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浅谈

2017-08-10夏勇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话语

摘 要: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围绕政治方向、思政工作格局、模式、话语体系、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大思政”教育格局;政治方向;工作格局;教育模式;话语体系;平台建设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全球化,多元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对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当前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大思政”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作为高等教育观的重要内容,“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1]它有效地整合运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对组织机构、思政队伍、教育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最大合力;它适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搭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大大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 如何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政工作总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结合国情社情校情,坚持不懈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教育,坚持不懈抓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形成各方联动的思政工作新格局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有些单位和部门单纯地认为,学校思政工作是校党委的事,是思政工作主管部门的事,是思政课教学单位的事,这种片面的看法,常常导致它们在思政工作中不積极作为、不主动行动、不精心谋划,学校思政工作常常出现上面积极推进、下面疲于应付的尴尬局面,思政教育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当前,在高校思政“大格局”建设中,迫切需要我们摒弃这种“小格局”的片面认识,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充分利用政工人员、思政教师、辅导员、群团干部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三)构建“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往往过于关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常常存在“重理论,轻实际”、“重课堂,轻实践”等现象。在“大思政”格局建设中,构建“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将“第一课堂”(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作用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诸如“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二要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创建结合起来。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

(四)创建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话语新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是20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思想前卫等鲜明特点,他们更乐于接受跟他们在“同一频道”的具有相同话语体系老师。创建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话语新体系,一是要尊重学生话语权。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受教主体,同时也是话语主体的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单项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构建平等自由的开放式、对话式话语体系。二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要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做到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互动交流,要了解学生话语特点,掌握学生话语规律,主动学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增进话语共通、思想共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静,刘世强.论社会主义价值科学性与历史性的内在统一[J],江西社会科学,2005,(5):186.

[2]王萍霞.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J].前沿,2010,(11).

作者简介

夏勇(1982-),男,巢湖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话语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