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高效化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2017-08-09杨再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效化实现教学目标

杨再珍

摘 要 “高效”,顾名思义指高速度、高效率。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实现“高效”是不是就要通过“高工作量”呢?事实上,在小学我们就知道,工作效率与工作总量成正比。在传统的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效果却不太符合计算中二者的关系。我们的高工作量往往实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物理课堂中该怎样实现高效化目标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效化 实现 高中 物理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65-02

从小学我们就开始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数量之间的关系,从小学我们就知道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总量之间成正比。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每一位教师都希望用自己的“高量工作”来实现高效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高量学习”来实现高效目标。但是通过观察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事情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我们的高量并没有换回来高效、高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实情况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化目标呢?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死记硬背不如教师“讲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将学习方法定为“记住”,甚至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提倡学生“记住”,总觉得一节课学生没有记住“教师所讲就是失败的”。其实,在笔者看来,让学生记忆、让学生积累是很重要,但是,记住的前提却是记什么。能够记忆的前提,是教师“讲的清楚明白”,学生“听得清楚明白”,而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才能實现“记的清楚明白”“记的条理分明”。所以,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高量学习不如习惯养成

1.养成作图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理科知识只有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作图习惯的养成。事实上作图是分析思维化理科知识的主要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想实现高效化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用图表示出来。

2.养成计算能力。为什么我们总说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呢?虽然这一问题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但是,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点又很好解释。那就是所有的理科都需要计算能力作为基础,计算能力来源于数学。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计算同样是一大项。不过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

3.养成书写习惯。在考试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加入“卷面分”这一项,因为,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还要实现卷面整洁。

4.养成自学习惯。学是为了不学,也就是说,我们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学。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自学能力。

三、知识学习不如知识建模

1.讲解建模。对比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我们想要实现的不再是“知识积累”,而是“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在当前,我们往往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2.习题建模。也许是所有理科都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应用习题来巩固知识学习,应用习题来考察、拓展、深化知识学习。所以,要想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要想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就要关注“习题建模”。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3.思维建模。知识教学并不困难,思维发展才是教学过程中最困难的。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是重点,学生“想”更是重点。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能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四、课下使劲不如课上高效

其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课堂四十分钟往往不是全高效利用的。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课上不听课”“课下多使劲”的现象。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课上十分钟抵得上课下百分钟”。所以要想实现高效化教学,就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新课程在高一阶段学生要面对较多科目,学生课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少,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只有守住了课堂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

五、教师推动不如学生主动

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但是,起推动作用却是是学生自身。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最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对物理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发掘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点很重要。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所授、课本所讲。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高效化实现教学目标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增效肥料——推动肥料高效化利用
地下密闭结构内高效化爆实验技术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