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2017-08-10王远峤汪沅
王远峤 汪沅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正确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助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以个人层面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影响,以及借鉴传统文化而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标志,具有与生俱来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将人民的思想统摄在一起,将不同地域、民族的人凝为一体,并自觉地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严守自己的民族尊严。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是我们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借鉴的历史经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因此,这样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文化背景,而在这样文化下涵养的中国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同。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创新,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集中体现。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2.1 爱国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是一直是中国民族最强大的精神理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国的思想有很多。《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展现了与战友并肩作战的爱国情怀。《礼记》中写道“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史记》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说的是在国家危机的时候,要把个人恩怨放在国家的利益之前。诸葛亮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许多诗人也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到了近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许许多多的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爱国宣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
正是因为自古就有并传承至今的爱国情怀,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格外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爱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从1840年到新中国的成立,全国上下所有的人民都奋起反抗,英勇抗敌,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加深自己的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2 敬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敬业在我国古代的思想中也有较多的体现。古代文化中的敬业是指做好本职工作,例如君主做到勤政爱民,臣子要做到廉洁奉公,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如王充说“文吏空胸,无仁义之学,居位食禄,终无以效,所谓尸位素餐者也。”意思是当朝为官的人,腹中空空,还享受着俸禄,就是吃白饭。说明在其位谋其事,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左传》中记载“仕而非其事,罪也。”当官无作为,不为百姓办事的官员是要被定罪的。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说明我们应该专注我们的工作,时刻牢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我们更专注的投入到工作中,有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一种对热爱工作的精神追求,是要求我们恪尽职守,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死亡。”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要想发展,民族想要强大,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强大。我党也要求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勤俭节约,廉洁奉公。
2.3 诚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诚信是自古以来我国思想家就很崇尚的品质。商鞅把诚信作为“国之所以治者”的三大因素之一。《周易》中记载“人之所助者,信也”。《中庸》写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诚信是一切人际关系的起点。因为彼此诚信,才能互信。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礼记》中记载“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吕氏春秋》中指出“信而无信,谁人不亲?”说明人必须要讲求诚信。
恩格斯提出“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这个观点在中国的运用就是“实事求是”。此外,在外交上我国也遵守诚心的原则,如“我们重建邦交,首先要讲信义”,“中国是信守自己诺言的”。在当今我们更是把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必须遵守的准则,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被人尊敬、信赖。因此我国要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这对我国建设成为更强大的国家有十分积极地作用。
2.4 友善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更是每个人奉行的准则。《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说的就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要和谐友善,这样才能推己及人,宽厚待人。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孟子也提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说明我们要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中庸》中说道“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墨子也提出了“兼爱”的思想,“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爱别人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排斥在外,在爱别人的同时也时在爱自己,这句话体现了友善的价值。
马克思说过,“现实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句话说明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要秉承友善的准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爱无疆,仁者爱人,这种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遵循友善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友善”的价值,真诚、友善、宽容、理解地对待他人,建立一个温馨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惠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研究[D].大理:大理学院,2015.
[2]黄晨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底蕴研究——基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洪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契合[D].合肥:安徽学院,2015.
[4]田凤香.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