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经济:一座城的活力与实力
2017-08-09史宇
史宇
炎炎夏日,夜宵经济爆燃。
电视节目《圆桌派》中聊到,人们喜欢城市中的“深夜食堂”,大概是这里能够释放所有的喜怒哀乐,夜宵经济所营造的空间感和戏剧性能够带给人们彻底的放松。除此之外,一座城市的夜宵火爆程度,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人气和活力。除了文化因素,这种人气背后,也反映出产业、人口、就业、财富等因素的综合效果。
“朝南大酒店”:泉城夜宵一瞥
1998年,17岁的阿滨为了生计,支起了一个烧烤摊。最初的生意却并不好,一晚上也没几桌客人。于是,阿滨又在炉子旁摆了个煤气罐,架上锅,增添了小炒。如今,他手底下管着三十几号人。当年那个冷冷清清的烧烤摊,也早已成为了许多济南人心目中的夜宵圣地“朝南大酒店”。油泼百叶、炸鸡骨、辣炒花蛤、炒焖饼……这一道道菜品对于这座城市中的吃货们而言,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对于阿滨而言,真正的战役在晚上六点打响。梳理好当天备下的菜品,看看厨房里师傅们的准备工作,指挥服务员将餐桌椅从仓库里搬来,一一摆好……在那之后,朝南大酒店正式开始营业。到了八九点钟,是朝南开始上客的时候。对于朝南,每年的4月底到10月初是旺季。“只要是不刮风下雨,这里从来断不了人。周五、周六,或者赶上了晚上有球赛、演唱会,客人尤其多。”最火爆的时候,朝南一晚上要招待四五百桌客人。单青椒一项,厨房就要消耗掉150斤,与此同时,还能够卖掉三十多桶扎啤,上百箱啤酒。
数据显示,入伏一周以来,人们出行意愿减少,打车人数占比有所减少,外卖、夜宵分别环比增加接近五成。高温或触发一波“懒人经济”和“夜经济”。作为四大火炉的济南,进入暑期以来,气温持续走高,亦使夜宵市场受到影响。
“下班后恨不能马上钻进家里,一日三餐都外卖解决。”这是济南大多数上班族的真实写照。进入暑期以来,山东省气象台多次发出高温黄色预警,济南地区更是出现37℃以上高温,铁路线路温度更是高达40℃以上。
高温天气促生了外卖经济,数据显示:外卖人均消费从上月同期的196元增长到289元,环比增幅48%。据报道,进入7月以来,外卖平台的订单有10%-20%的增长。送餐员月收入破万的报道也不绝于耳。外卖成了这些上班族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入伏一周以来,人均夜宵花费攀升,从上月同期的人均101元增加到148元,增幅47%。数据显示,在2016年“欧洲杯”期间,夜宵消费曾有一次明显的增长,6月欧洲杯开幕后,夜宵人均消费金额环比上涨5.56%。而此次入伏引起的夜宵热情,远高于欧洲杯。纳凉群体的活力超越了球迷群体。
济南的夜宵场所也在夜幕降临之后迎来宾客满堂。对于眼下夜宵经济的红火,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市民越来越活跃的夜生活,需求的增长吸引相关商家都想分一杯羹。对于夜生活消费者来说,能营业到凌晨甚至后半夜的大排档成了最好的选择。不同于日剧中很是文艺的深夜食堂,这里充盈着的是,满满的人间烟火。
城市活力决定夜宵经济
宵,本身就是夜的含义。按1935年北京宵禁的时间算,应该在晚7点以后,若按2016年广州交通出行吃宵夜的高峰,则在10点以后。宵夜反映的是一种时空观。夜间划分出的是消费功能,与白天的生产功能区别开来。“人类社会每跨入一个新时代,其闲暇时间总会延长。”英国学者提出了“时域性城市”的概念,以时间的思维角度,而不是仅仅以空间,来重构城市的资源。而城市资源反过来又影响一座城市的夜宵经济。
近期,随着全国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我国主要城市线上线下外卖夜宵订单量翻倍增长。通过分析已经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的饿了么外卖平台数据发现,全国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并且以南方城市为主。
研究认为,决定一座城市活力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发展和人口结构,另外生活节奏、生活成本在城市吸引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
根据饿了么外卖平台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夜宵经济最火的10座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温州、广州、北京、武汉、福州、厦门、南京,大部分是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仅温州除外。
上海夜宵时段订单量和交易额都居全国第一,这和上海的多项指标高度一致,2016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居全国第二。而北京夜宵经济仅排全国第六,这与北方的冬天时间长、温度低,夜生活不比南方丰富等因素有关。
浙江的杭州和温州在榜单中尤其亮眼。尽管杭州GDP总量在這十座城市中仅排第六,但其夜宵订单量和总额均居全国第二,这或许与其移动支付覆盖率全国居首有关。而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前沿地,它的夜宵经济的火爆与其近期在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上的表现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温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785元,超过厦门、福州、武汉等城市,居全国第七。近年来,温州市中小企业一直非常活跃,中小企业聚焦而成的“块状经济”非常普遍,因此对夜宵也有较高的需求。温州地区夜宵订单量白领业务中排名最前的是安阳和乐清两地,而这两地恰是温州特色产业突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武汉作为唯一上榜的中部城市,夜宵订单量居全国第七。2016年,武汉市GDP总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增就业岗位等超过南京、福州、厦门、温州等城市,且武汉高校较多,夜宵人群广大。
厦门作为这十个城市中经济总量最小的城市,2016年GDP总量仅3784.25亿元,只有南京、武汉等省会城市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其夜宵消费却排在这些城市前列。这与厦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气候温暖、海边城市食材丰富以及作为旅游城市夜生活丰富等因素相关。
“深夜食堂”背后的消费趋势
宵夜,实际上是一种对于主流文化的偏离,是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从《周礼》“禁宵行者,夜游者”,再到今天到处高举“身体主义”的大旗。宵夜在生理领域节节退败,然而却在心理领域步步为营。就像最近热播的《深夜食堂》,大家从中寻求的是夜宵以及夜宵中的温情故事。显然,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幸福感的生活场景。
根据餐饮大数据分析,中国的餐饮消费的比重,正在越来越集中于夜间。经过了前几年“八项规定”的整治有所下滑后,中国餐饮迎来了O2O的刺激。去年增长到了3.58万亿元的总消费额,消费水平趋于理性。
还有几个有趣的数字,据7月6日發布《中国城市夜宵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夜宵人群近一半是“90后”,以男性居多,且超过7成为已婚人士;在品类上,以小龙虾为代表的小吃成为全国夜宵消费的首选。我国“吃货”为了一顿幸福佳肴可以接受的平均距离为3764米,其中北京人吃夜宵可接受的平均距离达到4984米。在夜宵品类中,以小龙虾为代表的小吃成为夜宵的首选, 其次是各类快餐,火锅位列第三。
对于热爱夜宵的群体,社交、共鸣、沟通,宵夜承载了更进一步的功能,需要在夜晚来临时,在工作和家以外的空间寻觅。“吃宵夜,意味着可以晚回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是年轻人成长的标志。”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宵夜是青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的速成诀窍。
全球有一半人口不到30岁,他们中一半都居住在城市中,他们是城市的夜的心跳。所以,一座城市的产业活力以及就业人口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夜宵经济。数据显示,尽管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下降,但其新增就业岗位达59.93万,远超过第二名的北京(42.8万)。杭州的新增就业岗位在这十座城市中排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数据暂缺),对其城市活力影响较大。近几年,杭州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人才。由此,上海和杭州一直引领全国的夜宵经济。
高房价和大城市病的影响下,人们选择工作时越来越看重城市本身的舒适度,比如生活节奏和生活成本在吸引人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这一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51%、50%及56%。报告指出,近年来,具有投资消费能力、高竞争能力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福州、厦门等,由于经济发达、生活节奏适中,成为了许多求职者的首选。同时,这些城市还出台“送户口送钱送房租”等优厚政策来吸引人才落户。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杭州、温州、厦门、南京、福州、武汉等城市的夜宵经济为何能居全国前列。在Youthful City的评选中,罗列出的最有吸引力的指数包括,“数字化”“最佳教育”“美食和最美夜生活”“最佳公共空间、运动和金融服务”等等。
可见,夜宵属于城市,也属于寻求快乐和自由的年轻群体。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变化,城市开始禁炭拆违,消费水平和物价持续上涨,但夜宵,道义上却始终应该是平民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