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事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探究

2017-08-09朱恺丽马立军��

现代交际 2017年15期
关键词:极化舆情网民

朱恺丽+马立军+��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也出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由于“群体极化”现象总是与社会热点事件、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密切相关,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的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很容易在网络空间形成“极化”,这种现象亟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群体 极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053-01

网络群体极化,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除了具有现实群体极化现象的特征之外,它也被赋予了很多网络媒介独有的属性。现实中的群体通常以血缘、区域等进行划分,而网络群体则以“互联网”作为连接点。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人们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并加入这个群体。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理、年龄、民族、种族等因素的限制,与现实群体相比,网络群体声势浩大,群体成员的来源广泛,结构复杂。

一、网络群体极化带来的价值

(一)释放网民情绪

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信息洪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人们有独立的思考和认识,而面对他们,人们更需要空间去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当面对一些触碰社会安全、公众利益、道德底线的问题时,网民更会做到感同身受,愿意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放在网上,释放自己曾经在相似事件上的抱怨和压力情绪。

(二)倒推事件发展

具备开放式传播特点的微博成为越来越多普通网友自我发声和维权的首选平台,“丽江毁容门”被曝出到舆论爆发,再到倒逼政府微博回应,从而解决线下实际问题,充分说明微博已经成为大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民众和政府的发声渠道。民有所呼,官有所应,并推动和公开事件的解决和落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微博扮演着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

?倓

(三)引起社会反省

在“辱母杀人案中”,除了对当事人于欢判决结果的热议,随着事件的发展,媒体和网友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放在了事件背后的导火索——民间借贷乱象。据新浪微舆情大数据平台统计,在3月23日至3月30日,全网关于民间借貸相关的信息量共达61万条。而通过对信息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得出,在该监测期间,由“辱母杀人案”引发的民间借贷相关信息共达409万条,占全部相关信息的6712%。说明“辱母杀人案”激发了网络舆论对于“民间借贷”的反思。

二、网络群体极化引发的困扰

(一)催生网络暴力

网络极化现象中,人们发表言论时通常是无意识的,容易受他人影响的,在网络暴力面前,“从众效应”和“沉默的螺旋”影响之下,网民更容易被一些有着特殊目的的人所利用,网络暴力对他人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

(二)引发社会混乱

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的舆情,常常会引发公众的不信任感,如果对舆情处置不力,易产生信任危机。纵观此次事件的舆情发展脉络,网民的不断爆料成为舆情不断发展的关键,在新闻媒体大量跟进报道后,舆论影响力不断扩大。导致极化现象,出现严重一边倒局势,引发社会混乱。

(三)影响政府公信力

政府部门要重视网民发表的意见,一方面,开通官方微博,让自己的政务微博发挥好了解社情民意、与公众直接沟通、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也要关注微博舆情,特别是跟自己职能部门相关的舆情,做好微博舆情监测工作,一旦有舆情,要及时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进行回应与处置,及时疏导民愤,缓急舆论压力,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类似“丽江门”事件。

三、网络群体极化的应对

(一)网民要理性分辨网络舆论

面对信息源模糊的“极端事件”时,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尤其应注意,不要掉入“造谣推手”设置好的地域攻击、人身谩骂的陷阱中。

(二)媒体要客观引导网络舆论

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揽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及时跟进,以专业精神抽丝剥茧,厘清线索链条,揭示真相,在采用信息源时,也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要有两个以上独立消息源交叉印证。

转发新闻时,严格按照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中的新闻网站为范围进行选择,不违规转载;报道新闻时,媒体应发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通过深入调查揭示真相。不使用煽动读者情绪的标题,不刻意引导读者情绪;不把没有定论的热点新闻当做主题去评论等。

(三)政府要持续加强网络治理

网络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对于淫秽低俗信息、网络谣言、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等一些危害大的网络痼疾,相关管理部门立足“反复抓、抓反复”,连续出击,坚决遏制。如“护苗行动”“净网行动”“清朗行动”都连续3年开展,年年抓不松懈,并把专项行动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常态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防止违法违规网站死灰复燃,不给有害信息留下网络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杜梅.论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与理性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7.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极化舆情网民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化恒等式在向量数量积中的运用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KU波段高频头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差别的对比测试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