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复述,当以语言历练为先

2017-08-12葛华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葛华娣

[摘 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是学生历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感知语言,在概括提纲中梳理复述脉络;悦纳语言,在强化逻辑中厘清内容主次;拓展联想,在细化语言中铸造认知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文复述;语言历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56-01

语文核心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其中,“说”是媒介,既是听读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应借助复述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实施复述的路径有很多,而以语言为起点,是实施复述的重要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语言,复述才能有血有肉,复述的效果才能绘声绘色。

一、感知语言,在概括提纲中梳理复述脉络

阅读教学离不开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厘清文本脉络的过程。复述并不是要将文本的语言全部机械僵硬地复制出来,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文本,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悦纳。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在感知内容、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性解构,从而为文本的复述奠定逻辑线索。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教师引领学生在初读课文环节,尝试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相机提炼出“无火—盗火—受罚—自由”的故事发展脉络。而在复述指导过程中,教师则引领学生在阅读、理解相关语段时,将其与所提炼的标题对照,让学生明晰语言最终的归属和方向,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整体性情节以及内部语言的感知与思考,而后再指导学生根据提炼的标题进行顺势复述。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概括文本的内容提纲,不仅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再度理解与感知,更厘清了文本的基本脉络,凸显了文本复述的重点。而在对文本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则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体悟人物鲜明的认知个性,形成对人物形象的正确定位,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背后意蕴的整体性感知。

二、悦纳语言,在强化逻辑中厘清内容主次

一篇叙事性文本,有着明显的构建故事情节的线索。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教材中的叙事作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主线,常常在主线之外还会延伸出枝节来。因此,我们在阅读感知过程中,就需要对文本故事情节的主次之分进行洞察与分析,这对于学生的课文复述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学生进行复述考量与准备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之外,还需要引领学生依循着从点到面、由面到体的顺序进行逻辑迈进,从而在有效凸显文本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性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小骆驼在妈妈的带领下穿越沙漠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文章开篇小红马嘲笑小骆驼的语言只是为了更加自然地引出下文,并不是课文的核心,应简化处理,从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经历都聚焦在文本的核心之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文本的发展轨迹,通过紧抓线索、删除细节,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衔接处理,有效撑起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感知与思考,促进了学生复述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联想,在细化语言中塑造认知情感

复述应该在尊重课文内容、文本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删减、调整与细化等,融入复述者自身的一些价值思考,从而在细化语言的基础上,渗透自身的情感意志,将课文内容复述得有血有肉,并凸显自身的个性体验。

如《天鹅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集体破冰的故事。在复述指导中,学生都被老天鹅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震撼。此时,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教材配置的插图,引导学生从静止的图片中还原老天鹅率先破冰的动态场景,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一过程进行细化描述。很多学生在描述动情处,甚至有些激动。教师此时不应该打压学生源自内心的感动,而应引领学生将这种内在的情感力量迸发出来:或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或转化视角,以其他天鹅的身份抒发自己的感受;或公正评价,引领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来评论老天鹅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无论是借助插图对老天鹅行为背后的动作细节的揣摩,还是学生基于情感认知,对老天鹅做出的评价,都不是课文原来的语言,而是学生基于文本情节、基于文本人物,在顺应自己内心感受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进行的细化,是自身情感的真誠抒发。

总而言之,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历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体悟情感、联想拓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