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对策
2017-08-10金鸣
金鸣
摘 要:农村法律援助体现了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國家和维护农村公平公正、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方式之一。而我国的法律援助在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体制、政策和机制都不够完善而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是针对农村法律援助的状况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字:农村法律援助;现状;对策
农村地区是一个能直接体现民情的地区,往往很多民事纠纷都会发生在农村,所以农村法律援助是一种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法律援助体制、政策和机制的建设都不够完善并且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维护农村的公平公正。本文针对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进行探讨及给出对策建议。
1 农村法律援助的背景
“三农”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中难于避免的“坎”,而且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的国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必然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多,所以农村问题的解决程度会直接影响国家是否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农村自身的弱质性,而且农村的体制、政策和机制等方面都不够完善。这样的情况从客观性上决定了社会阶层的高低,发展的快慢,公共服务普及等的差异。对于农民而言,只有经营承包耕地最有保障。即使少数农民进城镇工作,他们也不能享受社会公共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因为他们不是城镇居民。所以说,农村群体属于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当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农村法律援助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在1994年声明法律援助制度,目的是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在2003年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法律援助体制初步进入法治轨道。保证的农村合法利益不受到侵犯。但是农村法律援助体制才刚开始实践不久,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而且不适应农村群众的客观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依照宪法建立的一项保护弱势群体和特殊事件当事人获得的法律调解、刑事辩护等无偿的司法服务,使他们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侵犯或者减少损害。同时,法律援助制度也是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法律援助制度是专门针对农村群众需要救助的法律服务。当前,农村的法律问题频发,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变化,除了过去出现的借贷问题、邻居矛盾、家庭纠纷等的方面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出现交通事故、医疗养老保险、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矛盾问题频繁出现。同时,法律援助对象的范围也相应的扩大,法律援助事件也逐渐增加,特别是进城镇的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日剧增加。据统计,重庆某区近十年的法律援助案件日剧增长。其中案件大多都是劳动报酬纠纷,工资拖欠,用人单位不为农民工买工伤保险等纠纷。不过通过对法律援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农村法律援助的实施体现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健全和法律援助范围的扩大等特点明显上升。
3 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寻求法律援助成本较高
农村群众遇到法律纠纷时,虽然得到法律援助的帮助,但是要经历的流程是多么的费时费精力,导致在维权的过程中成本过高,于是困难的群众倾向于选择民间调解或政府的干预等方式来解决,而避开了依法维权的方式。原因一,收费高。按照《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规定》的规定,涉事者在获得法律援助时,免收一些相关材料费,但是在法律援助实践中,需要收集证据、查询相关资料、其他医疗鉴定等,都需要各种费用。而这些费用对于本身就很困难的群众而言就难上加难了,即使能进入司法程序,结果也不会很理想。原因二,诉讼难。按照规定,各地区有各自的管辖体制,涉事者可以直接得到法律援助。但是户籍地和事发地不一样时,还需要异地取证,这就增加诉讼的难度。所以寻求法律援助成本太高。
(二)农村法律援助保障乏力
农村法律援助保障乏力,主要是因为法律援助经费不足。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法律经费要根据当地政府财务的合理安排。因此,各地区的法律援助经费的多少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法律援助的重视和财政收入。农村对法律援助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政府不重视弱势群体、财力有限等情况,导致农村法律援助经费不足,从阻碍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此外,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人员缺乏。农村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繁多,从而导致办事效力降低。
(三)农村法律援助协作不力。
农村法律援助是一个民生工程系统,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可能会涉及到众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法律援助效果,但是往往很多政府部门会出现相互推诿、回避等现象。这样法律援助工作配合不好,法律援助程序不能衔接,从而导致案件不能及时解决,有时会导致矛盾进一步加剧。
(四)农村法律援助政策普及率低
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为了让法律援助政策深入民心,加强对农村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比如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但是农村文化水平相对低,对法律援助政策的了解又有限,从而使法律援助政策在农村的普及率就大大降低,导致大多数农村群众不了解、不不熟悉法律援助政策。
4 改善农村法律援助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调解机制
为了解决法律援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调解机制。首先,要加快完善农村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机制。在村民之间发生矛盾时,大多数村民会选择基层组织负责人或者礼俗等方式进行调解。这样更容易、更方便调解纠纷。因此,要加快完善涉法矛盾冲突前调解机制。其次,要加快完善农村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 在农村地区,人民调解化解纠纷,是一种国家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也是有效的服务形式。所以,司法部门可以聘请一些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而且法律意识很强,群众认同度很高的群众,作为人民调解机构,不定时向司法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保障机制
想要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保障机制,那就先建立健全的农村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和建立农村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法律援助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为前提。而经费多少取决政府对农村法律援助的重视和财政的收入。此外,在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保障机制时,也需要有建设法律援助队伍保障机制。因为在农村里,法律援助的专业工作人员很缺乏,这样会导致法律援助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要建设农村法律援助队伍保障机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的形式招聘法律援助工作者,调动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宣传长效机制
为了让大多数农村群众能够更好的利用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宣传长效机制,只有让群众知法懂法,他们才会更好的守法,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政策知识的大力宣传,比如通过召开法律讲堂、发放法律手册、面对面咨询等方式。让农村群众更好的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法律援助是农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需要建设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机制,解决农村法律问题,体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忠梅;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现代交际;2017年01期
[2]车海明;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3]凌湄 王卫国 李亚青;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援助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农业考古;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