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工作介入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研究

2017-08-10邬芷睿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青少年

邬芷睿

摘 要:校园暴力成为今年来热门的社会话题,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内或校外相关区域,针对在校师生以及工作人员的肢体暴力行为以及精神暴力行为。校园暴力的成因不仅仅在于施暴者主体,更在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襄阳市H中学校园暴力的观察与访谈,制定出一套个案工作研究设计,希望通过个案工作的角度为校园暴力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个案工作;校园暴力;青少年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有句歌词唱的好:“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青少年期应当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个阶段。校园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然而近些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以同学间欺凌弱小和敲诈勒索为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并且以肢体暴力为主。校园暴力犯罪团伙性强,部分校园暴力犯罪甚至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例如2015年6在网上曝光的江西永新县女生遭人围殴事件,2016年12月新浪微博平台上又曝光中关村小学学生“被同学扣垃圾桶”事件。①在2016年年末,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不仅明确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为预防事件发生更是颁布了不少措施,如惩治和教育并举,防止受害人二次伤害等。《意见》是惩治性、预防性与保护性并举,同时也是为全方位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中央政府从2016年开始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求各部门重视校园暴力问题,并且制定相关规定,防止校园暴力发生。然而在2017年依旧在媒体上曝光诸如“彭州校园暴力”③此类的恶性事件,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并不到位或者管理上依旧存在漏洞。因此,本文以校园暴力为主题,探索校园暴力的成因,以及先前学校教育与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案例,引入个案工作方法以改进学校管理方式,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2 研究综述

目前,理论界对于校园暴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纵观国内学者的界定,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代表性的界定模式:一种是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这种界定模式强调校园暴力以学校为中心,可以发生在校内,也可以发生在校园周边环境,这其中更强调施暴者对受害者的肢体上的虐待。例如学者朱作鑫(2007)认为:“校园暴力(schoolviolence),应当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虽然多数学者没有对这个“校园”进行明确的范围划分,但是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对象是“中小学”,因此这个校园的范围也普遍被默认为中小学校。例如学者王鹰(2005)将校园暴力界定为“发生在学校(这里主要指未成年人集中的中小学校)内或者相关区域、活动中,以故意伤害他人为意图,针对学校、学校成员特别是学生的暴行、破坏,尤其是侵害生命、健康、身体的行为。”另外一种是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根据施暴者与受害者的不同来进行区分,从而衍生出了三种观点:第一,被害人说。这种观点强调校园暴力是以师生为加害对象的行为。但根据加害对象的不同还分为“学生说”和“师生说”。其中“学生说”主要指受害对象为学生的校园暴力,而“师生说”则强调受害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同时还包括在校工作的教师。第二,加害人说。这种观点强调的是校园暴力主要指由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例如严静(2005)指出:”所谓花季校园暴力是指未成年学生以校园为背景,凭借个體的自然力或借助具有一定杀伤性的器械以强暴手段或其他危险方式,对人或物施暴并造成了一定损害后果或造成了损害危险的严重危害行为。”8第三,综合说。这种观点可谓是前两种观点的综合,主要指校园暴力是由师生所实施并加害于师生身上的暴力行为。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不仅仅包括人,还包括物,例如人身财产以及校园的公共设施。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把“物”作为受害对象,则是对暴力这个概念的误解。

3 案例设计

本文中作者根据对襄阳市H中学张某的访谈,并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其情况设计一份个案工作辅导方案,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跟进服务这七个方面进行设计,对张某身上的问题进行个体化的解决。

个案背景如下:张某,15岁,襄阳市H中学初三(3)班学生,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张某在校表现不好,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并殴打同学,与班级同学相处较差,并且纠结邻班学生常常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因此被停课多次。张某班主任因此求助社工,希望社工能帮助矫正案主张某的偏差行为。

1.接案

由张某的班主任介绍并要求笔者为其进行个案工作辅导,同时向学校推广案例进行示范。

“啥个案工作,我跟你没啥好聊的。”

张某一开始对笔者具有抵触情绪,不太耐烦,并不太信任笔者,笔者通过张某平时爱好的网络游戏下手,拉近与张某的距离,使其放下戒备。

2.预估

根据笔者对张某于2016年3月12日的访谈,以及对班主任和张某同学的走访调查,总结出张某具有以下问题:

“有些人觉得忍忍就算了,我觉得不行,得给他一些教训。”

张某在行为上存在偏差,曾两次对同学进行殴打使其受伤;违反校园规章制度,出入网吧等成年人公共场所。

张某与班上同学和老师相处较差,和其玩在一起均是同年级其他班成绩较差的孩子。张某成绩较差,学习不上心。但其长处在于有改变的想法,可是碍于教师的忽视与刻板印象使其不受重视,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希望今后读技校直接出去工作。

“能聊聊你的家庭吗?”

“(沉默良久)我觉得没啥好聊的,他们常年在外打工,难得见一面。”

张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张某由爷爷奶奶照顾,张某很少与父母交流,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管教,使张某缺乏家庭温暖。

张某性格活泼,其实本人很好相处,但是很多时候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处理问题的方式较为极端。例如自行车事件,张某因为吵不过同学,最终发生暴力事件。

3.计划

总目标:张某和学校经过正向互动,从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遵守学校行为规范。

具体目标:(1)截止2016年4月1日,张某在行为上有进步,能基本做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打人,不再逃课去网吧。

(2)截止2016年6月29日期末考试,张某的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成绩能够达到及格线。

(3)截止2016年6月29日,张某能与班上同学友善相处,在班中结交几位成绩优异的朋友。并且主动和被张某殴打过的同学和解。

(4)截止2016年6月29日,班级任课老师能改变对张某的刻板印象,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张某更多帮助。

(5)帮助张某和其家人有更多互动,改善张某和父母的关系。

4.介入

本案例中笔者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8,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多重因素的影响,并且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认知和改变的。笔者在了解张某现存问题之后,对症下药,对张某的行为进行治疗,从而恢复张某与周围环境正常的联系。

(1)2016年3月29日,社工联系张某班主任,与张某进行一次会谈,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解案主以及教师的需求,征求其父母意见,签订服务协议。

(2)2016年4月1日,与张某的父母通电话,谈谈张某现存的问题,并讨论如何用正确的解决方法让张某接受并作出改变。

(3)2016年4月1日,与被张某殴打过的同学进行一次访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使其寻找自身原因,主动和张某进行和解。

(4)2016年4月2日,与张某的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张某的情况,并将访谈内容回馈给张某,使张某的想法能让老师了解,从而让老师对张某的印象有一定改观。

(5)2016年4月至6月期间,社工每周与张某碰面,一方面对张某的学习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观察张某身上作出的改变。

(6)2016年4月至6月期间,将张某的学习情况与改变情况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使父母看到孩子作出的努力,协调父母常回家陪孩子,见证孩子成长。

(7)2016年4月至6月期间,与老师协商,进行座位流动,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落后的学生坐在一起,并对张某类似的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使其能够获得自信心,让张某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心理。

5.评估

根据教师观察的张某的表现,张某各科可以及格,成绩明显取得进步,违规行为少,且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本次辅导预期成功。

6.结案

(1)处理负面情绪:由于笔者与张某长期的合作以及服务关系,使案主对社工的依赖程度高,结案的意愿不强,甚至会将结案看做是一种伤痛从而加以反抗。在结案时张某出现以下负面情绪:①张某对笔者过度依赖,张某把求助作为自己面对问题的借口,并不主动追求改变。②老问题再次出现,张某在结案时可能惶恐不安,告诉笔者自己存在的老问题在此出现,需要笔者的帮助,以此来阻挠结案。笔者此时安慰张某,以后依旧有见面的机会,同时鼓励他,人生的路更多需要自己走,使其安心。

(2)回顾过程:笔者和张某一起回忆合作过程中的快乐时光和重要片段,分享彼此的感受,包括张某存在的问题,社工和案主一起所做的努力,张某存在的哪些问题得到改善,还有哪些存在的问题等,张某自己的感受等等。有助于张某和笔者一起自我反省。

7.跟进服务

跟进服务是一种后续追踪程序,是在结案后了解案主情况的重要手段,以评估介入的真正效果,并适时提供咨询。跟进服务在与张某签订服务协议时表明,并且告知其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访谈,社工适时回学校向案主回访,使案主早有心理准备。对案主产生的新问题适时提供咨询服务。笔者对张某后续跟踪3个月,与张某见面3次,了解其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且不再违反校纪校规,因此本次辅导到此结束。

4 对于H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根据笔者对H中学的观察与调研,且在于学校教师开研讨会的情况下,笔者发现H中学具有以下问题:第一,滥用停课,开除等手段,且教师并不重视校园暴力问题。从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底,襄阳市H中学在这学期共开除学生13名,停课4名,其中以初三年级居多。面对中考升学压力,多数教师的态度依旧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保证优等生考得上”就没问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不影响他人学习即可。当问及校园暴力事件时,多数教师认为这只是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内部协调一下即可。第二,班级两级分化严重,H中学的班主任几乎在自己班级里都会留出最后一排的位置给“差等生”,并且他们的位置几乎固定一年不变,笔者随机访问了三个班“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表示自己几乎是从初二开始就一直坐最后一排,问其原因,便是教师不愿意让“第一排”的优等生被他们打扰,也不希望优等生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其中90%的学生表示这给他们增加心理压力,让他们更加厌学,不愿意改变自己。第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观察H中学的保卫科以及门卫值班表,其中85%以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并且保卫科仅仅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没有起到真正监控校园安全的作用;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3名社工都是由在职教师兼职的,平时忙于课业,心理咨询师平时都是锁着的,并没有人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除此以外,学校没有设置相应地监控设备,校园林木旺盛,死角较多,因此在一些角落里容易发生安全隐患问题。

对于H中学的校园暴力隐患问题,笔者作出如下建议,希望H中学能够得以重视:

1.建立三级危机预防制度

所谓三级危机预防19就是将个人,班级和社工分为三级,由三者合力来应对校园暴力事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引进先进的学生心理评测系统,每学期定期为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测评,将有暴力倾向或者心理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其次,教师在班级中密切观察被筛选出来的学生的行为,及时了解其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在班级中召开预防校园暴力的班会,讲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最后,出现校园暴力的学生由教师报案给社工,由学校社工进行个案辅导,教师监督实行,矫正学生身上出现的偏差行为。因此重点在于招募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参与学校安全行政管理。社工对于校园暴力问题有专业的处理方式。

2.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學校应在校园周边和校园内部设立监控摄像头,并且随时监控校园内部发生的问题。学校保卫科应当增派人手,且为年轻男性,对于校园暴力有较强的反应力以及预应力。心理咨询室应当真正的发挥用途,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建设校园。

3.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重视程度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不应当仅仅只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好的德育不仅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不应当仅仅只是关注班级成绩前几名的同学,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也要及时帮助,而不应该让他们放任自流,同时号召成绩优异的同学主动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而不是不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去远离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减少贴标签的行为,“差等生标签”只会让成绩落后的同学更加不自信,潜意识中更要作出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以此来获取存在感。座位应当流动轮换,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认为老师疏远自己;同时也经常与成绩较差的学生聊天,从而使班主任和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体谅,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体会老师的艰辛,从而促进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苗头。

5 结语

本文作者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引出校园暴力的问题,进而通过理论依据以及国内外实践依据为校园暴力实践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围绕个案工作的特点,对H中学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工作设计,以提供借鉴。本文所提出的也仅仅只是一种方法,希望能引起社会工作者对该问题更多的关注与思考,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实务方法引入校园,为防止校园暴力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姚建龙.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2]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防治对策.[J]朱作鑫.南宁:《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

[3]校园暴力的形成与消解.[J]王鹰.广州:《政法学刊》.2007.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