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7-08-09刘玉冰
刘玉冰
摘 要:现今的中职教育,学生基础较差、素质较低,中职教师要调整心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语文教学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应是爱的使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中职教育,学生基础比较差、素质比较低,因而容易使教师产生教学的疲惫感和职业倦怠感,让老师对学生谈“爱”谈何容易,让教师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似乎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现今的中职教师更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负责。关爱学生包括对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关爱。我认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心理即精神层面的关爱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1. 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
尊重学生表现为接受学生的想法,接纳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中国的古圣先贤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爱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而尊重是爱的前提。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处于青春期,思想并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定型,时常会有很多在我们成人看来出格的行为表现。尤其是现在的中职学生,有一部分在以前初中的班级是以“差生”的形象存在,因成绩不理想,长期以来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尊重。事实证明,尊重是相互的,只有被他人尊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榜样。
2. 树立平等的观念
教师应树立平等的观念,摒弃“学生是未成年人,是不懂事的孩子”的想法,要把学生看作同我们一样有尊严、有思想、有追求、有独特个性、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教师要放低姿态,要有同理心,只有将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全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体,遇事才能一切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
3.通过谈心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老师会有本能的畏惧心理,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宽容的心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学会平等地倾听与交流。不要只与学生谈学习,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多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有困难时,教师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们遇到高兴的事时,教师和他们一同分享快乐;当教师以理解、宽容、欣赏的心态来与学生交流,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和朋友,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心灵之友”,平时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征求老师意见,师生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 从书籍中汲取智慧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多读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多读当代教育名家的书籍,如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的作品,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从书籍中汲取智慧。教师还可以参加诸如教育名家讲座等,也会受益良多。
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中职生而言,理解学生主要表现为教师容许学生犯错,不“谈错色变”。我国的教育是不容许学生犯错的教育,杨澜在她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书中提到,她女儿从本地的学校转到国际学校后,一次杨澜问她女儿两所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别,她女儿回答:“在本地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学生涉世不深,犯错在所难免,教师要树立容许学生犯错的心态,对学生所犯错误多一分理解,就会多一分宽容。学生也是从错误中不断走向成长、成熟的,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正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两项神圣职责。教学,从某一方面来说,其实更是一种情感交流。我们都知道“爱屋及乌”的道理,反过来亦然,如果学生从心底里不喜欢你,那么对你教的课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无数教学实践也已证明,学生由于喜欢一个老师才喜欢那门课,不喜欢一个老师则会讨厌那门课。理解学生的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三、尊重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教育的公平和平等。教师遇事要保持冷静,不随便发怒,要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我们现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很多都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往往也是简单粗暴的;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孩子对家庭的疏离感很强。这样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使他们精神上实际长期处于一种无“家”状态,难于信任别人和听从别人,这是造成学生难管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很多,而且有的是积习难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差,思想道德素质也不高,我们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付出百倍的耐心,尤其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不放弃,不厌弃;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每名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背后都有他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真情去体恤他们,让学生打开心扉,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认同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获得成长。
四、转变观念,构建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威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教师须逐步转变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发现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自己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激励其自信心的氛围。多给学生以鼓励,多运用赏识教育,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适当地予以表扬与肯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用优美的语言充分肯定、鼓励,否定时注意言语艺术性,多说“老师看得出你在积极思考了,再深入想想一定能答得更出色”等肯定学生思考过程的激励性语言。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认真讲课,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把学生培养成有一技之长、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单位:大连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