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有效课堂

2017-08-13江亚兰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打造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江亚兰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除了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外,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能跳出教材看教材;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课堂因课堂需要而设置;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效率必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跳出教材;课堂需要;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打造有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在认真研究初中数学的各种规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使课堂有效呢?

一、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能跳出教材看教材

把握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做一名懂数学的数学教师:懂教材的编写特点,懂知识的编排体系,懂章节的编写意图,懂数学的背景知识,懂知识的建构原理,懂学生的认知规律,懂教材的重点难点,懂蕴含的思想方法。但我们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教材有很多版本,如人教版、华师大版、苏科版、苏教版等,每个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这不是一本教材或一本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尝试。

例如,教《一次函数的图象(1)》时,不管哪一版教材情境引入不是点蜡烛问题就是烧香问题,其实只要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情境必定合理吗?不管蜡烛还是香其实都是线段的模型,而一次函数图象可是直线啊!但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不敢脱离教材。近来在相城区数学“大家学堂”中,也有一位老师用烧香问题来引入新课,在后来的评课中,我们苏州市教科院主任——殷老师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这个问题的引入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点开始。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之,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数;如果点在数轴外呢?我们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数轴外的点,由此引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任何一个(x,y)都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其实,一次函数的图象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样,从学生熟知的点开始引入,既简单明了,又能把相关知识轻松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容易认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内涵。这无疑给我们每位数学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给了我们很大触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要能跳出教材看教材。

二、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课堂因课堂需要而设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上每节课之前,老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把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

记得刚工作那年,在教《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利润问题)这节课之前,认为学生对打折销售问题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一上课,我就展示了书上的引例: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30%后标价,又以7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接着请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我心想:同学们一定会很积极地举手抢着回答,可是,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其他学生露出一脸的茫然。这是怎么回事?我叫了一个没举手的学生,他说看不懂。我这才意识到,上课前没有认真地思考学生的生活知识程度,刚上初一的小孩不知道这些商业名词,而我当时盲目地照本宣科。后来,我马上灵机一动,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明家开文具店,他爸爸进了一些钢笔,每支3元,这就是成本价,他以5元一支卖出,这是标价,也称销售价。这样他每支钢笔可以赚2元,这就是利润,明白了吗?学生脸上露出了释怀的笑容。随后我又列举了另一个例子让学生算,很快他们举起了手。随后我们一起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虽然那节课我没有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至少它是一堂有效的课。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学的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堂因讲练结合而扎实有效

数学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实行讲练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有的放矢,多次反馈,重视让学生思考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并正确加以引导和指点。这样的教学形式自然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讲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实施因材施教,如能持之以恒,必然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堂因恰当的教学方法而自然流畅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中时,我先让学生解方程:2x-1=4x+13(学生很容易解答,教师强调解题步骤)2x-4x=13+1(移项)-2x=14(合并同类项)x=-7(系数化为1),然后提问:“若将方程改为2x-1<4x+13,如何解答?”这样,很自然地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再以x-1/3减x+4/2>-2加以完善。整理知识阶段: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类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通过类比学习,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了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自然。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只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

如,教学“方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你们每人都想好一个数,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只要你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学生纷纷举手,学生甲说:“我最后的结果是15。”我回答他原来的数是7。学生乙说:“我的结果是37”我对他说:“你原来的数是18吧?”学生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方法吧。”我跟他们说:“好方法是列出方程,学好了这个内容,猜谜的方法也就会了。”这样导入,学生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另外,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积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定会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8.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编辑 赵 红

猜你喜欢

打造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