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较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效果分析
2017-08-09韩洲
韩洲
【摘要】目的:集中探讨腹腔镜较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5月因胆囊结石于我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术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对于患者的愈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有效的避免术后的并发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作为目前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上针对胆囊结石的患者一般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传统的开腹手术对于彻底的消除病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患者具有较大的创伤,同时术后伴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应用于胆囊結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不断趋于成熟,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微创的特点,同时可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实验中,笔者主要针对腹腔镜较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详情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5月因胆囊结石于我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7.6±9.2)岁。其中单发结石的患者58例,另22例患者为多发结石,其中52例患者有黄疸表现。另4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7.4±9.4)岁。其中单发结石的患者28例,另12例患者为多发结石,其中27例患者有黄疸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和黄疸等临床表现的比较中,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经过我院的伦理协会审核同意,入院前的常规检查显示,上述患者均无其他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各系统的功能也在正常范围内,可纳入研究观察。本次实验治疗前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40例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程中按照开腹、探查、游离周围组织及病变胆囊,结扎胆囊动脉,之后对病变胆囊进行切除处理,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并放置引流管。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8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术前嘱患者呈仰卧位,并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术者在患者脐正中下缘作1cm长切口,之后用气腹针进行穿刺并用CO2人工建立气腹,维持腹内压在12-14mmHg。置入腹腔镜,在患者的剑突下和右锁骨中线肋下缘分别作切口,并将相关器械放入其中,在腹腔镜下对患者病变的胆囊与周围的组织进行游离,并对腹腔的情况进行探查。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进行结扎后,切除胆囊,从切口处将其取出。操作结束后再次通过腹腔镜观察术野,冲洗腹腔并将气体排出,取出穿刺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确定是否放置引流管,之后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术程中及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其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程及术后资料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术程及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术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出现胆管损伤、胆漏及术后腹腔出血的患者各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3/80);另40例对照组患者中,胆漏及术后腹腔出血的患者各2例,腹腔、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各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0(6/40),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作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采用开腹手术可彻底的消除病灶,但是考虑到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3]。而随着临床技能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治疗胆囊结石中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术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其出院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之前的数据结果相一致,再次证明了采用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胆囊结石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对于患者的愈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有效的避免术后的并发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考虑到本次实验选择的样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本次的研究结论进行借鉴的同时,可以取其精华,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林镇海,张炳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157-160.
[2]袁朝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4):64-65.
[3]肖鸿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3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