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级理论视阈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究

2017-08-12李琦刘根旺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和谐发展

李琦 刘根旺

【摘 要】 本文从阶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对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深入剖析了当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巩固阶级基础,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举措。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解决好民生问题,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阶级理论;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安全;和谐发展

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它是国家的灵魂,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国家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社会成员由各种阶级构成,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要想获得阶级基础,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代表阶级成员的根本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想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社会成员所关注的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一、坚实的阶级基础对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

马克思曾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1]这说明了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并且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古今中外,只要是处于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使其意识形态得到被统治阶级的认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安全就是人们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认可度,认可度越高,那这个国家意识形态就越安全,反之,则不然。那么现今社会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呢?答案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与阶级利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意识形态就是利益的衍生物……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不过是利益的理论表达。”[2]统治阶级所宣扬的意识形态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诉求,才能使人民满足并认同。工人阶级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争取自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人民的利益。而一个政党要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拥有坚实的阶级基础作为后盾。

二、当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任何统治者都会宣传符合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来证明其国家统治的合理性,而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是统治者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带来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进而民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产生不良影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在政治领域,官场腐败和“官官相护”现象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产生影响。官场腐败导致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产生隔阂,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范围内的认可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人民的利益当作根本的利益,这才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与拥护。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功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迈进,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而这种现象使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导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不到某些阶层的支持,对其产生质疑。

在经济领域,社会两极分化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说服力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成为了最突出的社会三大难题之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差距却在加剧,这使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目标受到了质疑。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將“国家及社会管理阶层”定位为“社会上层”,代表政府的意志,他们也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最大受益者之一;将占社会大多数的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定位为“社会中底层”,这一阶层感受到较多的则是利益的相对受损,这就会加剧两个阶层之间的矛盾,[3]使占社会大多数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对“社会上层”的决策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也使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不到认同。

在文化领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元的利益主体。一些人也从奉行集体主义原则转向其他多元化价值取向,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一些与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不相容的价值取向也趁机占领“市场”,导致信仰多元化、理想多元化和道德多元化等等,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强烈冲击。

三、巩固阶级基础,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措施

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国外西方国家宣扬“普世价值”,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国内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出现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对此,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就需要坚实的阶级基础作为后盾。因此,巩固阶级基础也就成为了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的真正源泉。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掌握阶级基础,促进主流意识的宣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腐化,利用权力大肆谋取私人利益,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使得阶层矛盾扩大化。为此,要加强反腐倡廉,让社会各阶层相信政府,让社会公平正义深入人心,才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和支持,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度。

2、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解决好民生问题

缩小各阶层贫富差距,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低收入群体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而他们往往又会把这种不公平归结于政府政策不够,从而产生党和政府的敌对情绪。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我们必须关注低收入群体,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其次,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的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及其子女的教育等基本生活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最后,缩小各阶层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减少社会矛盾。解决好民生问题,使各阶层信赖政府,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

3、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中坚守主流价值观。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日益激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深远意义。在各行各业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定时定量开展学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形成常态化持续化学习教育机制。在各行各业开展先进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风气。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坚守主流价值观,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保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把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阶级基础。

【參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2] 姜地中.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62 .

[3]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李 琦,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根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和谐发展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