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7-08-09肖勇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7期
关键词:前景分析中德发展现状

肖勇

摘 要:近年來,中德两国贸易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往来商品互补性增强,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进口国,然而,德国出于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制定了要求严苛的技术标准,使中国商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德贸易合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德;贸易合作;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2017年6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德国,中德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旨在加快双方在投资、贸易领域的合作发展,并积极推进全球经济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目前,中德双边贸易合作已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广泛,然而,中德双边贸易合作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对当前一系列挑战及其应对的分析,也展现了中德贸易合作的良好前景。

一、 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

(一)贸易额与投资金额均呈增长态势

现阶段,中德在商品贸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德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增长态势。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别数据整理得知,2016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626亿美元,与2009年的1056.3亿美元相比,增长53.9%。其中,中方出口总额为772.9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出口总额499.2亿美元增长54.8%。中方进口总额为853.1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进口总额557.2亿美元增长53.1%。中德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两国之间的投资金额也呈增长态势。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直接投资德国金额达29.5亿美元,与2009年的12.3亿美元相比增长139.8%。以两国贸易与投资金额来看,进出口贸易额和投资金额呈增长态势,为两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国贸易合作前景良好。

(二)商品贸易合作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德国进口中国产品主要以原料加工制造类为主。据中国国别报告统计数据,2016年德国进口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商品金额合计达12.9亿美元,占德国总进口额的23.7%;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进口额为82.06亿美元,占比为17%;机电类产品进口额高达380.1亿美元,占德国进口中国总额的14.3%。相较而言,中国进口德国商品多以先进技术和设备类产品为主。据中国国别报告数据,2016年中国进口德国机电类产品金额合计达298.3亿美元,占中国进口德国市场总额的35%;运输设备进口额为286.93亿美元,占中国进口德国市场总额的33.6%。从贸易商品的占比分析,在中德贸易合作商品类别中,中国进口商品主要以机电和运输设备类产品为主,而德国进口中国商品则主要为加工贸易类产品为主,两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完善本国工业技术类产品,加深双方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贸易合作方式呈现多元化

随着中德贸易合作关系不断推进,双方贸易合作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进出口贸易外,中国还对德国相关企业采取了并购、入股等合作方式。例如,2015年中国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制造企业库卡公司,收购金额达48亿美元。2016年1月11日,中国中化集团牵头,斥10亿美金收购了德国塑料设备生产商克劳斯玛菲。同年5月,中国珠江钢琴集团收购了德国百年钢琴老店舒密尔90%的股权。我国以双方原有贸易合作为基础,通这些并购,扩大了并购企业的股权占有率,以此获取在收购企业业务区域内的贸易活动权利。同时,中国通过入股德国企业,支持中德贸易发展。例如,2015年,中国以较大的投资加大对德国大众集团的持股比例,将更多德国车型引入中国市场,提升大众集团的市场占有率。据大众集团提供的数据,2016年,大众集团在华销售汽车299.9万辆,较大众在全球销售量598.8万辆增长99.7%。同时,德国也通过技术转让、跨境投资、并购入股等方式与中方积极展开贸易合作。

(四)双边贸易投资向高新技术领域开拓

中德两国贸易合作前期,多以机电和运输领域贸易活动为主。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领域的壮大,中德贸易合作不断开拓新领域,如人工智能研究、高新技术、商贸合作等领域。2015年10月26日,中德两国召开关于智能制造合作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关于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合作内容。随后,中国相继建立包括中德太仓企业合作基地、青岛中德生态园在内的10余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为两国人工智能合作创建新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贸易合作。并且,在德国总理默克尔2016年6月第九次访华时,两国以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为议题,达成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识。合作项目涵盖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旅游业等领域。双方还围绕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以两国试点企业为主体,在商贸合作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两国合作领域逐步深化,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开拓。

二、中德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贸易壁垒不断增多

随着中国与德国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壁垒和冲突也不断增多。在制造业和化学等德国传统优势工业领域,中国出口产品对德国本土产品形成有力的竞争,因此,德国加大了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并且,由于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达到德国相关安全标准,出口德国产品常面临被召回风险。据欧盟RAPEX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德国产品被召回案例有64起,2016年为42起。此外,中国在德国的收购计划也受到重重阻碍,例如,2016年10月29日,德国经济部撤回对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企业爱思强的许可,决定日后重新评估这一交易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初步回绝了中资财团购买欧司朗普通照明业务的计划,并提出要认真考虑这一收购计划。总之,德国出于增强本国商品竞争力和保护国内市场优先考虑原则,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使两国贸易壁垒不断增多,阻碍了两国贸易合作进程。

(二)经济增长速度降低

目前全球经济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进入长期复杂的转型期。欧洲市场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中德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中国经济由过去30年每年10%左右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增长速度分别6.9%和6.7%。并且根据上海证券报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6.5%左右,中国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同时,德国面临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以及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使德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国内经济增长率为1.7%,2016年国内经济增长率为1.9%,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容乐观。综上所述,两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致使短期内两国贸易合作进程放缓。

(三)中德双边贸易结构失衡

在中德双边贸易合作中,进出口商品比例严重失衡。以机电产品为例,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口德国机电产品为1.9亿美元,仅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7%。然而,中国进口德国机电类产品占进口总贸易额的35%,是中国出口德国机电产品的13倍。由此可见,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合作中,中国出口德国的机电产品与中国进口德国机电产品总额严重失衡。另外,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德国的贸易逆差由2015年92.4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208亿美元,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中德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四)欧元汇率波动带来结算风险

在当前中德双边贸易合作中,欧元是主要结算方式之一。近年来,欧元汇率的持续波动,对双方贸易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欧元持续贬值时,会造成中国出口单位商品的人民币结算总额下降,缩减中国相应出口企业利润空间。2016年全年受英国脱欧和意大利修宪公投事件影响,欧元对美元汇率波动不断。据汇通网数据显示,2016年8月26日欧元兑换美元汇率为全年最高值,达1.1255美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紧随着到2016年底,欧元下跌近90点,低至1欧元只能兑换1.0518美元,创至近21月以来新低。欧元贬值时,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收入影响极大,例如,2016年8月26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7.4949,同年12月20日汇率变为1:7.2293,那么同样用10000欧元购买同样的产品,在这两个不同时点,中国出口企业将损失2756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欧元汇率波动,增加中德贸易中结算风险,严重削减我国出口企业利润。

三、 中德贸易合作的前景展望

当前,中德贸易合作的格局正朝着“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方向迈进。虽然现阶段中德贸易合作中还面临许多挑战,但从总体而言,中德贸易合作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推进双方贸易合作升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拓展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第一,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中德物流信息共享。在中德商品交易过程中,我国应在商品运输方面吸取国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构建中德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对商品贸易信息进行统计与筛选,将数据整合后上传系统,便于贸易商及时对商品信息查找。在平台内部设置商品信息查询与物流信息共享模块,保持商品信息的同步更新,并将商品物流信息上传该平台。贸易商可依据该平台数据,对贸易商品物流进行实时掌控,及时了解商品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经济损失。此外,中德双方应引入先进网络技术,将德国港口的信息系统与我国港口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整合贸易商品物流信息,实现中德物流信息共享。

第二,优化进出口结构,解决贸易失衡问题。随着贸易量不断增大,中国对德国的贸易逆差额进一步扩大。为了促进中德贸易更好的发展,解决贸易失衡问题,我国要积极改善进口结构,优化出口结构。具体而言,贸易企业应实施多元化战略,增加出口产品多样性,改变原有出口市场以加工贸易类产品为主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出口结构。同时,两国应鼓励正当竞争行为,推行贸易自由化。德国可适当放宽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增加技术类商品的选择性,平衡两国贸易市场。此外,还应采用贸易商品零关税措施,避免高关税,建立公平、合理、健全的贸易机制,促进中德贸易健康发展,有效地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第三,建设能源贸易合作中心,加大中德两国能源贸易合作力度。2015年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上,将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今后贸易发展的重要项目,为中德能源贸易合作提供了发展新方向。中国在能源贸易中心建设时,选择适宜两国能源贸易的区位,如海外仓、边境仓等作为能源贸易合作的基地,可有效降低建设投入资本和物流成本。在能源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应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技术作为主要的能源贸易领域,两国在此中心进行贸易活动,进一步拓宽两国能源贸易合作渠道。同时,能源贸易合作中心还应提供咨询、核算、资本对接等配套服务,实现双方能源贸易一站式服务,进而加大中德两国能源贸易合作力度。

第四,推行中德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双方贸易合作收付汇风险。人民币在2016年10月正式加入了SDR,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因此,加强中德企业合作,应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将其成为降低双方贸易合作收付汇风险的突破口。具体而言,我国应加强与德国的货币合作,加大欧元的互换协议规模,增加德国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占比。同时,两国应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平台和结算体系,提高双方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例。加强双边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中德金融分支机构,大力推行人民币的使用率,为中德贸易提供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德两国还可借助双方银行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双方贸易合作收付汇风险,进而推动中德双方贸易合作。

第五,借助WTO争端解决机制作用,减少中德双方贸易摩擦。中德在贸易合作中,应充分借助WTO设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作用,减少雙方贸易摩擦,深化中德贸易合作。在争端解决时可借助WTO设立的上诉机构和专家评定小组,解决中德贸易合作问题。明确WTO争端解决机构和专家小组的组成和职权,以严格的程序和期限约束争端中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可对双方商品贸易纠纷进行监督裁决,依照有关协议授权减少或终止商品贸易,避免贸易摩擦的深化,为两国贸易通关提供便利的环境,并将进一步减少中德双方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柳云.中德经贸合作发展分析与展望[J].中国商贸,2012(20):180-182.

[2]戴晓杭.“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德合作前景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22):3-5.

[3]张俊玲,张玉泽,张晓青.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德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16(6):18-27.

[4]王莉莉.中德跨境电商合作待升级[J].中国对外贸易,2017(1):68-69.

[5]王筱药.中德贸易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商情,2011(17):38.

猜你喜欢

前景分析中德发展现状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代购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前景分析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