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路径

2017-08-10李玲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整体性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为了克服传统三分法的历史局限及适应时代变迁和我国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并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无疑具有伟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完整而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从整体性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克服传统三分法的弊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整体性研究的强烈召唤。

(一)克服传统三分法历史局限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传统三分法习惯将马克思主义肢解为三个板块。这种分科研究方法易使我们忽略三个构成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我们沿着形而上学的错误道路越走越远,最终难以系统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传统三分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已经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科研究固然为整体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极易导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子难以发现其三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整体联系。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历程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突出成就和费尔巴哈思想的理论精髓从而创设自己的哲学体系,又以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石,深刻揭发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和道路即实现共产主义,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极大丰富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要义所在。因此,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是必然要求。

分科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三,未从系统角度对其三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作明确说明,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向前迈进的必由之路。从哲学部分看,作为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了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总结了主观和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方法论,它又与其他理论紧密联系,成为指导人们解释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从政治经济学部分说,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灵活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运行模式,总结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形成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反映资本占有劳动的“吃人”本质[1],有力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上,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缜密论证,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找到了被压迫者实现自身解放的方向和道路,最终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以上表明,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之,即使在分科研究中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有其合理性,但在研究时必须注意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以剖析三个组成部分作为研究起点,为实现从分科研究到整体性研究的完美过渡创造条件。此外,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涵盖多领域内容,这要求我们辩证看待一分为三的传统研究方法,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二)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的强烈召唤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完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强烈呼唤,也是急切开展整体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时代变迁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尽快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误解,以纠正人民头脑中的错误意识,更要从当前国内现实出发进行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局面。理论是对时代发展诉求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每一理论的产生都是破解时代难题的强烈召唤,运用整体性研究方法解决全局性社会矛盾必然产生系统而客观的理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治体制改革遭遇瓶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社会安定受到威胁、自然环境屡遭破坏等现实困境,强烈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为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宏观的方法论指导。

任何理论想永葆生机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马克思的深刻思想,持续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深度融合。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与战略机遇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消化过剩产能任务繁重、国内市场消费动力不足等困难,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新思路新方法。诚然,任何思想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主义同样须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检验和创新。每个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都会对已有的认知和理论形成挑战,使人们对指导思想产生误解甚至进行攻擊,导致社会混乱不堪、经济停滞不前。为防患于未然,避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应当增强理论的超前性和预见性,继续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反对资本主义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既集中体现在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上,也体现在人的本质内涵及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恩格斯晚年在一封信中提到:“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2]因此,用整体性的方法加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有学者指出,全局性的问题内在要求用整体性的方法加以解决。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一方面是指客观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结合。客观规律性是指马克思注重从社会内部矛盾出发来总结历史运动规律,在国民经济学家的基础上对市民社会进行深入剖析,激发马克思从经济基础中去探求人类历史前进的钥匙。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也使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转变。就价值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强大动力,马克思恩格斯从始至终都坚持从人民大众立场出发去观察现实,把为劳动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另一方面是指“经济问题哲学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3],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不懈追求的方法论。从经典著作中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论证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石,政治经济学又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反过来验证着哲学理论。唯物史观不但为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提供哲学框架,而且使马克思逾越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重物不重人的历史局限。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解决不了资本支配劳动这一难题,只有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消灭剥削,才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说,用哲学分析经济问题、借政治解决经济问题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方法论传统。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原则

有研究者建议,整体性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好思想史的整体性、传播学、解释学、价值观和大众化等方面的研究,并从研究的思想前提、实现途径、前景意义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念,为创新整体性研究方法准备思想材料。二是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齐驱并驾。以原理指导方向,在实践过程中贯彻整体思想,创造出真正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智慧。不仅要把系统性的理论作为静态指导,而且要运用实施于动态的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形成新的理论来指导各国经济社会建设,最终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三是坚持历史追溯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即以古为镜,古为今用。四是坚持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方法相互补。整体性研究首先应立足本国条件,在此前提下积极寻求与他国的交流对话。只有无偏见地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自觉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才能开阔我们从事整体性研究工作的视野、获得新知。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背景及整体性“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遵循阐明了整体性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有时直接引用其他思想家的言论作为自己观点的有益补充,有时引用论敌的观点加以批判,而这些批判易造成研究者的误解或混淆。因此,克服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三的主观性,批判错误思潮的片面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等,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马克思整体性研究方法,促进分科研究向整体研究的创造性转变。

(一)促进三分法与整体性研究实现互补

长久以来,学界习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割式研究,这种方法在早期有助于详细地了解和梳理其核心理论。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成几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有利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和综合性研究,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活动,使人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取向,从而便于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有助于从不同侧面深挖马克思主义的内核。但是,将其一分为三的研究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术思维封闭僵化,不利于培养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必须力促三分法与整体性研究实现互补,以分科研究为基础,并注重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

(二)坚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从现实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资本论》正是从资本主义的感性现实中抽象出具有各种规定性的概念,再从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中总结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经典之作。马克思曾说到:“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4] 在这里,马克思从人口这一抽象概念的相关规定即感性具体出发,对事物的多重属性进行科学加工,上升为具有多种规定性的思维具体,最后又回到感性具体中来检验和扩充。这表明,创新整體性研究方法应从现存方法中汲取经验,再结合具体现实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新的研究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工作的新飞跃。

(三)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一方面,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决定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变化。运用历史方法可梳理出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把握当前在此方面业已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做好整体性研究工作提供前沿性的理论资料和动态分析,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5] 另一方面,逻辑是历史的反映,运用逻辑分析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发挥思维对巨人深邃思想的抽象功能,把握理论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使其契合整体性的本质特性。唯物史观之所以能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就在于始终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既要把握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演进过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历史,又应提出切合本国条件和发展的理论,并在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工作,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是坚持系统方法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一生写就的宏篇巨著,是马克思运用系统方法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从总体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把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比如,他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并划分了资本主义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职能生产部门。马克思叙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要素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按一定规律形成的综合性系统。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采用系统分析法。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指根据事物自身的运动规律分析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功能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就是整体性,坚持系统方法不但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各因素间的有机联系,而且应强调各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所具备的稳定状态和特殊作用。系统离不开要素,整体离不开部分,只有形成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或整体,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引领功能。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的根本方法,是整体性研究方法推陈出新的基本条件,寓于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结合的全过程。深入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依赖于自觉对上述整体性研究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哲学研究,2012(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4.

[3]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哲学研究,2012(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18.

[5]孔庆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方法初探[D].广西:广西大学,2011(6)

作者简介

李玲(1994-),女,汉族,四川省叙永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整体性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