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17-08-12王语
王语
摘要:基于国内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对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发展背景及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瓶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绿色 建筑 内涵 现状 问题 对策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率先提出生态建筑的理念,1994年我国首次提出“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与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2016年绿色建筑的发展更是成为中央“十三五”规划重点。绿色建筑早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未来发展的主流。研究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问题,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打造智慧城市”具有基础性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绿色建筑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从大量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观念比较一致。牛慧恩等(2005)在纵观了绿色建筑几十年来的历史发展及分析了相应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指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绿色建筑”是一个集资源、环境、健康于一体的有机的整体概念,“可持续”的观念应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第二,“绿色建筑”注重与周围自然系统的融合,为居者提供一个健康、适用的生活空间,并最大限度的对周边环境产生正效应。第三,“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节约与低耗性。
二、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瓶颈问题研究
(一)缺乏系统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管、强制和激励政策
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在显得尤为关键。张建国等(2012)在文章中在通过解读绿色建筑的内涵,阐述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在政策制度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绿色建筑法规制度体系的系统性不足,政府对绿色建筑缺乏行之有效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机制,二是针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不足,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激励政策不健全。
(二)缺乏完善、精细、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王崇杰等(2007)以加拿大UBC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办公楼为实例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我国目前已建成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大都是照搬国外先进技术的高成本建筑,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富有创新性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第二,他在文中重点提到我国的绿色建筑应该是一种能够实现技术和建设成本适宜性相结合的建筑形式,而绝不是高昂建设成本和高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叠加的产物。
(三)绿色建筑的相关的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评估标准重要的则是符合实际国情,因地制宜。这是因为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学科都较多,那么相互之间有效的融合与协调则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很难有效的对绿色建筑实施有效的约束。正如张为民(2015)在文中指出的: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相关的制度体制不健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估准则覆盖范围还有不足,部分的指标存在设置不科学的情况。
三、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对策研究
(一)政府政策方面——创新制度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应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由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推行一系列有效的监管与激励等政策。熊平(2012)针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举措,具体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利用法律手段理顺建筑业责权利关系,完善责任制度。二是完善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制度,使职能部门扮演好服务的角色。
(二)设计技术方面——突破技术
低碳经济呼唤着绿色建筑,建筑创新技术的开发更是低碳性的有力表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是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其设计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刻不容缓。叶青等(2006)在文章中结合我国南北地区区位差异及深圳市新城绿色住宅小区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实例的实证分析,总结得出现阶段的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应有三大要点:一是立足本土,树立适宜的绿色建筑设计观;二是以低耗为核心发展绿色建筑;三是以科技为手段,走精细化设计之路。
(三)评估标准方面——规范标准
评估标准是绿色建筑效用发挥的重要反馈,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不完善对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估评价标准,监督评估,强化考核。王芳等(2011)认为推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应注重规范相应的评估标准,具体有以下两点:一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是规范绿色建筑評估体系。刘洋(2016)在文中提出“监督评估,强化考核”的观点。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绿色建筑监理、质量等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