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地区2011-2015年9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7-08-12张婧
张 婧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402260)
重庆市江津地区2011-2015年9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张 婧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402260)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该院收治的9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病因、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并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75例)、中年组(321例)及老年组(512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56.39%)为主,其住院时间较中年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青年组好转率(100.00%)与中年组(94.70%)、老年组(92.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患者,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年龄;变化趋势
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急症,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为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的应用,上消化道出血的某些临床特征发生了相应变化。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消化内科诊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b)、休克指数(SI)、病因构成、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近5年临床特征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患者1 103例。纳入标准:(1)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首次入院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诉,伴或不伴头晕、乏力、晕厥、休克表现等;(2)排除因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便;(3)排除来自口腔、鼻腔、咽喉部位的出血及咯血;(4)经胃镜检查证实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排除标准:(1)未行胃镜检查;(2)临床资料缺失。其中195例因未行胃镜检查(存在胃镜检查禁忌证或患者拒绝行胃镜检查)或临床资料不完善予以排除。90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674例,女234例,男女比例约2.88∶1.00;年龄14~96岁,平均(61±15)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
1.2 方法 收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入院时Hb、SI、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是否服用NSAIDs、病因、转归等。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并对2011-2015年病因构成比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908例患者中,青年患者75例(8.26%),2011-2015年分别为17、18、15、8、17例,平均年龄(30.29±7.22)岁;中年患者321例(35.35%),2011-2015年分别为66、58、87、51、59例,平均年龄(50.61±5.98)岁;老年患者512例(56.39%),2011-2015年分别为114、90、135、70、103例,平均年龄(71.79±7.71)岁;平均住院时间(8.77±5.39)d;485例(53.41%)合并慢性病,以老年患者为主281例(57.94%);92例(10.13%)患者起病前曾服用NSAIDs,以老年患者居多11例(11.96%)。内科保守治疗总体好转率为95.81%(870/908)。
2.2 不同组别临床特征比较 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长(9.17±5.24)d,中年组与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平均Hb水平分别为(98.84±52.86)、(86.78±32.56)、(76.44±25.69)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分别为(0.88±0.21)、(0.80±0.20)、(0.73±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构成:青年组、中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多见,分别占48.00%(36/75)、36.14%(116/321);老年组以胃溃疡最位多见,占36.52%(187/512)。
2.3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变化 病因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319例(35.13%),其次为胃溃疡270例(29.74%)、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4例(13.66%)、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75例(8.26%)、胃癌15例(1.65%),其他病因105例(11.56%),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间质瘤、胰腺结石、食管溃疡等。2011-2015年病因构成比变化见图1,2011-2015年病因变化不明显,与2011年相比,胃癌的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构成比有所上升,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病因总体持平。
图1 2011-2015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比变化
2.4 不同年龄病因构成比的变化 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在波动中上升,由2011年的47.06%(8/17)上升至2015年的58.82%(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构成比有所下降,从2011年的29.41%(5/17)下降至2015年的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因变化不大。中年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构成比上升,从2011年的7.58%(5/66)上升至2015年的15.25%(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因在波动中保持稳定。老年组:胃溃疡构成比升高,从2011年的29.82%(34/114)上升至2015年的37.86%(3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因保持稳定。
2.5 服用NSAIDs情况 青年组3例(4.00%)患者在起病前有服用NSAIDs史,中年组23例(7.17%),老年组61例(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伴随疾病 青年组21例(28.00%)合并慢性病,以肝硬化为主11例(52.38%),1例合并天性心脏病,1例合并痛风性关节炎;中年组168例(52.34%)合并慢性病,依次为:肝硬化73例(43.45%)、高血压26例(15.48%)、脑血管疾病16例(9.52%)、糖尿病6例(3.57%),其余包括冠心病、痛风、腰椎疾病、消化道肿瘤等;老年组296例(57.81%)合并慢性病,依次为:肝硬化63例(21.28%)、高血压61例(20.61%)、肺部疾病34例(11.49%)、心脏疾病34例(11.49%)、脑血管疾病21例(7.09%)、糖尿病13例(4.39%),其余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消化道肿瘤史、痛风病、腰椎疾病等。
2.7 预后情况 青年组好转率为100.00%,中年组为94.70%,老年组为92.18%。青年组好转率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无死亡病例,中老年组病死率为3.00%(25/833)。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内科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且上消化道大出血(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 000 mL,多伴有休克表现)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据统计,美国非曲张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伴并发症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 632美元,无并发症者为3 402美元[1],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中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3],本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老年为主。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与2007年美国胃肠协会(AGA)报道相同[4]。本研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中中青年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老年患者以胃溃疡多见。中青年发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如酗酒、熬夜、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等。本研究还显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仅次于消化性溃疡的第2大病因,5年内构成比变化不明显。我国有大量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5],从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此外,急性胃黏膜病变以老年患者居多,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有关,如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NSAIDs等可能造成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6]。本研究老年组有服用NSAIDs史者占11.91%,高于青年组的4.00%,中年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预后好,无1例死亡病例,中老年组患者病死率为3.00%,略低与郑芳芳等[7]的报道。可能因资料选择时部分死亡患者因未行胃镜检查被排除有关。此外,中老年患者通常合并较多的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且重要脏器代偿能力较差,此外由于多来自于农村患者就诊较迟,以上均可造成治疗效果不佳。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非常重要,尤其是急诊胃镜检查(起病后48 h内进行胃镜检查),可尽早发现病因,必要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药物与内镜联合治疗是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案,内镜下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药物,还可选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手术率[8],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9],同时可有效预防内镜治疗后肝静脉压力梯度升高,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10]。此外,血管出血可以选用介入治疗。当诊断明确且上述治疗均失败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为主,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医师在治疗时应当同时积极行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同时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服用NSAIDs,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梁晓,钱本余.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0,15(6):348-352.
[2]谢林,艾敏,沈薇.1 32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风险评估[J].重庆医学,2014,43(25):3336-3338.
[4]Raju GS,Gerson L,Das A,et al.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GA) institute technical review o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Gastroenterology,2007,133(5):1697-1717.
[5]Raptopoulou M,Papatheodoridis G,Antoniou A,et al.Epidemiology,course and disease burde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EPNET stud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a multicentre Greek study[J].J Viral Hepat,2009,16(3):195-202.
[6]Lanas A.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NSAIDs,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anticoaluglant agent[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35(Suppl 1):S35-42.
[7]郑芳芳,顾国妹,何峻峰,等.上消化道出血530例临床特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4):93-97.
[8]Magnusson I,Ihre T,Johansson C,et al.Randomised double blind trial of somato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Gut,1985,26(3):221-226.
[9]Coraggio F,Rotondano G,Marmo R,et al.Somatosta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haemostasis of peptic ulcer haemorrhage:a preliminary report[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8,10(8):673-676.
[10]Vlachogiannakos J,Kougioumtzian A,Triantos C,et al.Clinical trial:the effect of somatostatin vs.octreotide in preventing post-endoscopic increase in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in cirrhotics with bleeding varic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11/12):1479-1487.
张婧(1982-),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7.21.037
R573.2
B
1671-8348(2017)21-2993-02
2017-03-05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