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017-08-11陈珍金
陈珍金
摘 要:本文从猕猴桃的采收期、贮藏期间病害等方面,来阐述猕猴桃的贮藏影响因素。从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来综述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新进展,并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延长果实贮藏期,保证产品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猕猴桃 贮藏因素 贮藏保鲜技术 研究进展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的多年生落叶植物,著有“绿色金库”、“美容果”之称,是全球争相发展的新兴果品之一[1]。中国有丰富的猕猴桃资源,截止2014年,世界各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超过24.5万亩,其中中国栽培面积约14.5万亩,产量约180万吨,占据了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的二分之一[2]。
猕猴桃集营养、美容、医疗和保健于一体,被誉为“水果之王”、“果中珍品”,近年来已迅速发展为一种高档小水果,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3-4]。然而,中国每年猕猴桃因贮藏不当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因为猕猴桃皮薄多汁,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浆果,常温下极易软化腐烂,难于贮藏[5]。
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影响猕猴桃的贮藏因素,期望延长猕猴桃的货架寿命,保证猕猴桃质量,促进产业更健康的快速发展,为延长果实贮藏期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1、影响猕猴桃贮藏的因素
1.1 采收期
确定猕猴桃的最适采收期是延长其贮藏期的关键,是果实的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6]。采收早,果实成熟度低,没有达到固有的体积、重量和良好风味,产品品质较差;采收期长,果实成熟度过高,硬度明显下降,在贮藏期间呼吸和乙烯跃变峰出现早,果实耐贮性差[7]。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猕猴桃果实采收的指标,吴彬彬[7]等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期短果实尚未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其腐烂率较高[8]。随着采收期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的成熟度增加,其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为了提高其商品性,在生产栽培中要真正实现适时采收、科学采收。刘旭峰[9]等研究结果表明,‘海沃德猕猴桃在10月中旬左右盛花后159~171d采收为好。
1.2 病害
在猕猴桃贮藏过程中,蒂腐病是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症状为:受害果首先在果蒂处出现轻微的水泽状,伴随着斑点状病斑的出现,果实硬度下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蒂处水泽状明显,病斑开始均匀地向下蔓延,切开病果,果蒂处先腐烂,在果肉中向下扩展蔓延,腐烂的果肉为水泽状,有轻微的色泽变化,有气泡产生,伴有酒味。果实完全腐烂时,病部覆盖一层灰白色霉菌,临近果实间开始相互扩展。
1.3 其他
除了采收期和病害,成熟度、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猕猴桃的采后贮藏。黎洋等[10]通过研究不同的空气湿度、温度和不同成熟度在贮藏过程当中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发现在温度较低、空气湿度适中的条件下,猕猴桃Vc含量下降速率最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且6成熟的猕猴桃比5成熟、7成熟的猕猴桃果实腐败率低,贮藏效果更好
2、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1 化学贮藏保鲜
2.1.1 化学药剂
微生物的侵染是猕猴桃果实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化学药剂处理可有效预防病原菌侵染,减少果实腐烂损失,延长贮藏期。但化学药剂的缺点是具有较高的药剂残留[11]。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学药剂有苯菌灵和多菌灵等。此外,钙处理技术在猕猴桃保鲜中应用较广,庞凌云等[l2]发现3%的CaCl2处理,能够显著抑制猕猴桃的呼吸强度,可以有效的延缓果实硬度、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进而延缓猕猴桃的软化衰老。
2.1.2 二氧化氯(ClO2)处理
ClO2它能阻止蛋氨酸分解成乙烯,抑制腐败菌的生成,且其不影响果蔬原有风味和外观品质,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高效安全的消毒灭菌、保鲜剂[13]。王亚萍等[14]研究发现,质量浓度为50 mg/L的ClO2对“徐香”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效果最佳,可以保持可滴定酸、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延缓果實硬度的下降,抑制果实呼吸强度。
2.1.3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
1-MCP能抑制乙烯与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导,起到延缓果实成熟、衰老和脱落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稳定、高效、无毒的果蔬保鲜生长调节剂。高焰等[l5]的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减少果实的损耗率,显著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衰老。Deng等[16-l7]的研究表明,1-MCP的效果受到品种及采收时果实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一种果实都可采用1-MCP处理,且1-MCP浓度越高贮藏90 d后货架期内“秦美”猕猴桃的食用品质下降越明显[18]。
2.2 物理方法
2.2.1 低温贮藏
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适宜的低温可以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的产生,降低酶活性,从而延缓猕猴桃果实贮藏期,达到保鲜的目的。Nasiraei等[19]研究表明,猕猴桃的冷藏温度一般维持在0℃左右,保鲜期可达半年,好果率大于90%;Mahboube等[20]研究表明,猕猴桃在1±l℃ 、相对湿度为80±5%的冷库中可达到良好的保鲜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低温贮藏之前需要预冷,且应控制好冷库中的温度,保持冷库温度的稳定,避免产生冻害、结露现象。
2.2.2 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是通过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一般为低氧气、高二氧化碳的气体环境,来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变质,延长果实贮藏期。李文帅等[21]研究表明“海沃德”猕猴桃在5℃、RH为60%的环境下进行气调包装,其保鲜贮藏期可达两个月左右。气调贮藏调控速度快,管理方便,但中国目前气调保鲜贮藏方法利用较少,且一些对气体环境较为敏感品种不适于气调贮藏。
2.3 生物保鲜技术
2.3.1 肉桂精油处理
从干燥的树皮中提取而得的肉桂精油,具有浓郁的芳香及辛辣气味,其作用范围广、安全无毒、抗菌性强,可降解于人体的消化道内,对消化道菌群不造成影响,是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绿色保鲜剂[26]。何靖柳等[27-28]研究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经400μL/L肉桂精油处理后,果实的呼吸强度受到抑制,能量代谢发生变化,果实硬度的下降速率减慢,失重率降低。
2.3.2 枯草芽孢杆菌Cy-29菌悬液处理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能产生许多种酶和抗菌素[29]。胡欣洁等[30]研究表明在低温贮藏过程中,通过枯草芽孢杆菌Cy-29菌悬液处理猕猴桃,能够更好的维持维生素C含量、硬度和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了猕猴桃的贮藏品质,延长猕猴桃的货架期。
3、展望
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青睐于纯天然、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保鲜技术,因此猕猴桃的生物保鲜技术备受关注。生物保鲜技术和以生物保鲜技术为主,物理、化学保鲜技术为辅的复合处理成为今后猕猴桃贮藏保鲜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化学残留少、天然高效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猕猴桃的贮藏问题,有效的延缓猕猴桃的软化衰老,延长保质期,进而保证猕猴桃产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