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

2017-08-10王芳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步态步行肌力

王芳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

王芳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膝关节及肌力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结果:康复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过伸次数均较比康复训练前减少,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过伸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 下肢步态训练系统 膝关节过伸 效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约70%的患者是具备步行能力的,但具备步行能力的部分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过伸的步态,若不及时进行纠正,长期以膝关节过伸的步态行走,可导致半月板、脂肪垫、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受到伤害致损伤膝关节,患者的步行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1],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2]。本研究通过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主要对膝关节过伸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康复训练,经8周训练后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膝过伸现象改善显著,促使下肢各关节的协调及稳定能力增强,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脑血管病第四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患者全部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确定诊断;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站立时自我动态平衡达到2级。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急慢性疾病;由于其他原因或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59.99±5.34)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脑梗死疾病导致偏瘫27例,脑出血疾病导致偏瘫的13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59.54±5.33)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脑梗死疾病导致偏瘫25例,脑出血疾病导致偏瘫的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膝关节及肌力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

1.2.1 常规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包括俯卧位屈膝控制、仰卧位伸膝控制、蹲起训练、上下楼梯膝关节控制训练等方式[4]。

1.2.1.1 俯卧位屈膝控制。嘱患者采取俯卧位,嘱患者放松臀部及腰部肌肉,让健侧肢体做勾腿动作,给予患者阻力于健侧小腿,使之诱发患侧的勾腿动作,避免臀部抬起,保持5~10s;

1.2.1.2 仰卧位伸膝控制。嘱患者采取仰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的膝关节作0~15°的屈伸训练,在训练末端给予阻力进行施加5~10s,每次训练20次;

1.2.1.3 蹲起训练。嘱患者采取直立位,两脚与肩同宽,指导患者独立或在医护人员协助完成半蹲动作,下蹲高度依据患者的病情判断,并注意患者在下蹲过程中患肢应充分负重,每次训练20次;

1.2.1.4 上下楼梯膝关节控制训练。嘱患者直立位,医护人员在患者身后用膝关节抵住患者患肢的腘窝处,患者患肢膝关节保持0~10°的站立负重位,健侧肢体做上下楼梯的训练运动20次。

1.2.2 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下肢步态训练系统包括减重装置、步态训练、跑台及安全报警保护等各系统。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下肢长度进行测量,测量分两部分,一部分测量大转子至股骨外侧髁的长度,一部分测量股骨外侧髁垂直至鞋底的长度,依据所测长度调节下肢步态训练系统机器腿的长度,并对下肢步态训练系统的预减重、治疗时间、步行速度、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角度等参数依据患者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调节,将患者的下肢固定与下肢步态训练系统的机器腿上,启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患者的悬吊减重易缓慢进行,步行速度易适中(0.4~1.0m/s),训练1次/d,20~30min/次,每周训练5d。

1.3 评定标准[5]

取安静整洁并安全的康复环境,嘱患者在膝关节裸露,患者平地步行,每次30米,步行3次,每次步行休息间隔5分钟,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目测,目测患者三次步行的膝关节过伸次数,取三次目测膝关节过伸次数平均值作为评价参数;膝关节过伸诊断标准:患者取直立位站立负重时,膝关节过度伸展角度大于5°为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评定两次,评定人员均为同一组医护人员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两组患者训练治疗前后膝过伸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训练治疗前后膝过伸次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40 37.46±4.59 13.12±4.45对照组 40 37.76±4.55 28.26±5.71

2.结果

康复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过伸次数均较比康复训练前减少,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过伸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在下肢活动中起到支撑负重及缓冲的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步行中,如果膝关节过度伸展,导致具有稳定膝关节,传递膝关节负荷力的半月板受到损伤,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6]。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过程中大多出现膝关节过伸现象,与多种原因相关,一是腘绳肌力与股四头肌两侧肌力出现不均衡现象(腘绳肌力弱,股四头肌痉挛),导致患者支撑负重时膝关节正常的位置出现异常不能维持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二是臀大、臀中两种肌力的减弱,导致患者支撑负重后期时的患侧下肢髋关节出现伸展障碍髋后撤,导致患者膝关节过度伸展;三是由于患者支撑负重中后期,患者患肢腓肠肌的肌张力增强致踝背屈不足,患者只能被动的通过屈髋来协助代偿踝背屈的异常障碍,导致膝关节出现过度伸展。以上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下肢功能的障碍及进一步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

文献报道过很多针对股四头肌、臀肌、胭绳肌的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研究[7],但是膝关节的稳定性是需要患者的肌力、肌群间协调,关节活动本体感觉、髋伸展及踝背屈等一系列的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完成的,只依靠股四头肌、臀肌、腘绳肌等的康复训练达不到满意效果。本研究通过常规的膝关节控制训练辅助以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度伸展的强化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肢步态训练系统可以促进患者的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协调活动,诱发髋、膝、踝各关节的稳定性及协调控制能力,患者可以通过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一个运动模式的反复练习,有助于刺激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苑杰华.应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系统矫正脑卒中偏瘫“划圈步态”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C].中国康复医学会,2012.

[2] 李长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李晓榕,吕宜风,高荣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1,16(2):72-73.

[5]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12.

[6] 王艳,唐强,亢连茹,等.早期加强膝关节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21(4):249-250.

[7] 李奇,王磊,冯晓东,等.“斜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21-222.

1006-6586(2017)12-0033-02

R742

A

2017-03-05

王芳,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步态步行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步态识人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