动,时间一长,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发现她变得爱学习了,做事速度快多了,与同学相处较融洽,与父母关系改善了许多。我知道爱的疗伤,让她忘却了阴影。她变得开朗热情,积极为班级作贡献,做了校学生会的干部,工作尽职尽责,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我明白,用爱为学生疗伤,点亮了她的心灯,走进了她的心灵。

三、反思总结,心灵摆渡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它可以融化冰川,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老师,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教育缺少了爱,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会失去光彩。”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找到了一些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

1.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唯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从而通过我们在课堂、学校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虽然面临喉癌危险,我还是毅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面对领导、同事、学生的不理解,我是这样诠释的:选择是因为爱,因为爱就会付出,因为付出才会收获满满的爱。所以我义无反顾,风雨兼程,执着追求着属于我的那片晴空。

2.教师要对学生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点亮学生的心灯,走进学生的心灵,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于天然。教师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成功转化翟××,是因为我对她心中有爱。我一直坚持认为她是个好孩子。

3.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用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我一直在反思与翟××父母交往的几件事,我可以胸怀再宽广一些,素质再提高点,我甚至可以换一种方式与他们沟通。有时我还会把这种对她父母不好的情绪转嫁在××身上,我是多么不应该。

实践证明,学生很不喜欢爱发脾气的班主任,但班主任也是人,有时遇到学生太调皮、宿舍扣分等,一时真的会很生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能心平气和地跟学生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我们一定会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4.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通常学生都把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在内心,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好的“侦察员”“倾听者”,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通过询问、网上做朋友等多种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我班有个学生,我通过多种方式:如与其父母沟通,找她的朋友询问关心,网上跟她谈心,给她写信等方式,了解她的心里想法,最终走入她的心灵,使她变得开朗热情了许多。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用和风细雨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世界也变得五彩斑斓。以后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努力做学生心灵的导师,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为他们疗伤,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体验教育的神圣与幸福。

参考文献:

[1]范良忠.觸动心灵 关注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制下的一案例[J].成功(教育版),2010(5).

[2]盛伟华.让这份关爱走得更坚实[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