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圣经》精神内涵

2017-08-09仲萌蕾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圣经莎士比亚

仲萌蕾

【摘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被誉为“爱情圣经”的传世之作,是爱情诗歌不朽之绝唱,“真善美”至臻的结合。诗作以歌颂赞美爱情、友谊的同时,字里行间溢满了对《圣经》精神内涵的认可与诠释。本文主要从爱、信仰和时间观三个方面探析蕴含在十四行诗中《圣经》思想的意蕴和内涵,以期对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和《圣经》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圣经》;精神内涵

引言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享有国际盛誉,被同时代的剧作家称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同样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十四行诗以浪漫的抒情为基调,大胆剖析心路历程。诗中的爱恋、友谊、青春、信仰、时光等元素在作者的笔下旋转,乘着想象的翅膀,直奔向人性的深处。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众多欧美文学作家从事创作时从《圣经》的圣泉里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圣经文学的殿堂把众多文人学者引向顿悟,了解其中的异象神性,感知其中的精微玄奥、发掘人文精神的深层意识、探索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根源。

在《圣经》众多的文学信徒之中,莎士比亚称得上是一位佼佼的求知者。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威尔逊·奈特说:“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基督教直接而有力的影响。”的确,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思想主题与他生活的基督教氛围相得益彰,共同书写了优美深邃的诗篇,赞颂了浓烈的爱情、纯洁的友情、悲叹了年华的易逝,刻录了美丽的永恒。本文将结合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诗的诗歌文本和《圣经》思想,探讨十四行诗中流淌的圣经思想韵味与内涵。

一、爱的天国:神之爱与世俗之爱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圣经》自始至终鲜明地贯穿着博爱、仁慈、无私的基督精神。《圣经》中关于博爱和仁慈的箴言告诉世人:有了爱,一切过错和仇恨皆可化解。爱是把一切完善和谐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圣经·新约》中《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四节至八节中对爱的诠释如下:“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永不止息。”

《加拉太书》说:“要通过爱心彼此服侍,因为全部的律法合成一句话,那就是爱人如己。”这些爱的思想对于莎士比亚这位虔诚的基督徒而言,无疑产生了深刻而又持久的影响。

莎士比亚心中的“爱”是神圣的,光芒笼罩。十四行诗中第10首,莎士比亚描述了自己的期盼,希望神圣之爱能够回归:

怨愤仇恨把你纠缠侵袭,

使你对自己毫不怜惜。

你费尽心机想要摧毁的殿宇,

本应是你精心卫护的圣地。

噢,回心吧,让我也好转意!

恨的居所难道要比爱的殿堂美丽?

(莎士比亚,2004:20-21)

莎士比亚怀着真挚的情感,呼唤神圣的爱的回归。诗人反复吟唱,他的爱人被怨怼愤恨缠身,忘记了关心爱惜自己,这种消极的负能量足以毁掉一个人。诗人渴望爱人能够回归,奔向爱情的圣地,诗人的怀抱,而不是被恨冲昏了头脑。爱情的圣殿是神圣的,只有毅然放下一切,接受神圣之爱的洗礼,才能在美丽的爱情天堂中接受恩泽,得享欢乐。

莎士比亚心中的爱不仅是神圣的,更是无私的。基督教精神的真谛是“爱”---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把他人放在心里爱护、尊重的行为,一种把爱的种子同时也播撒在他人心间的举动。在基督教的爱中,没有暗藏任何支配他人的欲望,没有怀有一丝追求权力的野心。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以十四行诗第38首为例:

我卑微的诗人如能取悦世人,

就把痛苦留给我,让赞美都归你。

(莎士比亚,2004:76-77)

短短的几行诗,我们可以读出莎士比亚为爱人的奉献。他愿匍匐在爱的脚下,做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他希望能够用自己才思取悦爱人。怀着爱的憧憬与信念,痛苦也不足以使他畏惧。他愿把自己交给苦痛折磨、倾囊付出,甚至令世人诟病,也希望溢美之词归于爱人身上。爱的面前,莎士比亚选择无私付出,只是为了能掠过爱人心头,留下一丝痕迹,这样也就知足了。

二、信仰之光:“真善美”始终与诗人同行

信仰是人类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基督徒的精神世界中,整部圣经就是信仰栖息的家园。世人疑问,神为什么让人把圣经记录下来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因信耶稣基督而得生命,得到得救的智慧。

在《约翰福音》第20章30-31节说:“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本书上;但记这些事,要教你们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从此处可以看出,圣经记录编撰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因为耶稣基督的信仰而得生命,即永恒的天国。基督教告诉人们要建立一种和神的关系,耶稣为偿还世人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随后复活。所以世人需要时刻谨记神为人做的一切,并且虔诚信仰,与神同行,这才是站立在大地上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基督教的真谛。

诗人往往借助诗歌言明心志,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神奇、虔诚与庄重的信仰烙印。莎士比亚信仰“真善美”的德行、信仰智慧的力量。《圣经》里广大民众对上帝的智慧也是推崇备至,因为上帝能够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找到永恒的真理。

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真善美”的德行,“真善美”的元素始终游离在他的文字中,同时为世人照亮信仰的征途。十四行诗第26首更是将上帝和诗人的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

爱的主宰啊,你的美德已经

使我这藩属对你更加拥戴,

我现在让这呈上的诗做我的信使,

他是在履行职责而非卖弄才华;

职责那么重要,我却拙于言辞;

难免会表达空洞,词不答意;

(莎士比亚,2004:52-53)

于莎士比亚而言,神代表爱,恩泽诗人的心灵。爱的神灵用美德感化了诗人,使其愿意成为他的奴仆,拥戴他,敬仰他。他愿把自己视若珍宝的诗歌献给爱的神灵,希望他们担任信使,构建他与上帝沟通的桥梁。他憧憬着自己的声音被上帝听到,了解他的忠诚信仰,能选择诗人、与他同行。莎士比亚的渴望有时过于强烈,有时竟乱了阵脚。信仰的蓄力可见一斑。

另外,十四行诗第54首也直接提到了真诚的力量:

噢,若用真诚温馨加以装点,

不知这美还要增加多少倍!

玫瑰花艳丽,但真正使我们倾倒的,

却是她那一缕清新的芬芳。

(莎士比亚,2004:108-109)

这几句诗告诉读者,玫瑰花纯粹的艳丽不足以令人为之倾倒,它清新的芬芳,也就是真诚、温馨、善良才是征服别人最强健的力量。只有真诚的装点,美的光辉才会叠加。一个“真”字,道出了莎士比亚纯粹的精神世界。

莎士比亚自然而然将“真善美”的基督信仰化为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信仰是灵魂栖息的场所,万万不可缺失。一旦离开了信仰,精神世界则无所依托。

三、时光宝盒:繁衍不息令生命永恒不朽

上帝看时间的眼光和人看时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上帝不在人的参照系中,上帝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参照系的限制,是永恒的,时间也是上帝的创造物。

时间使我们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圣经中多处谈到了时间的永恒性。比如《诗篇》第90章第2節中提到:“诸山未曾出生,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这里的永恒不是时间,不是无限的时间。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也没有连续和承接。

时间就是生命,耶稣曾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工作了。”白天意味着存活于世的时间,黑夜表示死亡。时间流逝,是人类无法阻挡的规律。如若时间静止,世间一切的存在就毫无变化,毫无生气,也就毫无意义。时间意味着生命,人类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感受生命的气息。十四行诗第12首,莎士比亚如此描写时间的流逝:

我计数着时钟上滴答而逝的时间,

眼见明媚的白昼进入狰狞的黑夜;

我凝望花期已过的紫罗兰,

她那青丝卷蕊已白雪斑斑;

(莎士比亚,2004:24-25)

于常人而言,时间往往是悄然而逝,但心思细腻的诗人往往能将时间滴答的流逝记录在心间,成为笔下汩汩流淌的文字。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白昼里跳跃、欢呼,然而夜间狰狞阴森让一切都归于沉寂,生命也黯然失色。《圣经》认为,时间就是生命,莎士比亚深有感触。紫罗兰,盛开时引无数世人驻足欣赏,一旦残败,青丝卷蕊成白雪斑斑,哪还会有人记得它曾经的绚烂时光。

为此,莎士比亚曾经苦恼过,如何才能与时间的流逝对抗,追求永恒的境界?眼望着春花凋零却只能独自嗟叹,束手无策,这不符合莎士比亚这位积极的诗人的风格。

生育的观念在圣经中也时常被提及,圣经《创世纪》第9章第1节里提到神赐福给诺亚:“你们要生养众多、在地上要昌盛繁茂。”耶和华令亚伯拉罕“后裔及其繁多,甚至不可胜。”十四行诗首篇就提到了生育的观念:

天生之尤物应多多繁衍,

以使美丽的玫瑰永不凋残。

盛开的花终有凋零的日子,

而他的后嗣可以将其记忆延续。

(莎士比亚,2004:2-3)

在某种程度上,开篇的这首诗预示了整部诗集关注的焦点。多少诗人困惑于时间的谜题,纵有神丹妙药也无法扭转四季更迭之序,美人迟暮之景。美丽的事物极尽绚烂之后便会凋残,诗人常常为此唏嘘。莎士比亚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连绵不绝的后嗣繁衍,来与时间的流逝抗衡。十四行诗第11首也提到了这一点:

你匆匆老去,

你的孩子也匆匆成长起来;

你青春时浇灌的新鲜血液,当你年老仍辉映着你年少的倩影。

这里生活着智慧、美丽与繁盛。

你何不把这恩赐好好利用:

造物主把你雕刻成她的御印,

你的使命便是多多复印,而非让印章损毁。

(莎士比亚,2004:22-23)

莎士比亚认为,生育不仅仅意味着保存美丽与繁盛,更是保留智慧的秘诀、责任的担当。父辈日渐苍老,孩子延续父辈当年的希望、怀着满腔的热血,完成父辈未竟的事业。孩子从父辈那里遗传了青春健壮、智慧勇气,开拓生命的疆土。生育繁衍的能力是神的恩赐,因此世人更应该履行神的使命,令子嗣兴旺不绝。

结语

对于很多狂热崇拜莎士比亚的人来说,他的十四行诗无疑是接近诗人的最佳途径。十四行诗歌颂了纯真的友谊、热烈的爱恋、不朽的青春、纯洁的信仰······莎士比亚得到上帝的恩赐,把从《圣经》那里获得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地汇集在笔尖的文字上。爱是博大、广阔、神圣、无私。神之爱与世俗之爱糅合,把爱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真善美”的信仰一直以来是世人的精神依托,莎士比亚更是独具匠心,把“真善美”放在诗行之中,热情地歌颂赞美。世人多受时间所困,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他们在十四行诗中可以找到上帝给予的答案,那就是通过生育使后代繁衍不息。十四行诗凝聚着诗人对《圣经》精神意蕴和内涵的深刻感悟,基督教的精神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合堪称完美!

【参考文献】

[1]车雪.以圣经文化为视角解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45-47

[2]李丽波.信仰与怀疑——论《圣经》对美国诗人艾米丽·迪金森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3-49

[3]李伟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2-96。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圣经莎士比亚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圣经篇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