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17-08-09傅秀慧
傅秀慧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早发性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诊治资料,总结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再对两组患者随访1-3年,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等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总胆固醇及低血红蛋白是影响早发冠心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干预, 从而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早发冠心病,降低临床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1
为了解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现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临床研究,另择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早发性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对照,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早发性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62例(62.0)、女性38例(38.0),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51.6±6.2)岁;对照组中男性59例(59.0)、女性41例(41.0),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3.2±5.7)岁。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诊治资料,总结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再对两组患者随访1-3年,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 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
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等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详见表1。
2.2 影响早发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总胆固醇及低血红蛋白是影响早发冠心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乃临床常见病,其致病因素较多,且这些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也较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早发冠心病是指男性发病年龄在55岁及以下、女性发病年龄在65岁及以下的冠心病 [2]。若想有效預防早发冠心病,首先需要对其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危险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预防[3]。再者为了促进预后,还要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避免危险因素。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等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冠心病史、高总胆固醇及低血红蛋白是影响早发冠心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得出结论: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干预,尤其要加强戒烟及合理饮食的宣传,以及加强对具有家族冠心病史人群的筛查,从而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早发冠心病,降低临床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管铮.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7,(13):41-43.
[2]张诚,王宝炜. 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7):43-44.
[3]马智萍.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