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园 民族情 民族魂
2017-08-09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中轴线西侧、奥林匹克公园南侧。整个园子内,按照1:1的比例建造起56个民族的主要传统建筑及当地著名景观。民族园按位置建成分别独立的南园和北园两个园子,中间是一条外面行车的马路。为了连接南北园,在马路上方,如过街天桥般修了一座称为“民族大桥”的连接桥。站在民族大桥上,可以遥望远处的中轴线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
来到中华民族园,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体味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更可以赏析到各民族的建筑景观。
还未到中华民族园的时候就看到民族園路上有一条“空中走廊”,询问司机师傅得知这就是民族大桥。中华民族园正门在路北。于是按照先北后南的顺序参观两园。从北区进入民族园,沿西侧顺时针方向绕行北园。北园的西南角是藏族博物馆。这是北区通往南区的必经之地,由此可以通过民族大桥前往南园。
雪域高原朝圣者
拾阶而上来到藏族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引人注目的大昭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莫过于这样的寺庙与佛塔。大昭寺外挂满了五彩经幡。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米多长,半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侧挂在广场和大昭寺前的经幡杆上。作为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大昭寺在藏族同胞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说是按照1:1的结构修建的仿品,但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瞻、拍照留影。
进入藏族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展厅内展示着藏民五彩斑斓的服装。细心观察一下可以发现,男装一般都雄健豪放;女装一般都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了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藏服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长”。长袖、长裙、长靴,但又非常具有美感。这样的设计是因藏族人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产生的。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金、银、玉、珍珠、玛瑙、翡翠、珊瑚、琥珀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佩饰以腰部的佩挂最有特色,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据介绍,这些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造型美观,且多为自然形状的饰品,可以说是藏族服饰中的点睛之笔。藏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演绎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变迁,反映着藏族文化不断升华的历程。
云朵之中看羌族
一路向北,我被眼前一处全部由石头构成的建筑物吸引住了,原来是羌族博物馆。这种由石头垒砌的高楼,被羌族人称为碉楼,也叫“邛笼”。以前,碉楼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建于村寨住房旁,如今成为了羌族人民的传统房屋。来到羌族博物馆,耳边传来一阵阵沉闷的笛声。与一般的笛声不同,这笛声黯然中透露出一丝丝悲凉。走近一看,原来是位羌族男性同胞在吹奏羌笛。
羌笛是羌族人民独有的乐器。从古至今,描写羌笛的诗句数不胜数,很难想象它已经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可见这个民族的古老和文化的独特。如今,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那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半高山上。晴朗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映衬着一座座高高的碉楼,如诗如画般清亮恬静,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可以想象,凄美的羌笛声在蓝天白云下悠悠地飘荡,会给人们带来多少无边无际的遐想。
站在吊脚楼的廊道上,低头看流水潺潺,举目望流云朵朵,仿佛真的来到了白云中的羌寨,来到了四川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热情好客高山族
北园正中的这片水域称为龙湖。穿过湖面上的“风雨桥”的木拱廊桥来到高山族博物馆,可以看到两尊类似于印第安人建筑风格的雕像。雕像下方刻着“台湾景区”四个鎏金大字。几乎所有的民族博物馆都修建在半山坡上,但是台湾景区相对于其他景区则要高一点。可能是因为高山族生活的海拔比较高的缘故,一上到坡顶便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极目远眺,可以俯瞰到景区内几乎所有的景物。
高山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它是生活在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
来到高山族博物馆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座座以木头为主、房顶上铺着厚厚茅草的房屋。有的像傣族竹楼,需要爬楼梯才能上到屋子里。原来,这与当地多蚊虫有着一定的关系。高山族的传统住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棍做立柱与横梁。在博物馆内能够发现他们的房子很密集,一个挨着一个,这与他们群居的习性有关。高山族人一般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廨。未婚男子在公廨接受生活、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离开。公廨建在村寨中央,公廨前都建有广场,那是村里人的活动中心……
民族之魂永留存
参观完北区,走过“民族大桥”来到南区。在蒙蒙细雨中,踏着垂柳依依的石桥,仿佛进入了一片新天地。在一个偌大的广场上,三座纯白的塔身巍峨矗立,那便是大理三塔。虽然我从未去过大理,也没见过真正的大理三塔,但这样的三座白色的塔却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联想,而这样的细雨更给这三座塔增添了无穷的美感。随后,来到蒙古族博物馆,一顶顶纯白的蒙古包就那么安静地伫立在草地上,好像真的从那辽阔的大草原中走来一般。在蒙古族展区,我仔细端详了蒙古族同胞的传统民族服饰,并品尝了他们的传统美食,着实感受了一次新鲜美妙的异族情调。
随后,又连续参观了几个民族展览厅。展览的依旧是极具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服饰,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牌匾、船桨、织布机、磨坊等五花八门的生产生活用具。虽说一天的参观时光短暂,但园中56个民族的风情却印象极深:白族的蝴蝶泉、纳西族的木底男鞋、藏族的大昭寺广场、汉族的海草石屋、撒拉族的清真寺等,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电影画面,在我的脑海徐徐铺陈开来,让我久久回味,不能停息,而这一切让我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与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园内,回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各具风采的博物馆星罗棋布,它们仿佛默默诉说着各自民族悠久而又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千年古都北京的历史渊源。
走出中华民族园频频回望,深深感到56个民族真的犹如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点缀在祖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而中华民族园紧连着北京中轴线,它好似一位花匠老人,静静地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各地争奇斗艳的民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