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软儿”家里的“暴力女”
2017-08-10石家庄市天童小学
石家庄市天童小学 陶 林
“老软儿”家里的“暴力女”
石家庄市天童小学 陶 林
【案例呈现】
三(2)班出了个“女汉子”叫小畅。如果谁不小心碰了她的物品,她立刻会抓起尺子、文具盒之类就砸过去。老师课上提问小畅,她答不出来时就会噘嘴、脸红,后来干脆摔下书本嚎啕大哭。阅读课上,读到怪异的小故事时,小畅会一跃而起,推开桌椅,拿起扫帚、簸箕向同学挥舞。班里被小畅搞得一团糟,她却躲在角落里大笑。小畅生活在自己的规则里,不亦乐乎,即使大块头的男生也怕她三分。满脸焦虑的范老师带着小畅来到心理咨询室,希望我能帮助她。
【分析与疏导】
每个“问题”学生都会有其特殊的成长土壤,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与家庭教育往往密切相关。小畅的爸爸被乡邻唤作“老软儿”,因为他对谁都不会发火。小畅的妈妈却大相径庭,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大嚷大叫,一副典型的“女强人”模样。和小畅父母第一次接触时我就发现,小畅身上似乎有她母亲的影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班级中渴望被尊重,如果无法实现自己的需求,“趋同强者”便成为他们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家庭生活中,小畅的妈妈常向爸爸发号施令,而“老软儿”的表现则一贯唯唯诺诺,息事宁人。夫妻之间这种解决矛盾的方式,被小畅内化到心里。当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模仿母亲,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班级规则毕竟不同于家庭。在老师、同学面前,小畅仅靠哭喊的方式不能达到目的,于是她主动出击,实施破坏性行为。
上述心理学的逻辑规律,如果让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老软儿”和妻子理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准备从关注亲子关系入手。
首先,我和小畅妈妈交流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家长尤其应重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暴力型,他们对大人行为的模仿,是出于自我保护、趋利避害的目的。如果可以,妈妈的阶段性陪读行为会逐渐改变孩子的认知。几番交流,妈妈终于答应到学校来。
对小畅妈妈的在校行为,我提出了具体建议:座位任选,严格执行教师要求,学习、生活完全按照学校、班级规定。不主动和小畅交流,即使见到小畅有不合要求的行为,也要保持克制。下课后,妈妈马上回到办公室,不给小畅单独和她会面的机会。母女把每天的上课体会写出来。“老软儿”做好保障员。夫妻之间严格控制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冲突的次数。
这一阶段,家长会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这是转变家长教育方式的好时机。由此,我和“老软儿”一家进行了三次深谈。第一次,引导妈妈思索:孩子这种“以暴制暴”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更像谁的行为?妈妈主动承担了责任。第二次,我约“老软儿”夫妻一起来校,总结解决夫妻冲突的方法,尤其突出“老软儿”在家庭中的协调作用——面对妻子、女儿的无礼“威胁”,要学会灵活应对,而不是一味忍让。妈妈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霸权”行为,重新树立“老软儿”的美好形象。第三次是一场别具特色的“亲子游戏”。我和“老软儿”一家一起开展“众志成城”的团体小组活动。妈妈最大的感受是:要把游戏做得成功,需要依靠团队力量,不能眼里只有自己。
之后,“老软儿”和我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他平均每两周到我的咨询室报道一次,和我交流他们一家夫妻关系的改善状况、亲子关系改进方案等。最可喜的变化集中在小畅身上,她不仅告别了以往的暴力行为,还变成一名文静的小淑女:和同学说话和风细雨,回答问题主动举手,自信开朗。最近的升旗仪式上,小畅还代表班级向全校师生展示了精彩的诵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