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珍贵老底片的保存和利用

2017-08-10唐迎菲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博物馆

唐迎菲

摘 要:珍贵老底片具有丰富的历史收藏价值和研究意义,博物馆在保存珍贵老底片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中的光线、空气、温度、湿度、底片材料和保护材料对底片的影响,采用妥善的方法对珍贵老底片进行保存,并通过开展珍贵老底片修复工作、完善底片藏品数字化建设、辅助底片数据的学科研究、提高珍贵老底片宣传成效等方式,让博物馆的珍贵老底片得到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博物馆;珍贵老底片;底片保存;底片利用

1 珍贵老底片保存的意义

珍贵老底片是在一定时期内保存下来的易损坏、不易保存的历史资料。从珍贵老底片的内容来看,它记录着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人文环境、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等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从珍贵老底片的制作形式和保存方法来看,底片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底片制作过程和保存技術的演变,如银板照片的保存、硫酸纸的研发、低温保存冷库的使用等,它是专业人员研究底片技术、发掘底片利用价值的重要资料。因此,保存珍贵老底片实质上是保存底片背后所蕴含的珍贵历史宝藏,它是我们保存人类历史记忆、弘扬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保存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

珍贵老底片的保存是博物馆藏品保存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博物馆在进行藏品鉴定、编目、宣传、讲解等过程中均离不开这些珍贵的资料。但是,由于珍贵老底片存在的历史较为久远,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破损、扭曲、沟槽、腐蚀等现象,最终导致底片数据无法还原、信息失真等情况出现。为了让这些珍贵老底片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利用,博物馆要提高藏品的保护意识,加大藏品保护力度,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让这些珍贵老底片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焕发出新的色彩,实现博物馆从“藏”到“用”的转变。

2 博物馆珍贵老底片的保存方法

珍贵老底片在保存时容易受到环境中的光线、空气、温度、湿度、底片材料和保护材料的影响。因此,博物馆在保存珍贵老底片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底片受到物理或化学物质的损害。在物理损害方面,由于材质、粘合剂层老化等原因,底片容易出现折痕、破损、剥落等问题。在化学物质损害方面,保护底片的保存袋、相册、相框,空气中化学物质等,也容易与底片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底片腐蚀、变色、失真等问题出现。为了更好地保留这些珍贵老底片的原貌,博物馆应该对可能影响底片保存的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出合适的保存方法,以利于后续对底片的利用。

环境中的光线会对老底片的保存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400~500的纳米光波和300~400纳米的紫外光的照射下,黑白老底片最容易受到损害。在博物馆中,一些底片展品长期暴露在荧光灯下,这些荧光灯的光线会对底片产生潜移默化的损害。因此,博物馆应选用白炽灯或者低紫外辐射的荧光灯进行照明,并在藏品展示台的玻璃上涂上防紫外涂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线对底片的损害。

环境中的空气也是影响老底片保存的因素之一。底片会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作用,发生氧化反应或酸化反应,损坏保护底片的氧化剂,从而加速底片的老化,造成底片褪色、起泡等情况出现。而且,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如烟、砂砾、灰尘等,也会让底片变脆、变黄。因此,博物馆要保持馆内空气的质量,让复印机、汽车等容易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设施远离底片的保存空间。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对于老底片的保存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当温度控制在21℃时,相对湿度若从40%下降到20%,底片的保存寿命可以相对延长40年。当相对湿度保持不变、保存温度在一定范围时,底片的保存寿命与保存的温度成反比,即在一定的环境下,温度越低,底片的保存寿命越长。当温度到达—9℃时,底片的保存寿命可达3500年[1]。因此,降低底片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珍贵老底片的保存非常有利。博物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立低温保存冷库,让珍贵的老底片可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即使条件不允许,博物馆的底片资料也应该存放于密封的干燥环境或普通的冰箱内冷藏保存,以延长老底片的保存寿命。

除了环境因素外,底片保护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底片的保存质量。例如,在选用底片袋时,应避免使用涤纶、塑料薄膜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在底片上会产生局部上光效应,,影响到底片的查阅和利用。另外,由于这些材料不透气,因此会影响底片袋内外环境的湿度平衡,不利于底片的长期保存。因此,博物馆在挑选底片袋等保护材料时,应选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不易与环境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材料还应该进行化学去酸处理和渗透加固,才能把底片和保护材料放入保存盒中保存。

3 博物馆珍贵老底片数据的利用

珍贵老底片在得到妥善的保存以后,必须加以利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目前,不少博物馆存在着只重“藏”、不重“用”的现象。其实,能够对珍贵老底片数据进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价值。

(一)开展珍贵老底片修复工作

珍贵老底片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收藏价值的藏品,但在底片保存的过程中,底片容易受到物理损害和化学物质的影响。因此,博物馆若想要让珍贵老底片的数据得以利用,首先就要对损坏的底片数据进行修复。底片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博物院的底片修复人员应具有专业的修复知识并对相关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修复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底片的原貌。

(二)完善底片藏品数字化建设

由于珍贵老底片存在的历史年代久远,所以部分底片难免会受到人为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无法修复的情况。另外,即使目前底片保存良好,但难保日后底片不会受损。因此,博物馆收藏的珍贵老底片,还应该进行数字化保存,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遭受到损害的底片,一定要尽快进行拍摄、扫描或备份,避免图片褪色和底片变质对历史资料的影响。南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利用翻拍、扫描等数字化的方式,让已经受损严重的醋酸纤维素脂底片重获新生[2],这正是珍贵老底片数字化建设的优势所在。

(三)辅助底片数据的学科研究

当珍贵老底片进行数字化以后,博物馆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建成底片藏品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底片数据的管理和研究。通过底片藏品信息化系统,博物馆工作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设定的分类或关键词进行查询和检索,挖掘底片数据的价值,从而达到历史研究、人文研究和技术研究的目的。这种研究方式打破了传统研究需要直接使用底片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底片查阅时对藏品的损害、提高底片的保存寿命,而且可以提高了研究人员查阅资料的速度,在降低研究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研究的质量。

(四)提高珍贵老底片宣传成效

珍贵老底片并不只为研究人员服务,它也是我国保存人类记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料。因此,博物馆可以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和其他纪念日中,通过底片实物展示、数字化照片展示、印发宣传资料、网络宣传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珍贵老底片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学会以古鉴今、以史启今,充分发挥珍贵老底片的历史作用,让珍贵老底片在公众心中得以流传。这是博物馆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珍贵老底片宣传的价值所在。

要让博物馆的珍贵老底片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利用,除了掌握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外,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重要的环节。只有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老底片保护意识,具备专业的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知识结构,具有科学的底片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珍贵老底片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文乾.浅析博物馆馆藏照片和底片的保存[J].大众文艺,2015,(13):52.

[2]Laura capell,王萍,孙精苹.案例研究:受损醋酸纤维素脂底片的数字化保存实践[J].云南档案,2014,(12):44-49.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