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到大学的目标转化的研究

2017-08-11李敏

卷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高中大学生

摘 要:高中到大学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化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诸多学子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为了探究大学生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的现状,特此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高中;学习目标;转化过程

自隋朝设立科举之后,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芊芊学子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1983年第一次提出完整的素质教育大纲,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师、学生被一种教条意识形态所蒙蔽,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情商……也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喊的热火朝天而应试教育搞的扎扎实实。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高考几乎成为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应试能力的培养,把学校变成了训练学生应试能力的场所,却轻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赋、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鉴于家长对孩子的厚重期望,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生活方面社交方面全都由他们权权包办,从而培养出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然而,进入大学后,新的生存规则急速而迅猛的扑面而来,同时由于中学与大学学习目标截然不同,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對从中学到大学的新蜕变。学习目标越多元化,越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

1 调查对象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并辅之以对同学的半封闭访谈。数据均来自于实证调查,并加以分析而来。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120份(问卷回收率为89%),剔除无效问卷一份,共119份问卷参与数据分析。样本来自于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中男生55人,女生64人。大一的学生24人,大二的学生60人,大三的学生18人,大四的学生17人。

2 问题及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目标转化

第一,高中时的目标明确程度:41.5%的同学表示自己目标非常明确,50%以上的同学表示自己当时拥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其余的同学表示“目标不明确”。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今中国在大学以前的教育制度较为僵化,以“高考”为中心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对学生的局限性比较大。

第二,高中到大学人生规划状况的变化:有70%的同学反映自己在高中和大学期间都有明确程度不同的人生规划,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些同学中有92%的表示,自己的人生规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规划大都不够明确,有的甚至都没有一个大的框架。另外,75%的同学表示自己需要“学习规划”来指导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同时有70%的同学表示自己很愿意接受“学习规划”方面的专业指导。77%的同学认为,“学习规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实现自己的预先期望。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动机意识显著增强,且其动机以积极向上的为主。但同时也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自主探索意识比较弱,自主探索能力还有待提高,动机目标较模糊。

第三,大学生自身期望与当下实际状况的差距。89%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当下实际状况与自己的预先期望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这与大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学校的环境状况等因素有关。74%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对大学生其他生活学习方面的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之外的学习、生活活动表现出较高中更多的兴趣和关注度,这表明大学生学习生活已经逐渐脱离了高中的以“高考”为中心的模式,目标已经趋向于多样化、多元化,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建立明确的目标是大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随着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期间学生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不再局限于高中单一的学习目标,而是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大学生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工作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即当代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目标,表现出有单一到多元化的转换过程。对于这个转换的发生我们总结了几个原因。

第一,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中国当前的教育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中持续实施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体制,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目标多是以升入理想的大学为主,即其学习目标以“高考”为主。而大学的培养模式是以多元化为倾向的,从而是许多大学生无法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二,这一现象的出现还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与自己的父母、老师、周围的同学接触时间长,受他们的影响较大,其自主性和自主意识相对比较低,家长和老师强调的“高考”概念深入其头脑深处,久而久之导致大部分同学在大学之前目标规划较为单一。随着学生们进入大学,开始崭新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由于其学习生活环境相对于之前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意识“被迫”被激发出来,其认知水平不断进步。同时,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主份额的增加,众多大学生认识到,只有随着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自己才能逐步适应环境,从而尽快从新环境中习得有助于自己发展进步的东西,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众多大学生认识到,仅仅局限于高中时单一的“书本知识学习目标”,已显然不能使自己发展进步。加上大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进步意识的增强,他们主动寻求改变,其学习目标便逐步扩大开来,趋向于多元化、多样化。

第三,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大学无论与社会怎样接轨,仍然是一个与大社会有着界限的“象牙塔”,而大学生迟早是要走出这个“象牙塔”的,在走出这个“象牙塔”之前,大学生唯有习得社会需要的技能,日后方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立足脚跟。而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此起彼伏,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换言之,当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也迫使在校大学生扩展自己的学习目标,习得更多的技能,以使自己在步入社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在未来社会中寻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据我们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目标动机缺失”问题,与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当今的学校、社会大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一,就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而言。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即大学生自我意识虽然增强了,但还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找不到自我。其次,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大学生中的相当多的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还没有确立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第二,从当今的学校、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说。随着近几年的各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大学生头上的“天之骄子”的光环也早已随之不见了踪影。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随着这股扩招浪潮而与日俱增,以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就业”的情形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大学毕业生多是“毕业即失业”,自己多了四年或五年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这使得许多大学生不免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其目标也随之迷茫起来,“动机缺失”现象的频繁出现也就不新鲜了。

(三)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我们的较为详尽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下,虽然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目标动机缺失”现象,但从高中到大学的总体历程中,学生的目标规划是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细逐渐变化的,即由高中时几乎单一的“书本学习目标”,逐渐转换到大学时的更加联系社会的“多方面社会需求能力的学习”!

3 建议及反思

(一)给大学生的建议

第一,及时认识到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差异。首先,认识到二者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要学会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大学,体会生活,学习做人。其次,大学规划已不再单纯的是课本知识了,还应有个人修养、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在转变过程中有问题或者困难,应及时与老师或学长沟通。

第二,时刻不要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接触各方面新鲜事物的机会增加,往往会对学业有种无所谓的心态。然而,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有所不同,大学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而且有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会造成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无所适从。但是除所学专业教材外,还应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首先,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制定相应的基本的学习、生活计划。“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引用《25岁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建议》)其次,调配好时间和精力,不要迷恋于某一项活动而不分配出时间做其他工作。最后,要从各项活动中提取出关键部分,并制定“定量”的计划,然后合理安排时间精力来完成计划,而且要时常检验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四,积极、主动地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既要加强人际交流,适当扩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围,也需要有计划的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果有条件的话,适度的勤工俭学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培养自己集体生活的能力,也能锻炼待人处事的能力,毕竟当今社会,有时“做事好不如做人好”。

第五,注重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要试着开始对自己定位,确定自己的“行事风格”。要知道“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为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第六,不要低估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在人生中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的话,这四年将直接决定你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好人生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二)给老师和学校的建议

对于老师和学校来说,要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和辅导,积极引导他们尽快成为一个“大学生”,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或者讲座,以便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另外,还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在保持大学纯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大学培养的应该是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参考文献

[1]韩春丽.(2007).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杜志强.(2010).论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

[3]方平,张咏梅,郭春彦.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1999,(7).

[4]靳媛,李娜.大学生目标设置特点及其对高等教育启示的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6.

[5]桂世权.关于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把握[J].教育与职业,2006,510.

作者简介

李敏(1993-),女,山东即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高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