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涩的青

2017-08-11马浩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承天寺同窗世事

马浩

青涩的青,是初春树皮的颜色,是花褪青杏小的那只青杏,它稚嫩的质感,蓬勃的冲劲,有种不谙世事的天真,或以为,它属于青春的色谱,实则,它更像一种不世故的年轻心态,有着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执著。

小杏青,琵琶黄。一青一黄,青涩与成熟,不能不说,时光是催化剂。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成熟过,这一发现,让我惊诧。不为别的,我是怕从此失掉了内心一隅的天真。

青涩,通常是酸的,回味的酸,无不充满甘甜,正像咂品甘时,余味常常会泛着酸,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奇妙,不可思议。

年少时,心底流淌着清凉的春水,满目的欲滴苍翠,揉不进星点的沙尘,一切是非的标准,但凭一己内心的判断,自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不计后果。

高中住校时,临铺的同学,跟我是无话不说的铁哥们儿。他喜欢在寝室高谈阔论,收不住嘴,熄灯的铃声已响过许久了,他还在那里滔滔不绝,扰人清梦,被同学告发。课堂上,班主任老师点名批评他,他还抵赖,不认账,老师便让我揭发他。当时,我就想,打小报告的人真可恶,我可不能出卖朋友,心里这么一盘算,嘴上便言出了心声,一时便把老师晾在讲台上。后来,看到一部《闻香识女人》的电影,不由地便联想到高中时的那一幕。

去年,我路过那位同窗所在的城市,一时心血来潮,下车去看望他。晚上,我们都喝高了,他送我到宾馆,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路抱肩搂腰,他的话依然是那么密。

到了房间里,聊兴方兴未艾,一任茶水在桌子上散淡着热气。我们聊的话题,没拿眼下的热门应景,而是捡拾过往岁月的点滴,自然也绕不过那次“告发事件”。说得风轻云淡,仿佛在说着某个小说的情节,当时,他曾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找到告密者。他说 ,同窗之谊,真是奇妙又诡异,同学多年,有的根本就没有说过话,交往更是无从谈起,不过,想着他们却是那么地亲切,你能说出个中因由吗?

人情如纸,有时是点不透的,即便点透了,那又如何?你能见到标准答案吗?佛言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是以心灵与这个世界发生密切联系的,人有病,天知否?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青涩,从中,也能洞见自己。

都说文人相轻,其实,骨子里透着亲近,嫉妒者除外,那属于个人的品质问题,是另一个范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爱的对面不是恨,而是漠视。文人以文會友,惺惺相惜,那份天真烂漫,透着人间的温暖与美好。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苏轼正解衣就寝,一束月光透过窗户,正好打在他的床上,他循着月光,但见空中孤月一轮,清辉如水。遂又穿戴好,步入庭院,突然想到了居住在承天寺的好友张怀民,于是,借着月色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在承天寺,他们都闲聊了些什么,不重要了,此时,他们的心是相同的,他们心底都住着一个老顽童。

苏东坡对生活是保有一份童心的,有着一份无邪的任性,喝醉了,曾与童子相藉而眠,他是个饕餮之徒,被贬黄州时,他发明了东坡肉,他有首《食猪肉诗》,很有趣,诗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有一段写他作文快意的文字:“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那份天真不染纤尘的形象,跃然于字里行间。无独有偶,当代大家汪曾祺也有过类似的文字,他说写完一篇得意的文字,大有提刀四顾的快意。“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世事洞明,心底尚留有一份青涩,就像不懂爱情的初恋,不被外物所染,只关乎内心,心态便会宁静、泰然、充满活力。

(编辑 欣然)

猜你喜欢

承天寺同窗世事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鹧鸪天·赴乡同窗忆春秋
无 题(1)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刘秀苦寻同窗
夜游承天寺记
识时务者为俊杰
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世事无常
刘秀苦寻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