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017-08-09张辉
张辉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分成绩已经不再是高校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本文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合理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094-01
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的培养。这有利于打破目前大部分学校中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感的提高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提倡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归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身份。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心理疏导。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大部分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阶段,即教师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起主动作用,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只能像“机器”一样对教师输送传授过来的知识全部接收后,自行消化和理解。这种教育方法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的现象,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利,而学生则作为教师命令的执行者,只能听从于教师,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二)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我国的诸多领域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走信息化的道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发展。学校可以采用网络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在课上播放一些人文教学的具体案例,并且结合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科学的塑造。例如,开展一些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体现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要切记教学活动要采用新型的教育模式,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三)教师的人文素质偏低
教师是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人。要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水平。只有教师具备了此种能力水平,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其人文素质水平得到提高。目前的高校教师普遍年龄偏低,学历较高但是社会阅历浅,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偏低,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积极进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水平。[1]
二、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
要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要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其次,要针对学生作为个体在个性发展中的需要,搭建不同的教育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培养条件,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综合教育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后,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发展,即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自身的成长动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好的展现。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要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除了学校要为此做出努力,教师也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就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过硬的人文素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要加紧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人文素养的渗透和指导,积极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人文素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以老师为榜样,积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
三、结语
为了培养出众多高素质、全方伴发展的人才,迎合国家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新要求,学校应积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的教育。这样做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剥夺、教师整体人文素质低下的状况,能够使学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工作效率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2]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大学,2014.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