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使用情况研究

2017-08-09胡孙婕

出版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术出版使用情况编辑出版

胡孙婕

[摘 要] 为了解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应用状况,本文通过查阅北大图书馆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选取其中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从期刊本身的学术规范实际、学术影响力、其研究群体对国际学术规范的认知和国际学术规范使用情况四个方面作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应用普及度不甚广泛,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体系“成形”尚难、学术规范意识较出版形态“更新”滞后以及人工编排与智能识别“取舍”不明等。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编辑出版 使用情况 学术出版 国际学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4-0105-05

A Study o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orms in Academic Publication in China

Hu Sun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 According to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s Chinese Core Journals Directory(2014), this paper selects 11 kind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core journa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orms in academic publication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data statistics, such as the academic practice and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itself, cognitive and using situation of research groups o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o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orms in our countrys academic publishing is not very extensive. The reason is that the editorial standard system of academic journals is hard to be“formed”, the academic standard consciousness hasnt“update”with the publication form timely, and its difficult for editors to “choose”from artificial arrangement and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when they are editing the format of the journal.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rtin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Using condition Scholar publish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orms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视与评价体系的建立,编辑出版类期刊越来越受到科研、教育、出版、情报等领域工作者的关注[1],跟着中国学术“跨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大流,进入国外学者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作为与国际化接轨的学术出版媒介之一,其规范化程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目前,有关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研究热点主要在于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规范的比较分析。典型的有梁雁从可被引文献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五个方面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2];刘岩利用文献计量学对9种编辑出版类期刊在2008—2011年中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指标动态评估与比较[3];王珍从论文题名字数、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著录格式、摘要和关键词规范方面对编辑出版类期刊进行学术规范层面上的调查分析[4]。通过以上文献可发现,近三年来,甚少同类主题文献是关于编辑出版类期刊对国际学术规范的使用现状进行量化研究的。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国际学术规范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学术规范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一定依据,优化学术出版规范。

1 期刊本身的学术规范实际及其学术影响力

本文选取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G23条收录的12种出版事业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出版發行研究》《编辑之友》《出版科学》《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读书》《中国编辑》《编辑学刊》《现代出版》以及《出版广角》。其中,《读书》是一本以书评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文化类刊物,无期刊格式,故予以剔除,其余11种涉及期刊规范的表格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

1.1 期刊本身的学术规范实际

当今国际学术界有多种论著、编辑及出版体例,这些体例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研究领域[5],但由于现今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使用语言以中文为主,无法与国际上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相关学术期刊标准匹配,故本节参考国际学术期刊格式的基本要素,结合研究对象实际,选取7个标准对这11种期刊进行国际学术规范格式层面的比较,分别是DOI编码、英文关键词(摘要)、收稿日期、作者单位著录位置、注释/参考文献格式、创刊时间和期刊论文总数。DOI编码,全称为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是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期刊文章中DOI编码一旦生成,就相当于是一篇期刊文章在全球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在期刊流通贸易过程中充当条形码的作用。国外学术研究人员要想快速检索获取中国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DOI编码和英文关键词(摘要)是关键。评定一篇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是否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这两个标准尤为重要。

以上期刊格式统计方式皆为随机抽取,统计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16日。经初步统计,国内出版的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中,有一半以上的期刊都有DOI编码,但仅有4种期刊有英文关键词(摘要),分别是《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和《出版科学》。有3种期刊标注收稿日期,标注,其余皆无。前三种标准的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普遍欠缺向国外传播的基本规范。

其次是作者单位。11种期刊都有作者单位的具体注明:其中,4种期刊的作者单位位置处于文末,其他基本在标题下方。再者是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这11种期刊都具备。值得注意的是,有4种期刊的注释与参考文献是通用的,有3种期刊采用注释格式,另外4种期刊采用参考文献格式。除此之外,创刊时间和一定时间内的期刊论文网络发表总数也是评价学术期刊规范化程度的辅助标准。通过调查,《中国出版》创刊时间最早,1978年;《中国编辑》创刊最晚,2003年;一半期刊都集中在1980年代创刊。截至2016年12月16日,超过一半期刊在中国知网开放的期刊总数大于5000篇。结合这两点分析可发现,创刊时间的早晚、期刊论文发表总数的多少与该期刊的规范化程度并不成正比。

综上分析,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在格式规范上普遍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期刊本身的学术影响力

根据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发布的《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内引证年报》,以及在2016年公布的《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入选名单,这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皆未入选。从纵向对比中可知,相比其他学科期刊,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尚待提高。

从横向上看,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呈现梯队式分布。截至2016年12月16日,根据中国知网公布的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两种影响因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的影响因子皆大于1,位于第一梯队。而《中国编辑》与《出版广角》皆小于0.3,位于第三梯队。其余位于第二梯队,且梯队之间的差值明显。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学术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学术影响力越大的学术期刊在形式上会越向国际学术规范靠拢,以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对比表1、表2,这种梯队式分布格局说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被引率在同类期刊中处于较高地位,学术影响力也相应偏高;而其余同类期刊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学术交流圈比较封闭。显然,这一不容乐观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从事编辑出版类研究人员敲响了一记警钟。

2 研究群体对国际学术规范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期刊是学术出版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服务对象是各类学术研究群体,主要由高校师生构成。为便于统计,本文选取的样本主要集中于高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对学术规范的认知以及使用情况,以求能侧面反映国际学术规范在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中被主要使用人群所认知和应用的情况。

2.1 研究群体对国际学术规范的认知情况

本调查的样本总数共140份,男女比例为2∶3,基本信息如图1。教育背景方面,硕士学历共74人,占样本总数的52.86%;就读专业方面,理工科类、文科类专业占样本总数的91.43%;就读学校方面,就读于重点高校的被调查者共95人,占样本总数的67.86%(见图1)。根据学术规范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59.29%(83人)的受访者就读学校开设了学术规范相关教育课程。但当他们被问起“了不了解国际学术规范”时,有58.57%的受访者仅表示有一点儿了解国际学术规范,36.43%的人表示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国际学术规范,只有7人表示对国际规范的内容完全了解(如图2)。

值得注意的是,当受访者被询问有哪些学术规范的文件是其看到过或听到过时,有73人(52.14%)对问卷中列举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芝加哥手册》均不了解。而知晓国外学术规范格式两本相关手册——《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以及《芝加哥手册》的人仅仅各占17.14%和6.43%。由此看来,即便是在常与学术研究打交道的高校学生群体中,大多数人对国外的学术规范了解依旧不深。

2.2 研究群体对国际学术规范的使用情况

由本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意识到可以通过上相关的课、讲座或学术报告,或者从老师在课上提到相关内容、自己通过阅读论文和相关文件来了解学术规范知识。然而仍然有33.57%的受访者表示,在实际阅读学术期刊时,不太会注意甚至完全不注意该篇期刊的著录格式。同样地,在学术规范的具体使用情况方面,著录格式规范依然不受重视。

問卷列举了6种决定被调查对象引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素(如表3)。82.86%的受访者表示,影响其决定的因素中,文章内容(思想观点)新颖占第一,而著录格式规范则位居倒数第一,两者人数比将近5∶1。

由表4可知,学术期刊使用群体(以高校学生为主)在实际引用学术期刊或进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仍旧没有很好地将学术规范应用进去。例如把“转引的文献资料改为直接引用”这种特别明显的学术不端行为,35%的受访者表明曾经做过。甚至有20.71%的受访者表示曾把他人的论文拼凑,包装成为自己的论文。这说明目前国内高校学术规范意识仍比较淡薄。可喜的是,在实际调查中,有82.14%的受访者表示有意向就学术规范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这说明高校研究群体已经意识到提高学术规范意识刻不容缓,在此基础上,在研究群体中提高国际学术规范意识指日可待。

3 目前我国学术出版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国内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国际规范化程度的具体分析,对研究群体认知和使用国际学术规范情况的调查可得,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应用普及度不甚广泛。究其背后原因,不光是国内学术规范教育的不到位,学术期刊本身也存在问题。

3.1 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体系“成形”尚难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统一的学术出版规范,对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进行编辑加工,一般是遵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等,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

按照2012年9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中第八条“有关学会、行业协会和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不同学科发展规律、适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细则,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的具有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特点、可与国际国内学术同行交流对话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体系”[8],近几年出版单位对其编辑规范体系的构建尚未成型。以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规范体系为例,通过网络搜索求证,本文提及的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较少对其期刊规范格式作公开的系统规定。多数期刊仅简单描述其论文投稿格式,大致包括“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姓名和单位”七个要素,而并未对是否需要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字体大小写作详细规定。

3.2 学术规范意识较出版形态“更新”滞后

在目前的学术出版界,学术规范意识尚未深植于人们的共识,却早已被所谓新兴的全媒体出版[9]形态攻陷。五花八门的多媒体形式,视频、音频、动态图像等交互式的界面设计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出版平台的界面友好程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群体的关注。逐渐地,过度的媒介融合让他们忽视了严格遵守传统著录格式的重要性。

3.3 人工编排与智能识别“取舍”不明

在传统学术出版流程中,编辑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一篇学术期刊的质量高低以及出版与否。而现今智能化的学术出版则更多依靠技术来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出版系统。至今已有众多以“腾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系统8.0”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出版系统面世[10]。在一般的学术出版系统中,传统编辑模式与智能化出版模式各有千秋。两者相比,传统编辑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内容整体的建构与行文的思想性;智能化出版模式则更强调出版形式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但目前,两种编辑模式的交叉使用尚未在我国学术出版领域中普及。

4 结 论

综上,要想提高我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规范的期刊格式以及良好的国际学术规范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要素。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种针对性策略:一是分析作者(读者)“偏好库”,明晰编辑活动的目标[11]。出版企业如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体系,可借助特定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迅速获取整体网中与该期刊有联系的一手用户反馈信息,从而帮助编辑人员及时调整刊物出版的规范格式体系。二是搭建域出版学术平台[12]。相比传统期刊中的专栏,“专域”跨越了期刊与期刊之间的个体场域界限,强化了共建、共有、共享的学术交流理念和学术规范意识。三是加强对期刊学术共同体的集约化、数字化建设[13]。期刊学术共同体是期刊出版活动的主体。加强其集约化与数字化建设,能为学术出版重构提供方法论与价值观上的双重意义。期刊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学术出版界的共同努力。

注 释

[1]曹淑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J].新闻世界,2014(9):214-216

[2]梁雁.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出版广角,2011(8):58-59

[3]刘岩.编辑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综合评价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10):108-112

[4]王珍.学术期刊论文摘要撰写与著录规范调查分析:以编辑出版类CSSCI期刊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3(11):55-59

[5]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质量保障战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15(6):68-73

[6][7]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版发[2012]11號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Z].北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

[9]卫乐文,姚永春.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J].出版广角,2015(5):98-100

[10]吴晨.支持新型数字出版模式的腾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系统8.0[EB/OL].[2017-01-04].http://www.chinaxwcb.com/2016-12/29/content_349986.htm

[11]闻丽,周光睿,谢荣秀.中国科技期刊语义出版中编辑活动变化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274-1278

[12]桑海.学术编辑:学术传播新模式的灵魂: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学术平台”为例[J].传媒,2016(19):20-24

[13]刘金波.期刊学术共同体与学术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14(006)

(收稿日期:2017-04-30)

猜你喜欢

学术出版使用情况编辑出版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湖南郴州话中的“起”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出版社学术出版盈利模式探究
济南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使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