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2017-08-11王菲
摘 要: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形态,本文选取中国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为论述对象,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全面、系統的梳理和归纳,以期丰富和拓展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内容,或有裨益。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国内学界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将“政治”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1]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政治”与国家连结起来,为国家政治视阈下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政治”及相关研究便是在此向度上展开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则是以“当代”为经,“中国政治”为纬,纵横交错而成的研究场域。具言之,“当代中国政治”笼统地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包括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在内的两种政治。[2]作为一项动态性的研究课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形态,本文拟选取中国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为论述对象,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期丰富和拓展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内容,或有裨益。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AJD为信息来源,共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271篇。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9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尚处于萌芽时期,发展缓慢,刊发的论文数量至多三篇,研究者的关注点相对分散,研究对象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以及研究动向等。
1996年至2007年为第二阶段,国内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大致呈阶梯式发展并具有了相当规模,日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的重点对象除了第一阶段中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以外,还涌现出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民主的多维度研究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政治文明、政治现代化等的相关探讨。
2008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国内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势头。这一阶段发表的论文数量大都破百,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民主和政治文化等仍然是关注的热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扩大,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范式、政治合法性以及政治制度改革创新进行了有益探讨。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不单是政治学界研究的热点,还受到其他学科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本文检索到的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初步判断,经过统计整理,共检索出论文156篇,占总论文数量的12.3%,虽占比不大,但表明跨学科研究已开始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排在前三位的是历史学、哲学和公共管理,说明这些学科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关注度较高,而新闻传播学、法学和经济学紧随其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历史学主要集中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还有些许关于制度变迁、执政党以及政党关系历史演进的探讨;哲学的研究重点是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当代中国政治价值、政治伦理的析解;公共管理的着力点在国家治理、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层面;新闻传播学聚焦于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舆论监督与传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等方面;法学集中探讨了法制、法治、法律监督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而经济学则主要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进行分析。
随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日趋拓展和深化,社会学、心理学、文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也开始“开荒拓土”,对当代中国政治展开相关研究。其中,社会学的关注重心在社区理论视阈下的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心理学主要探讨了存在于当代中国大众之中的普遍心理——清官情结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关系;文学则通过政事小说透析当代中国政治的过去与现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公共图书馆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可以说,跨学科研究的浪潮打磨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多面棱角,使这一课题展现出多种不同的姿态,横向研究的拓展进一步促进了纵向研究的深化,有助于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全方位、多侧面把握。
作为检索标识的关键词,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因此,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捷地知晓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检索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和统计,出现频次不小于10的关键词(不含检索主题词当代中国政治)如表1所示:
据此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的关注点趋近,研究的主题虽然分布广泛,但相对较为集中,政治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与文明以及政治制度和体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作为政治参与者的政党、政府及与之相关的合法性问题、中央-地方问题和上下层互动的政治沟通,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政治文明进程的推进,政治稳定与政治现代化问题越来越多地得以探讨。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着力于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各层面的精神遗产和历史贡献,将领袖人物嵌入当代中国政治的具体情境之中,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演变历程及政治现实。
国内学界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并日趋成熟,但是纵观现有研究成果,不禁令人唏嘘。一方面,国内学界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学术性欠缺,研究质量不高,多是流于形式的泛泛论述,且不乏一些应景之作,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鲜见。另一方面,囿于现实政治环境,现有研究成果多沦为陈词滥调,具有创见性、突破性的成果罕见。此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领域中,国内学者之间缺乏对话,“轻视同行劳动的成果,所导致的结果乃是大量低效率、重复性的研究再三出现”[3],取长补短式的相互借鉴的缺失,致使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难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83-585页。
[2]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3]许纪霖:《史学研究不过是“瞎子摸象”》,《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简介
王菲(1993-),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