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2017-08-12陆树楠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 要】 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国家、社会与公民三个层面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述。本文简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又从其指导思想、价值根基、国际视野、大众认同几个维度分析了把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首次从国家、社会与公民三个层面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系统论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循序渐进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才会真正地被广大人民群众信服并且认同,从而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而指导其行为规范。

“三个倡导”的表述方式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概括和论述,反映了我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人民群众之间的推广和传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核心价值具体内容的准确体现,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正确理解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所包含的理论内涵,对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概括。富强即国富民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一直追求的美好愿望,富强是我们国家发展追求的目标,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我们追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含文明这个目标。和谐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基本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勾勒出我们向往的社会美好画面。它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追求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概括。自由是指每个人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同样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平等是指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发展的权利,平等的真正实现是对人权的保障和尊重。公正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正是我们国家、社会所要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它为我们每个人实现自由、平等的权利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法治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路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是社会主义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爱国,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追求,并且要维护祖国的统一。敬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工作都要有兢兢业业的态度,这说明我们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公民,都要树立好自己的职业精神。诚信的要求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待他人都要诚实,要懂得守信用。诚信,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被大家公认的优良道德品质,它强调诚实守信、诚实待人。友善指的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时候,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要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尊重别人,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地相处,让我们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更加的健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培育,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和睦团结,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汇集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利于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秩序,促进整体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继承优秀傳统文化,借鉴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优秀成果,在历史实践发展中,在革命战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不断探寻摸索、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的价值追求、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高度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提出、发展、建设和培育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可谓是日益激烈,随着各种新科技的不断诞生,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多挑战,改革逐步进入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不断涌现,这都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来凝聚全国十三多亿人民的共识、汇聚大家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它具备的思想、文化的导向作用,巩固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的发展成果要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可以说,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成果的理念,必将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不仅要提高效率,也要追求公平。让人民满意、为人民造福,应当成为检验改革的根本尺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今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的同时,一定要以维护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作为工作切入点,今后工作努力的重点,尤其是要特别维护好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益,逐步建立起以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努力缓解改革发展这么多年形成的行业间、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改革的成果、效益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深入培育,将会为今后的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在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匯集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和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相辅相成地并用,是现代国家真正强大的两根支柱。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改革发展才能顺利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可以说是整个文化发展的中心,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否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国家文化的发展程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决定着我们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合理地汲取和创新中华文化和其它世界优秀文化,扎实地推进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不断地提升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扎实推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具体来说,要做到落到细节,落到实处。我们不光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需要从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国内国外优秀文化的启示和借鉴、社会公众的认同程度几个维度去对其把握和培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呢?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的价值观,内容是很多很丰富的,但是所有这些内容,起灵魂作用的都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倡导,应该弘扬的价值观念,渗透在其中的起灵魂作用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我们这些年一直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一致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所以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渗透进我们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核心价值观念里面,我们的这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培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坚持正确的方向,收到好的效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培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精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中不断延续相传的文化精华,到现在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正是因为有这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战胜了多次的内忧外患,克服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最终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前,我们正在努力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力争早日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优秀传统文化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思想财富。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将会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面向世界,要广泛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能够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我们发展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的同时,也不能把属于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价值理念拱手让给西方。我们要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除了看到二者本质上的不同之外,还要看到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在人类社会普遍追求上的相通之处,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因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待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要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辩证的考量,肯定其具有进步性、现实性,同时又要对其服务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进行深刻批判、坚决斗争、以实现对其局限性的超越。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要我们“闭门造车”,我们要注重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有敢于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境界和视野,从理论发展上超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中唱响最强音。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共有和共享,并最终将其作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深刻变化,社会思想多元化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空前的冲击。在这种社会思想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寻求社会大众的思想共识,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成为当下背景下我们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多下功夫。一是要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机制。我们要建立丰富的核心价值观大众解读机制,将抽象化的价值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的思想理念,转化为便于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具体、生动的内容,使之生活化。在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应借助于网络、电视、电影、平面媒体等各种现代大众传媒,以多元化、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传播。二是健全完善利益引导机制。我们每个人都会追求利益,利益从属性的特点上可以分成是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对这三个层面的利益追求的集中反映,而谈到价值认同,拥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就是构成价值认同的基础。而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形成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不同利益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就要完善相关利益引导机制,通过利益的激励和约束来促进大众的理性行为。为了调节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和谐共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立相适应的利益诉求、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三是建立完善的制度法规体系。一个社会的制度传递着相应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想获得持续不断地推进,就需要制定形成一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推进和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各种法规、政策、制度设计之中,以制度的制定来保障价值观的实现。从宏观上说,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推广融入到国家的顶层设计,与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相适应。从微观上说,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管理制度中,使社会大众在生活中接受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四是完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机制。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人民大众,要让人民群众认同核心价值观并推动其蓬勃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实现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的相互融合,比如说我们的发展不能只看到经济总量的增长,还要考虑到民生质量的增长,不能是经济每年都在增长,群众却感受不到生活质量的变化,这是核心价值观所不允许的。核心价值观不但要融入到生产方式之中,还要将其不断地生活化。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的维护。只有不断地完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机制,才能够让人民群众认同其价值理念,成为社会大众遵守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 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3] 欧清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初探[J].科学社会主义,2012(3).

[4] 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5).

[5] 吴春梅、张贻龙.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

【作者简介】

陆树楠,男,硕士,中共唐山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