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聋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08-12杜静芬
杜静芬
摘要:以聋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探索聋人的艺术设计就业具体岗位特征,以此解构对聋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知识模块,并结合产学合作要求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研究,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开门办学的工学结合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全新的教学观念,吸纳社会优秀的实践教学力量,达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专业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敏锐性和准确性,解决聋生职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工作室制 就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一、聋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人才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具有技之长能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据用人单位反映,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软件操作能力,但是在艺术设计能力,和客户沟通能力,以及与企业其它人员的相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相对欠缺。据了解,聋生就业后一年之内60%都会选择离职,原因基本上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的不足;二是就业岗位对聋生针对性不明显;三是聋生对社会的。并且适应性有待提高。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现在各种中小广告公司、印刷公司、文化传播公司、设计事务所媒体等行业也越来越专业化,业务内容也越来越细化,因此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专業和细化,不再像以往由于业务的繁杂而更热衷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有些单位由于对聋人的偏见而不愿接受聋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总结为针对聋人毕业生来讲有需求但无市场,有市场但无持续性市场。
二、聋人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简称就业力,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在英国提高学生就业力合作组(ESECT)中,就业力被定义为
组使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能使他们成功地胜任所选择职业的能力。对于就业力,国内学者对其概念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还有两位学者和研究者则认为,就业能力实际意义中还应该包括就业能力倾向,即找到工作、保持工作和创造工作的能力。
在国内外对就业力定义的基础上,结合聋人大学和生理和心理特殊性,聋人大学生就业力可描述为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调动代偿功能和潜能,扬工避短,以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聋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岗位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聋人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使他们不能以平和的心态融入主流社会,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职业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使他们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极少关于聋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能力的成功案例和深入岗位技能的研讨,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能力为目标的研究(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和聋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三、聋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聋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聋人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逐年递增。相应带来了生源质量问题,师资问题,硬件投入、软件配套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聋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应具备的针对性培养模式,针对性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管理考核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特征。聋生综合基础知识差。聋人因语言听力障碍,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面和健听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在入校的基础知识储备达不到正常高中毕业时的知识量,导致聋、听两类学生在入校时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聋生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高校聋生学习努力,学习积极性高、能够及时的完成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和任务。聋生模仿能力强,聋生在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模仿的能力强,逻辑理论能力差,导致对技能性的知识学习效果好,对理论型的知识学习效果差,也导致了创新能力差。聋生缺乏独立的评判标准,聋生因为其特殊的生理性而造成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环境,导致他们对外依赖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突出,老师对作业,学生任务完成成果的评判就是他们要的结果,自己没有独立的评判标准,也造成了对自己缺乏精益求精的进取心。
2.师资力量。目前许多从事聋人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是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还没有完全具备给聋生上课的技能,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手语翻译。翻译决定的教师能够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而翻译通常对所翻译的专业不是完全的理解,造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对聋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接受知识规律没有明晰的概念,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有效地针对聋生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方案,比如理论讲解的图示化,浅显化等,也造成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目标性地传递给学生。再者,由于原有普通高等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的双师素质教师的缺乏,也成为聋生高等职业教育一大制约因素。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不能够充分地体现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聋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不准确。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上虽然加强了实践课时的比例,但因教学环境,师资等因素,并没有完全按这个比例去进行教学计划各个课程的实施。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实践部分没有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接受的特点与规律,有针对性的安排实践的项目,影响了聋生职业技能的学习。现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沿用传统本科教育的成分较多,针对聋人学习特征的针对性较弱,没有能够突出聋生岗位能力培养。
4.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老化。这些主要是教学上的存在的问题。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对聋生的针对性较差。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部分的比例,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设定这些问题都缺乏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另外,在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考核上都缺乏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的体现是教学管理松散,考核尺度随意、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就业困难加剧。
四、基于工作室制聋人就业能力的培养
1.聋人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理念的>中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主要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急需的人才,但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管理还来自于传统的“本科”教育,发展至上世纪末,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逐渐向强调动手能力,重实践、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今天,国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方向。
从发展的轨迹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确起来。但是具体到实施过程中,还是理论比实践的多。因为扩大招生带来的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作为新兴的朝阳教育,高职特殊教育更存在缺乏适合聋人的岗位技能确定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问题,工作室制課程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聋人专业就业能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符合聋人社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解决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难点,发挥学校+设计公司+社会行业的综合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大胆改革,完成聋人岗位技能培养的工作室制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2014年春工作室教学的皮雕项目和数字绘画项目都圆满完成。皮雕项目是与郑州三马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合作进行,20多名学生掌握了皮雕的技艺,都能把自己的艺术设计知识与皮雕制作紧密结合,现在部分学生已成为皮雕公司的正式员工。而与河南西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的数字绘本设计项目“蓝天下的飞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学习到了真实出版行业的绘制要求和绘制技能,其系列绘本作品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他们的课程作品还获得多项河南省的设计大奖。
2.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针对聋生就业后的高离职率现象,主要原因是因聋生的心理健康而造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目前国外的特殊教育主要由特殊教育学院承担残疾人素质教育、管理、服务,专业以随班就读的形式与各专业学院开展合作。这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为残疾人融入健听社会,与健听生共享公平的教育机会和竞争奠定了基础。但所有的这些是建立在国外扎实的初、中等特殊教育基础,建立在具备健康、独立、自强的人格心理基础之上,建立在聋人教育国家高成本的教育投入和重视上,建立在国外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上和较高的社会文明的基础上。这些将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应该集中精力、人力和物力摸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模式,然后分阶段,分步骤的实现先进的教学模式。
显然,我们与国外的先进特殊教育的核心区别在于我们的聋生基础教育薄弱,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差成为制约我们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健康的心理人格和良好的与健听人的沟通能力成为制约他们走入社会的瓶颈。目前国内外关于“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不多,所进行的研究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如: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适应性聋生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素质养成、康复矫治、从业关怀”的适应性聋生教育模式;安徽省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浅淡聋生心理特征带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解决方略》的研究,简单分析了聋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以及在社会适应中相应出现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几点方略。
我校聋人高等职业教育开设了《聋人与社会》的课程,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旨在让聋人自己解决在聋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的认知自己和社会,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解决聋人与社会,与他们的相处。这个项目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工作室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项目,企业设计师直接融入教学,让聋生在校期间就能真实的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让聋生敢于自己去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职场关系和问题,培养好他们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探索制约聋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探索形成以就业能力(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结构;构建学校、公司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专业设计人才,全面提高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聋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从以就业能力核心培养目标定位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结合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寻找适合聋人就业专业方向和专业岗位,解读就业能力的构成,明确岗位能力目标,找准现在聋生素质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研究是聋生自身发展的专业需要,是聋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