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建峰:“让更多人拥有星空”

2017-08-09陆洋

齐鲁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天文星空摄影

陆洋

中国星空摄影经过10年的发展,在去年终于迎来爆发的一年。星空摄影积累的群众基础非常雄厚,星空摄影师也呈现数十倍的增长。戴建峰,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今年年初,他登上央视,在《开讲啦》节目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故事。1个月后,世界星空摄影师联盟“夜空下的世界”在上海佘山天文博物馆举办摄影展,戴建峰是策展人。在此之前,戴建峰行走在世界各地,昼伏夜出,约会星空近百次,作品8次荣登NASA天文每日一图、5次登上美国《国家地理》……

与浩瀚星空的相遇

从一个痴迷网游的理工男到一名行走世界的星空摄影师,这个巨大的跨度就发生在戴建峰的身上。

1988年出生在雾都重庆,戴建峰从小就缺少关于星空的记忆。在接触星空摄影之前,戴建峰给自己的定位是:专注的宅男。“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大学时期,戴建峰迷恋打《魔兽世界》,登上了世界排名榜,可学期结束挂了六科。毕业后,他遵循父母的意愿,在一家汽车公司做工业设计,成为了一名汽车工程师,过着别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直到2011年的夏天,戴建峰和同事去贵州梵净山旅游。夜晚中,他一人走出农家院,抬头看到了漫天繁星。刹那间,戴建峰被深深震撼,“当星光直达内心,有一种封印被解除的感觉。”当时,戴建峰下意识拿出手机想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妙,却发现手机拍到的只是一团黑。

那一夜的星空开启了戴建峰的天文摄影之路。此后,戴建峰开始每天泡在网络论坛上,自学疯补天文和摄影知识,并入手了一台宾得K-r相机。2011年8月8日,戴建峰加入重庆一群天文爱好者组成的小圈子,到重庆合川区的鼓楼观星拍摄,那夜成为了戴建峰星空摄影启蒙的一夜:他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的环形山、陨石坑;月沉后,银河升起来了,他与小伙伴躺在防潮垫上数英仙座的流星雨;大家一起教他认星星……

“此后只要天气好,几乎一有假期就扛着相机去拍星空。”戴建峰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休闲时间,就连最爱的《魔兽世界》也搁置了。而他发表摄影作品也如同游戏打怪升级一样:拍了三四个月,照片上了国内天文杂志;五六个月后,作品登上了美国天文学杂志;一年之后,他的照片就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采用。2014年,他去西藏岗巴县拍下了“旋涡状气辉涟漪”,NASA也正好在太空中拍摄到了这一天象,于是这张照片登上了2015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封面。

拜伦曾说:“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在过去几年中,戴建峰请假去云南追双子座流星雨,躺在防潮垫上一晚上数了上千颗流星;登上喜马拉雅山5000多米的冰川,在银河拱桥下留下自拍像;为了追星,在尼泊尔掉进冰河、在西藏被9条狗追着跑……与浩瀚星空的相遇使戴建峰深有感触:如果生活在大地之上的我们,不关心河水,不关心白云,不关心星空的流动……那么,大自然如此丰饶也无法滋润我们的内心。

“星空”亦是考验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星空摄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天文摄影师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艺术化的表现之路,一条是走科学的发现之路。对于星野摄影师们来说,过去的十年大多是在前一条路上前行,而后一条路鲜有涉足。而在近两年,星野摄影师们发现了夜空中的种种神奇——戴建峰首先发现了气辉的重力波效应和红色精灵。

2014年4月,戴建峰去了西藏。尽管高原反应、天气状况等问题使拍摄充满困难,但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极其幸运的是,戴建峰拍到了喜马拉雅山上空极其罕见的气辉涟漪。气辉现象,是高层大气的微弱发光现象。那时戴建峰拍下的漩涡状的气辉,是此前见所未见的。回看拍摄的照片,他发现有一张上面有红色的闪电状,在查询资料后才知道,他所拍下的是红色精灵现象,是发生在云对地的闪电之后所引发的光亮气辉。戴建峰辗转联系到专门研究红色精灵现象的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确认了拍摄的当晚,在距离戴建峰两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孟加拉国的上空,有很强的雷暴系统,而漩涡状气辉和红色精灵现象就是雷暴催生的。

当年9月,气辉涟漪照片登上了NASA的天文每日一图。两个月后,一个捷克的气象学家联系到了戴建峰。原来NASA有一个团队在研究气辉,专门有一个卫星在太空中不间断捕捉气辉现象。雷暴产生的气辉可以理解为像在平静的水面扔进去一颗石头泛起涟漪,雷暴就是那块石头。戴建峰在地面拍摄到了,NASA在太空也捕捉到了,这张照片不仅是一张摄影作品,还成为了科研资料。而因为戴建峰的作品更具有美学元素,更易被大众接受,2015年11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这个科学团队就此发表的一篇论文,戴建峰的那张作品被选为封面。

2015年下半年,戴建峰从汽车公司辞职,成为全职的星空摄影师。突如其来的自由状态,却让戴建峰产生了不安感。当爱好成为工作,戴建峰感受到拍摄、写稿的焦虑和压力。好在短暂的陷入消沉后,戴建峰又踏上了重返星空下的路上。

在泰国清迈,戴建峰意识到——自己拍摄的星空很美,但地点遥远、路途危险,普通人难以企及。而照片再震撼,也抵不过亲眼看一眼银河的魅力。于是,他决定引领更多普通人去领略自然和星空的壮美。“星空摄影不是纯粹客观的记录,最终表现的是人内心的星空。”而让更多人找到自己内心的星空,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2016年,戴建峰的职业路径逐渐清晰:他如愿成为了TWAN的签约摄影师;他在微博发布话题“中国最美星空”,鼓励陌生网友分享自己拍摄的星空作品,话题阅读量高达千万;同时,他开始筹划“一带一路”星空和文化的项目《丝路星空》。

戴建峰的星空法则

《易经》里写:“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宇宙万物都是变化的,只有掌握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才能用这种不变的规律,去把握这些多变的日月星辰、万物。星空摄影固然对拍摄技巧和天文知识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对戴建峰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与自我的相处途径,一种艺術表达。“仰望星空,才能审视自己,是跟自己本心对话的机会。”

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类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戴建峰心中的星空法则即是让更多人“拥有星空,看见星空”。

暗夜保护计划一直是戴建峰致力推广的事情之一。2012年4月,戴建峰在重庆南山上,拍摄了一张照片。画面里划过的是往返重庆江北机场的航班轨迹,仿佛以此作为分界线,上面是星光,下面是灯光。“我们现在身处的城市中,灯光污染遮蔽了星光。拍摄这种照片,美学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反映问题,提出环保的理念:灿烂的星空并不只存在于天文学家的实验室中,灯光和星光在博弈,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星空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今,戴建峰是国际暗夜协会北京分会的代表,正在参加暗夜保护地的试点工作。“光污染会带来很多弊端,不只是我们没办法仰望星空那么简单,会影响天文观测,影响生态系统,还造成能源浪费。而暗夜保护,并不是说把灯全部关闭,而是要呼吁大家合理地使用灯光,让我们的后代还能够仰望星空。一个人的影响会很小,但十亿人的合力能做得更多更好。”

除此之外,戴建峰最近还在申请艺术基金,开启“一带一路”星空和文化的项目《丝路星空》,拍摄、记录、研究和保护丝绸之路的星空自然与文化资源。记者联系戴建峰时,他正忙于在重庆举办的《丝路星空国际摄影展》。丝绸之路贯穿欧亚,连绵万里,自中国的汉朝开辟以来,已经历两千多年。作为连接东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通道,普通百姓对其的了解却大多局限于书本或新闻报道,对连绵丝路的震撼图景与沿线国家的实地风光知之甚少。戴建峰说“透过历史,跨越时空,其实人们都在仰望同一片星空。”《丝路星空》摄影展的意义就在于以星空为纽带,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下的人类共有的文化、历史遗产。

从第一次望见满天繁星时被浩瀚星空折服,从此拿起相机记录星空。戴建峰一直在路上,从未放弃寻觅世间最美的星空。而他又不止记录下这些,还为了能让后人继续看到美丽的星空而努力。看过电影《星空》的人,都会震撼于那片令人陶醉的美丽夜空。很多人向往这片星空,觉得那是电影特效,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仅凭肉眼没有办法看到。作为一名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所做的事情,就是让大众知道,美丽的星空与他们触手可及。

猜你喜欢

天文星空摄影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星空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