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个案研究
2017-08-09胡慧敏
胡慧敏
一、理论基础
输入是习得的先决条件,输出是习得的必经之路,也是输入的最终目的。在中外所有输入与输出理论中,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广泛。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人类习得语言只有一个途径,即通过理解信息。只要人们收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输入又是可理解的,就可以习得语言。他把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定义为 i+1,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而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 “i+1”,这表示语言输入中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或少量的新语言知识点。Swain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语言输出理论。Swain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很重要,但它还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对学习者达到更高的语言水平及应用语言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又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本研究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教师的指导性输入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内化?
(2)输出是否有效、能否反映出所输入的主要信息?
(3)输入与输出是否平衡?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农村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共21名。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事先将学生分为五组。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教材,涉及第五单元sectionA部分2a,2b和2c。
3.研究过程。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2a中的五幅图片,让学生猜测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然后播放听力两次,完成2a的填序号,同组之间互相检查。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每幅图片下面的句子上,猜测横线上需要填入的内容。最后请学生读出完整的句子。在进行2c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以文本为基础,将短文改编成记者和男孩之间的对话,每组展示成果。
4.数据收集与分析。针对第一个问题,课上教师在完成2a和2b后已经以举手的方式统计好全班同学的正确情况,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6名学生就影响2a和2b争取率的原因以及教师听前指导对听力理解是否有利进行询问。针对后两个问题,采用录音的方式收集了五组同学的对话内容,用来分析学生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讨论
1.学生2a、2b的正确率、影响原因以及对教师指导性输入的看法。
(1)学生2a、2b的正确率。2a排序中,21人中有11人在两次听力后答对,正确率为52%;2b补充句子中 21人中有7人完全正确,正确率为33%,多数学生时态填写错误。由此两项结果看来,学生的正确率并不高,也就是说对于听力材料模糊不懂,并没有在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输出。
(2)影响学生听力正确率的原因。将所询问的6名同学的所述分析,得出影响其听力效果的有如下几点:
①语音障碍。听力材料中的一些略读、弱化和连读读音规则影响了学生的听力。②词汇量限制。如all of a sudden、completely wet和got water all over m. ③对听力内容的记忆能力较差。④心理因素的影响。
(3)教师的指导性输入。通过询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教师听力前的指导对于听力是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熟悉即将要听的材料,使听力更加有针对性。
2.学生能否将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输出。根据五组学生的录音对话,分析得出学生输出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对话篇幅过短,衔接不够自然。
(2)除了给定的一个句子,对话中所希望包涵进去的when引导的时间狀语从句语法练习在没有体现出来。
(3)对话中存在一些语法知识错误,最多的为动词过去式。
3.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性。从此次研究结果得知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并未有效地完成输入——内化——输出这一过程。教师在本堂课中用听和读的方式大量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却忽视了这种输入是否建立在可理解性的基础上。在2c的活动中,语言活动侧重于机械练习,活动形式比较单调,活动时间不够充足,学生还未内化所输入的知识,就急匆匆输出。
4.相应对策。针对上述听说课中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语音、语法、词汇量的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向学生们传授语音知识(包括英美语不同的发音等),并让他们听熟英美人讲话时的重读、弱读、连读、语调等在语流中的变化,掌握听力中出现的一些高频基本词汇、常用词组和句型结构。
(2)选取合适的听力材料,并进行有效地指导性输入。在听力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或于其相关的听力材料,并且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现有水平。其次,教师应尽可能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以及一些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惯用语、俚语和谚语等,让学生事先了解,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最后,教师可以加大学生的课后听力输入量,如利用英文歌曲或电影的方式,让学生习惯于纯正的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
(3)给足学生练习时间,并丰富语言输出途径。教师在给出指导性输入语言后,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知识点上的帮助,促使其内化所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另外教师应该丰富语言输出途径,如讲故事、辩论、采访、课本剧表演等等。
四、结论
语言输出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是对输入知识的检验和强化。无论是重输入轻输出,还是轻输入重输出都会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语言。在强调大量输入的同时也要强调输出,进行实践。若没有足够的输出条件,即使学生输入的信息达到足够的量,知识也将永远停留在“知”的阶段。语言的大量输入和有效输出间的平衡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