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7-08-10孙英华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口腔科辽宁凌源122500
孙英华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口腔科 (辽宁 凌源 122500)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孙英华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口腔科 (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颌骨骨折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坚固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达到95.00%,且手术和骨折愈合的时间较对照组少,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颌间牵引钉 颌骨骨折 内固定术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颌骨骨折是常见的颌面部骨损伤疾病,实施有效措施、改善骨折错位愈合、恢复患者的正常咬合关系对于此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手术方法对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患者接受性较差[1]。本文为了研究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4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符合颌骨骨折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3.78±4.45)岁;骨折类型:下颌骨骨折患者10例,单纯上颌骨骨折患者4例,上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6例。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4.31±4.68)岁;骨折类型:下颌骨骨折患者11例,单纯上颌骨骨折患者5例,上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4例。两组颌骨骨折患者上述资料方面差别不大,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颌骨骨折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对于上颌骨骨折患者,取口内上颌骨对应的前庭沟粘膜切口。对于颏孔区和下颌骨正中骨折患者取下颌前庭沟切口。对于下颌角部、升支骨折患者取下颌后或者下颌下切口。取好切口之后清除患者骨折端的碎骨片,选择合适钛板,将其与患者骨折线尽量保持垂直,接着把夹板弯制成牙弓型夹板(和患者牙列唇颊面保持一致的弧度),然后进行牵引,再分层缝合患者切口。
观察组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坚固内固定术。根据患者的要求、病情选择麻醉。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单纯颌间牵引钛钉固定,在鼻插管全麻状态下进行陈旧性骨折、颌骨多处骨折牵引钛钉固定。对于咬合关系正常、经医护人员手法复位可恢复正常的单线骨折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6至10颗颌间牵引钛钉对患者进行牵引固定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对于颌骨多处骨折患者,选择10颗颌间牵引钛钉,注意避开患者的骨折线位置,在其上、下颌牙弓的两牙之间分别把螺钉植入患者牙槽的骨皮质骨内,一般情况下选在患者的粘膜移行和牙龈处(处于其两牙间靠近根尖三分之一的牙槽骨处),螺钉旋入颌骨内大约6~7mm,在口腔内留2~3mm做牵引固位用。颌间牵引、固定时间多在7~21d。对颌间牵引钛钉固定好后,沿设计的切口(除去髁突骨折做口外切口,其余部位的上、下颌骨骨折取口内切口)切开,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参照患者在术前的咬合关系,用钢丝进行牵拉固定。必要情况下待患者切口缝合后对其颌间的固定钢丝进行拆除,颌间牵引钛钉需保留。对于全麻患者,待其神志完全清醒的第2d进行颌间弹性牵引,对局部麻醉患者可在术后进行颌间弹性牵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2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骨折愈合时间[2]。
1.3.2 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优:患者颜面无畸形情况,切口Ⅰ期得到愈合,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良好,3个月后颌骨恢复至解剖学形态且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可达3横指;良:切口Ⅰ期愈合,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基本良好,3个月后颌骨的大部分恢复成解剖学形态,咬合关系一般,张口度达2至3横指;差:切口Ⅱ期得到愈合,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差,3个月后患者颌骨未恢复为解剖学形态,并且咬合关系差,张口度小于2横指。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单组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说明2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t检验),用%表示两组颌骨骨折患者的优良率(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和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颌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咬合错乱情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和骨折断端钢丝栓扎为主,固定效果一般,而且为维持患者的咬合关系,颌间牵引需较长时间。近些年来,因材料学和坚强内固定理论的发展,此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发生较大改变,以微型钛板为首要、应用颌间牵引钉的坚强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幅改善了颌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月)对照组 20 44.82±6.03 3.01±0.55观察组 20 39.12±5.20 1.04±0.26
研究中,对照组颌骨骨折患者运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劣势包括:(1)传统手术的固定效果不稳定,且颌间牵引所用时间过长,降低了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2)使用牙弓夹板进行颌间牵引要求颌骨骨折患者的牙列相对完整,且有进食困难、口腔清洁差的缺点;(3)手术所用时间长,提高了风险性。
观察组颌骨骨折患者借助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优势主要包括:(1)手术属于微创外科,且颌间牵引钉能做到咬合关系复位准确,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4];(2)颌间牵引钉在手术中的操作相对简便、安全,且不依赖于颌骨骨折患者的牙体以及牙周组织,对于牙列缺失、张口受限和无牙颌患者的适用性较强;(3)颌间牵引钉去除简单,能在局部消毒后立即旋出。颌间牵引钉的使用保持了患者的口腔卫生,降低了牙周组织的损伤;(4)使用颌间牵引钉有助于减少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康复。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5.00%,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为(39.12±5.20)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04±0.26)个月,患者预后情况较好,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具有绝对优势,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使用颌间牵引钉有助于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减少手术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应用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1] 杨燕飞.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应用于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12):32-33.
[2] 胡超,肖金刚,胡文健,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颌骨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1):1610-1615.
[3] 白振西,高志彪,肖霞,等.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2):219-224.
[4] 周明勇.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71-273.
1006-6586(2017)12-0065-02
R782.4
A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